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我来说,其实一直都都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自己并不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某些角度来说,时间本来就不可管理。
一天就24小时,一小时就60分钟。我们既不可能让时间过的慢一点,也不可能把时间存起来,攒到以后一起用。你看,时间根本就不可管理嘛,它根本不听我的!
所以说时间管理,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注意力管理。也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每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的时间里。
但想到这一步,似乎还算不够。因为最困难的是——真的很难管住自己的注意力啊!很多时候,自己实在太容易被情绪所干扰。而一旦情绪掌控了自己的大脑,注意力就完全不受控制了。
2
比如,我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开始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非常难以从沉浸其中的感觉中自拔出来。
比如当在上网挑选一个心仪已久的东西时,会满怀期待的沉浸在挑选的过程中。但购物完成后,内心在购物时体验到的美好感觉会让我依然留恋。
这时,我会试图去寻找下一件能带给我类似感觉的事情——从那以后,注意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就不受我的控制了。
我会去浏览微博——虽然这时我可能并不真的想凑热闹,只是觉得这可能比较容易让自己开心;我会去看电影——甚至故意去找一些烂片来看,因为我知道我并不是真的想看电影,而只是觉得这样做可以让自己留在那个美好的感觉中(购物带来的幸福感)……
类似这样的状态甚至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当自己“玩”的筋疲力尽时,才会逐渐恢复正常的逻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其实自己并不感到真正的快乐,只是漫无目的的空虚。
3
又比如,当遇到失败的事情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自己也就很容易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自己可能会去想象为什么没有把事情做好,也可能会懊恼自己为什么如此的不小心或者这样愚蠢,又或者会想象如果自己把某一个环节改善了目前会是一个怎样的境地……
但无论如何,当自己的心情无法被平复,自己很难再一次投入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之中。为了化解内心的郁闷情绪,自己也会去寻找一些无聊的乐趣。
当自己沉浸在及时行乐之中时,也很难从中抽离出来。因为一旦想到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己就很不愿意将注意力仍然放在那个赤裸裸的现状之中。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管理,而苦恼的是我发现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时失控时,竟然会毫无办法。
而且,真的是挣扎了快将近十年的时间,看了太多时间管理、自我激励、拖延症相关的书籍和理论。“道理都懂,但臣妾真的做不到。”似乎被体现的淋漓精致。
4
真正让自己的问题稍有改的,是在这十年过程中,自己一直不断的完善自己应对情绪的方法。因为当我意识到,既然情绪的波澜所带来注意力的失控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是否有可能把自己的焦点从管理注意力移到管理情绪上?
对自己情绪的观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真的有四五年),并且自己有一个笔记一直在不断完善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关于其中的波折和过程如果要展开估计能够写好长好长。如果简单来说,我发现了自己情绪上的三个弱点:
1.把幸福感和感官刺激紧密相连,潜意识中最终极的幸福就是感官刺激,学会享受
2.由于缺乏长远目标而带来的空虚感,让自己更倾向去追求当下的刺激和快乐
3.对结果过分追求完美,永远低估困难反而让自己因为害怕失败和犯错而不敢起步
最终,自己形成了三条信念来让自己能较为长久的保持稳定的情绪:
1.追求内心的平静才能做出最理智的选择和最充分挖掘潜力。感知幸福和美好不依靠外界。而只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2.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承认自己会收情绪的干扰,会犯各种低级错误。但任何事情的执行本来就充满波折,一切问题都会有当下的最佳解决的办法。
3.有更长远的内心和对未来的危机意识。有充分的远见做出更聪明的选择。有足够的耐心在当下积累。为了更高品质的幸福,适当放弃当下的快乐。
在这三条信念下,自己开始逐步找到让自己情绪平静的办法。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开始能收到控制时,自己竟然就能够较为顺利的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了——也就是自己知道该做什么,并且就能够去做。
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