这是我在想写一篇文章时写下来的李白的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这首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刻画贵妃娘娘杨玉环的如花似玉的形象。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个想,其实不是想的意思,是一个通假字,就是像的意思;这句是说,云霞像她华丽的衣裳,花儿像她靓丽的容貌。
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是说,春风吹拂着楼台亭榭的栏杆,露珠濡润着艳丽的鲜花,鲜花花色显得更加浓郁。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两句诗是说,如此天香国色,如果不是群玉山头的翩翩起舞的仙子,那么定是在月光下被人们碰见的瑶台殿前的如花似玉的神女。
读了这首诗,会给人以为杨贵妃就是牡丹花,牡丹花就是杨贵妃。
我从小就练习写字,起先是铅笔字,后来是钢笔字,到四年级后才练习写毛笔字的。
记得那个时候,机缘巧合地让我得到一本写着京剧戏《红灯记》的唱段的钢笔字贴。貌似是我们村里的知名人士姜怀玉买的,他随手就丢给了我父亲,我父亲那个时候画人像还忙不过来,他哪里有空闲时间练钢笔字呢?再说我父亲跟姜怀玉一样,都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用不着再练什么硬笔书法。因此,这本宝贝似的书就为我拥有了。
我从那时开始,就练习钢笔字了,也许是我太勤奋,也许是我模仿力特别强,我竟然能把钢笔字写得跟字贴上的字很神似,用以假乱真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后来,我们那个附设初中的小学有个叫夏志章的老师,他老人家竟然把我的作业本拿到他教的初中班级上去传阅。他还说,你们看看,人家一个小学生,写的字多么工整,多么清秀!哈哈,他如果看到我现在的破字,他肯定会百思而不得其解,字咋会写得没有小时候漂亮呢?真是退步得太快了!
我至今还记得,我小时候练习硬笔书法时,常听父亲讲王羲之练字的故事。父亲讲王羲之练字时,把羊毫笔拿到门前的池塘边去洗,结果池水都变黑了,这就是“墨池”的来历。
至于入木三分,是说他曾经写了一篇祭神文在一块木板上,这块木板被一店家得到了,他就让人把上边的字洗掉,想写一个店的招牌。谁知洗来洗去洗不掉,他就让人把木板上的字刨去。
可是木匠刨了一层后,那些字还清晰地在那木板上。木匠就跟木板较上劲了,又刨,字还清晰地在木板上,像用刀镌刻在木板上一样。店老板也很懂书法,急忙按了停止键。他拿起木板仔细辨认,终于知道是王羲之的书法入木三分。他当即把这块木板保存在家里,但后来这块入木三分的木板,不知道被哪个偷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