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3)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1-03-13 19:43 被阅读0次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理智与感性对应正心和诚意,他们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所以以前认为的程朱理学是灭人欲,也并不准确,后世解读过甚,实际上朱熹所在的南宋社会氛围,并不是如后世理解的死板,教条,而是相对比较开明的,朱熹是鼓励女子读书的,不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纵观宋朝,女子读书、吟诗不在少数,李清照还经常出门喝酒呢。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这几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

    而齐家在于修养自身,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正因为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个首当其冲的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

    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法国人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家是永恒的话题。

    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有的天堂和乐园,就会像有人所告诫的那样:"坏家庭无法养育我们纯洁的灵魂,倒有可能成为我们自掘的墓场。"天堂不就变成地狱了吗?

    齐家这一段给我的冲击很大,去年因为疫情家里鸡飞狗跳,跟老公也吵了好几次,我俨然已经心不正,被情绪左右了那么久,失去理智,只有焦虑的情绪下家也就乱七八糟,这一切也都看在女儿的眼里,家应该是她的乐园和天堂。

    想自己前三十几年好像都在格物致知阶段,稍有些诚其意,正其心,时常跑偏,比如去年,成立家庭近6年,才读何为齐家,如何齐家也是让自己汗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穷时,这个穷不是贫穷,我现在理解为穷尽,穷途之时,是指在自己的艰难时刻,人生低谷时,要做到善其身,就会有转机,一路向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大学(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fx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