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经典案例互联网科技万老师专场
你会“失业”or“创富”:互联网带来机会还是损失?

你会“失业”or“创富”:互联网带来机会还是损失?

作者: 万建峰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17:03 被阅读311次

暑假女儿去了一趟欧洲,回来问了我两个问题:
老外的数学为啥那么差?他们到底有学习了什么?
他们数学那么差,为什么他们的技术在整体上还领先我们东方,比如计算机行业,为什么还是他们设计的AlphaGo打败了我们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

一、历史:技术推动带来的行业变革并不来自行业内部和消费者

1998年,柯达170,000名员工在全球销售所有相纸的85%,但那个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3年后,你会再也不用相纸图片?
而1975年才发明的数码相机,第一批只有10000像素,但产品进步按摩尔定律在发生。因此,像所有的指数式技术进步,有很长一段时间令人失望,但只要短短几年,它成了卓越和主流。
当然,随着手机镜头和存储的不断提升,手机摄影又开始成为大部分用户的选择。
这样这样的优胜转衰的案例,当然特别多当然很多,比如原来在手机行业老大地位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甚至是手机的发明者。
传统产业+传统做法,在互联网环境下,结果肯定是倒闭和失业,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汽车行业的里程碑不是汽车的发明,而是亨利·福特发明汽车流水线,并推出火爆全球的“T型车”。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这个说明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亨利·福特的这段话,我是这样解读的:用户不仅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有一天TA看到这样的产品),甚至于当新的产品、新的业态出现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会持非常激烈的反对态度。
就像汽车普及的过程中,马车和马车夫为了抵制汽车,也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罢工,甚至当年还有人预言,用户永远不会选择汽车,因为汽车带来的一个可怕的副作用,那就是车祸!汽车在发明以后的普及过程中,也遭遇到了来自用户、政府、交通行业(比如马车和马车夫)的限制和强烈抵制。
历史不能重演,但惊人的相似。
百年之后的共享汽车在快速扩张过程中,Uber(优步)和滴滴快车分别在美国和中国都遭到了出租车司机的抵制并一定程度上冒着违法的风险,当然,Uber在受到传统抵制和深陷官司,这样的情形不断在丹佛、芝加哥、华盛顿等各地上演,在伦敦和巴黎,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Uber抢了他们生意,而优步对策是立刻宣布当地Uber打车免费。结果打不到车的居民只好纷纷下载Uber打车软件,罢工居然变成了Uber的免费推广,Uber就是在这样的抵制状态下,依然疯狂扩张。
乔布斯: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原文:You can't just ask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 and then try to give that to them. By the time you get it built, they'll want something new。 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因为变革往往不来自行业内部,也不来自于消费者,所以我们不能仅限于迎合用户的需求,而是要超越用户的需求,挖掘出他们内心最深层的需要。

二、现在:技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会都是颠覆性的

关于汽车,有以下的预测:
你的第一辆自驾汽车:2020年左右,你那时就不想拥有自己的汽车了(就像现在,我们根本不想自己买一个自行车了,因为满大街都是,扫码就能骑),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手机会帮你安排一辆车,它会出现在您所在的位置,并自动送你到目的地,结果是自己不需要开,不要停放车辆,您只需支付路程费,你可以一边坐车一边办公或者娱乐。
你不用考驾照:那个时候,没人考驾照,也不需拥有自己的车,也就不用车库和年检维修(请问,驾校怎么办?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汽车修理部怎么办?)。
你可能不用买汽车保险了:随着智能自动驾驶,这将改进到1000万公里一次事故,每年将拯救100多万人的生命(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120万,每10万公里就有一次事故。),保险公司将有大麻烦,因为无事故,保险费将便宜到现在的1%,他们的汽车保险经营模式将消失。
你不必买昂贵的城市住宅了:因为车辆总数变少,只需要现在5-10%的汽车,现在的停车空间可改造成公园和住宅,城市空间会极大改变;同时,工作、学习的就近原则发生改变,因为那个时候,太阳能普及,交通成本极大降低(请问,石油公司那个时候会干嘛呢?路上仅存的几个加油站,是不是很像现在的路边无人问津的邮局投信筒呢?),因为如果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有效地工作或即使你上下班路上也同样很具有生产力,人们就会搬出城市,住到郊区、农村去,甚至不用到指定地点上班,它将改变每座城市,房地产价值会发生变化,试着想想,有没有可能那个时候市中心的房子反而无人问津呢?一旦太阳能和电动车将成为主流,城市将更清洁和更少嘈杂,且更便宜。
大多数传统的汽车公司试图通过改进及建造更好的车(恰如当年汽车出来之前,大部分马车公司考虑的是改进马车和找到更好的马车夫),可能会导致破产;而高科技公司如特斯拉、苹果、谷歌则以革命性方法,把电脑建在车轮上成为交通工具,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想一下,这个过程会推进多少行业的深入发展,比如说化工行业、材料行业、通信行业、能源行业和环保行业,会产生多少新的产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三、 将来,我们如何适应科技发展,并找到自己的机会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个人应该如何应对并找到自己的机会呢?
说到底,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人失业也会有人创富,那么到底是机会多,还是损失多呢?
再讲一个身边的餐饮案例,我们来看看“饿了么”如何满足潜在需求并创造工作机会?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工作或者娱乐正忙;抑或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你懒得自己做饭,也不愿意出门吃饭:
5年前:你要么在家里胡乱吃一点,比如吃一包方便面,或者压根就不吃,权当减肥。
现在:你会打开手机app饿了么,通过附近的送餐服务来找到你想吃的东西,一般情况30分钟之内,送餐员带着你需要的餐点,就会敲响你的大门。
这个过程,说明通过手机app的送餐服务,满足了用户大量的潜在需求而这种潜在需求,在过去的商业环境下,往往被压抑了,说到底,不是因为用户不想吃,而是因为用户能吃到她想吃的东西的过程太繁琐,或者说,找到这个食物的门槛太高了,以致于在传统的商业环境下,用户不得不放弃了。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这些潜在的需求为精准的匹配和满足以后,带来了多少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饿了么”有许多送餐的年轻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群体,创造着自己的职业价值。
饿了么的服务现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量超过4000万,加盟餐厅近50万家,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日订单量突破330万单。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不仅体现的是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是带来了数以百万的就业岗位,不论是求职者还是餐饮从业者本身,都成为了餐饮新业态发展的受益者。
饿了么作为平台型企业,不仅自身直接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的大量间接就业机会。
比如北京的萝卜白菜餐厅的即时配送团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12年,老板曹阳和朋友开了这家餐厅,为了完成外卖配送任务,他招聘了5名配送员。不久后,外卖订单增长很快就让这个小团队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曹阳把配送人员增加到10余人。
接着呢,又有一个矛盾出来了,在高峰期,自己养的配送人员不够用,但在低谷期,自己养的配送人员都闲着,能不能不用自己养人,让任何时间段有时间也愿意帮店里送餐的人去送餐并参与分利呢?
答案很快有了:2015年11月,饿了么即时配送推出“蜂鸟众包”,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满足长尾的即时配送需求。“共享经济”的概念由饿了么率先引入外卖领域。短短四个月,全国数十万人就加入到众包配送的行列中,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共享经济认识不断深入,这样的即时配送就业岗位还在不断增加。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给了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人在丢了工作,为什么?正如汽车的发明,会让马车和马车夫丢了工作,马车夫一定会说,汽车不是个好东西;但汽车又带来了众多的岗位,比如驾驶员,修理工,更不要说大量的汽车产业制造工人和背后的技术研发人员,汽车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这个产业目前还是我们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汽车的普及(请注意,重点不是汽车的发明,而是福特把汽车的使用降低到普通中产阶级家庭都可以购买),才进一步让美国的房地产真正进入了新的发展高度。
这就说明,互联网等新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传统一些落后产业的消失,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变形到转型的过程中,挖掘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带来的原行业的增量,更重要的是,还会带来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并更好融入全球发展

