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书相遇好几年了,坚持写作也有一年多了,坚持下来,现在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并愿意与大家分享读好书的收获,因为与大家一起读书最开心。
他与妻的幸福拿到这本书,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不止是感动于他为人生的付出和活出了厚度,更多是深思:他在书里得到力量与病魔抗争,在病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值得。最喜欢书里的文章是《读书吧,虽然这些知识终将随着我们的生命而去》,魏延政在文中说:读书需要思考、联想、触类旁通。
他举例说,自己在上初中时,地理教科书讲怎么求太阳的高度角,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照射所求点连线和所求点地表切线之间的夹角。这样的求证如果转化成平面几何题就成了极其易解的小题目。而教科书中却给出了一堆复杂的公式……他当时就很善于思考,看着那道题就在怀疑那本教科书的作者究竟在用怎样一种智力水平编写那部分,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没写明白道理的加减公式,除了让学生厌恶读书,再无其他效果。(见92页)
从这个例子就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他高三读书时,校长让他给大家讲学习方法,他就用这个例子告诉同学们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触类旁通。
高水平的触类旁通是回归到自然、经济、社会、艺术这些大道上。他举例说像张艺谋能拍出大气磅礴却又细腻动人的电影,正是因为他读过的书,走过见识过的世界比我们常人多得多,所以他更容易触类旁通的联想到更美好,更令人震撼的事物。我们平常人无法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走便世界,那就尽力多读书吧。
魏延政喜欢读人物传记和历史书,他书中说,这些书能告诉我前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意义。虽然我们每个人,不论伟大平凡,不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多少‘印记’。读书最起码让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界里,我们自己活得怎样。
如果你连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过去世界各地发生过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吃喝拉撒了大半个世纪离开人世,就会天天活在恐惧和忧虑中,会让‘为什么物价飞涨而工资不涨’等消极观念限制了你的思维。只有当一个人认真读书,从书中解惑而思考,才能像梁启超说的那样,活得‘不惑、不忧、不惧’。
虽然我们有很多不容易,但比起历史上的人,我们已经是很幸福了,不要抱怨,而是继续努力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生活。就像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的,虽然看不到希望,仍然要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我想,正是路遥先生读历史、读世界、读生命,让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什么。因此仍然乐观的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走完一程,这就是读书能够赋予我们的智慧和笃定。(见94页)
从他在书中叙述的这些内容中,我看到了他一边读书,一边把读书得来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他遇到了疾病,生命被按了暂停键时他没有慌张,而是用自己的毅力有质量的活着,真正做到了面对疾病的淡定。
因为他的病理实在罕见,后来扩散,医生也拿不准怎么在保留生命和保证生活质量之间做出最佳取舍时,医生知道他留学过英国,让他自己通过读英文医学论文去了解这种病的新治疗方法。他在读了很多国外的医学论文,最终自己给自己制定了手术以及治疗方案。真正是在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帮你拿主意,关键时刻读书能救命,他的读书救了自己。
面对罕见疾病他虽然艰难,依然去努力。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为孩子,为朋友,为所有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我读完这本书,他的乐观跃然纸上,他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走完了一程,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很值得。
常说读书时需要静心,合上书,我想他对自己孩子反复强调的专注力也适合成年人,专注力每个人都需要,因为只有你内心没有恐慌、没有焦虑时,你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读书也要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比如我读做菜的书,要自己试着做一道自己喜欢的菜,通过做的过程才能知道书里介绍的做法和自己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是不是一样。
更多的时候我们做菜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调味剂,火候的掌握也要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把握的,不是看看书就会做菜了。书可以给我们生活很多思考和启发,并要在实践中去多体味。
读书吧,虽然这些知识终将随着我们的生命而去……(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