30年前,如果你自己不会做鞋子,自己不会给宝宝打毛衣,不能做几道可口的饭菜,那可能在旁人眼里你基本上算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那些有手艺和资源的人,算是那个时代和社会有能力的人,比如驾驶员(特别是给领导开车的驾驶员)、木匠、N级技工,特别好的比如采购员、销售员、记者、税务、银行、电力、石油、电信员工等等;
现在,会不会打毛衣、做鞋子,会不会做菜,搞卫生,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了,至少不是一个重要标准了,因为所有的这些事情,社会分工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以致于在城市里面,如果你还在自己做鞋子穿、自己织毛衣,可能是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当然,我是比较赞同自己做菜吃的);
而现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学校,如果一个人数学差点,外语不太好,就是再能干,基本上也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学生,最好还有驾驶执照,还有一堆资格证书;不过未来这些标准会不会也发生变化,甚至会遭到舍弃呢?未来评判一个学生的标准会不会没有成绩、没有CET、没有雅思和托福呢?未来可能5-10年,你的算术能力,你的外语能力,会不会就像几十年前你做鞋子能力,到那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呢?
李开复说过:“未来十年,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会计、交易员、保姆,这些职业中的90%从业者会被机器人取代。”,甚至今天的热门职业软件工程师,也会被机器的模块化编程取代。
技术的迭代,让我们大学书本里的知识变得一文不值,那些书本知识拿到今天可能连工作都很难找到:
计算机曾经是一门学科也是技能也是岗位,而现在是日常生活:70岁的大叔大妈都知道上淘宝买便宜货,用微信语音和视频与外地儿孙对话不要钱,小学生都能熟练的打字,写写网络文学,有几亿人春节用手机抢红包,最多的新闻和消息来源微信朋友圈,坐在一起不说话手机打王者……
驾驶技能曾经是一个岗位,一个专业,现在是一种能力,一种职业,未来只是一种机器的功能;
外语能力曾经是一个岗位,一个职业,现在是一种能力,未来只是机器的一个功能;
机器语言的翻译能力会取代同声传译和速记,人脸识别会取代保安,机器写作会让记者另谋职业。
美国作者平克写的《全新思维》中,认为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右脑时代”。在知识力减弱的趋势下,未来精英是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这些新精英阶层的共性,是线性思维跳到创造性思维,6大能力模型出现: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6大感觉.jpg

女儿的问题,最后我是这样回答的:在冷兵器时代,一个花了20年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的人,就是一个行走江湖的高手,在如果他恰好遇到了火器时代,那么一把200元的步枪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我们现在拼命学习并互相攀比的“学习成绩”,有没有可能立马成为过去和历史的标准?我们更加应该想一想,不远的将来,什么才是重要的能力:到底是“学习成绩(功夫)”还是“利用工具的能力(会用一把步枪)”?

五、万老师建议

所以说,既不能不做“马车夫”,更不要不沉迷于练“金钟罩,铁布衫”,快速拥抱变化,你不仅不会失业,还会成为一个创富者,这个里面谁的机会最多?那就是现在不断成长的年轻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会“失业”or“创富”:互联网带来机会还是损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d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