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06:06 被阅读0次

    昨天的一首纳兰的《蝶恋花•出塞》,其中在“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中提到了王昭君。

    既然提到了,我们今天就聊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乳名皓月,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

    说到王昭君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而昭君出塞这个历史典故更是尽人皆知,她的美丽形象和高洁志向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载入史册的美丽传说。

    那昭君出塞是自愿的吗?

    王昭君出塞并非自愿,而是情势所逼。

    自古就有昭君怨之说,但大多文人习惯拘泥于陈情。连诗圣杜甫也只是感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圣定了基调,后世更少见发人深省的意义翻新。历代女子中,王昭君获得的吟颂最多,而且几乎全是正面的。

    难得没有什么“红颜祸水”的责难加诸在她身上,反而对她由怜生敬,由敬生爱。

    这固然是因为王嫱女士做了件极漂亮的事。她不仅是绝色倾城,而且简直是绝顶地聪明,没有寻常女子的软弱拖沓,她勇敢而有主见,想到与其在汉宫中荒耗一生,还不如远走她乡。

    王昭君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汉家女子,过着一般百姓的生活,因为适龄而被皇帝选秀选进了皇宫。

    但是参加选秀的女子数不胜数,为了攀高枝而绞尽脑汁的女子更是不胜枚举。

    这个时候的王昭君是没有机会见到皇帝的,同行的秀女为了能尽快得到恩宠,大多都贿赂画师,将自己画得漂亮一点。

    但王昭君生性清高孤傲,如同冬季寒风凛冽中的梅花,所以画师在她那里并没有得到丝毫好处。

    结果,同行的秀女都被画的貌美如花,宫廷画师毛延寿却将王昭君画得很丑陋。

    当汉元帝选妃子的时候,画上不出众的王昭君自然而然就被淘汰,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因此,自她入宫五年,从未得到皇帝的关注。在深宫中的女子,若是没有皇帝的宠爱,迟早都会老死宫中。

    竟宁元年,汉朝的归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前来觐见天子。

    为确保两国的友好往来,呼韩邪特请自请为婿,向汉求女。

    汉元帝当然十分同意,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缓解两国的矛盾,但汉元帝舍不得把自己的公主嫁去匈奴国,便挑选了一名宫女。

    机缘巧合之下,汉元帝挑中了在画像上相貌不是那么出众的王昭君,并给她赐以公主的名号。

    王昭君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一个清寒孤傲的少女想在宫中拔节而出,如同黑夜在海面上泅渡,希望渺茫。

    人皆言塞外苦寒,匈奴人彪悍。可是和荒茫无尽的等待比,那又算的了什么呢?

    十几岁的王嫱,有着超越一般人的坚定果敢,老天亦赋予她机会和能力,纵身扑入,因此成功。

    比起深宫大院的幽禁,不如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所以,她宁愿自告奋勇为两国友好而联姻。

    后世戎昱说:“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才算是句摸着良心说的公道话。如果不是眼前身后逼仄到无路可退,谁愿意带着未完成的爱情将自己放逐到万里之外。

    汉帝,应该比昭君更怨。昭君出塞,大殿上的临别相视,当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倾城容颜时,他不可置信,这个女子相貌非凡,和画像上那个丑陋的人简直判若两人。

    有那么一瞬间,汉元帝心理是想拒绝这门婚事的,但是话已经说出,天子一言九鼎不能反悔。

    于是汉元帝咬着牙又惋惜又痛恨的把大美女嫁去了匈奴。事后,汉元帝直接腰斩了毛延寿,抄没家产,让他再贪污受贿!

    而这女人已注定是他余生无法愈合的巨大伤口和耻辱。

    他的江山是她舞着杨柳细腰为他擎住。她却对他跪拜谢恩。自古男人的江山就不能缺少女人支持,却羞于承认靠女人支撑。

    王昭君是一个才女,更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女子。

    她的一生都在不得已中度过,但她却将自己的一生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如果说美貌是能量,那么昭君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至,她利用自己的绝色姿容摆布了两个男人。

    她让一个为失去她而饮恨终生,从此视后宫粉黛如飞尘;她让另一个为得到她而心满意足甘心放弃争霸天下的念头,对大汉朝俯首称臣。

    她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且不可估量的,近百年的矛盾都因为她而化解了。

    她让汉朝与匈奴友好和平地相处长达六十年的时间,让百姓安居乐业,安享太平,不再担心无情的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

    昭君出塞,带来的不仅仅是两国的和平,更是两个民族之间文化交融。

    汉朝与匈奴的文化迥异,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汉朝较匈奴而言要先进很多,所以昭君去了匈奴之后,一心为了匈奴的发展而着想,让匈奴吸收了汉朝的文化,逐渐改变了落后的局面。

    由于和亲政策,双方都有了发展的机会。匈奴经过了长期的成长,已十分强势,也渐渐整合了草原各个部落,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她以女儿身做出一番千秋赞叹的事业,以身许国,一如清高之士所标榜的气节“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两汉•王昭君

    作品赏析

    《怨词》原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诗起手点出离宫出行的时节,然后回顾自己选入后宫的经过和入宫后的抑郁,再说明为什么会有远嫁匈奴这样的选择。

    最后是对草原辽阔风光的赞叹,和对自己的选择不无自得的流露。

    当然远离故国,不论对眼前的处境多么满意,思乡之情是难以断绝的。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王昭君自我身世的表述。

    此诗四言古诗体,分章咏唱,一脉相连。全篇四章、各六句,格式结构相同,整齐。此诗通篇四言,比兴寄托拟物手法,以燕子自比,寄身世之慨。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第一层的意思是说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苞桑:丛生的桑树。形容:形体和容貌。

    曲房:皇宫内室。

    第一层,以幼燕无忧无虑生活,比照自己幼年村居生活舒适。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第二层的意思是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颉颃(音xiéháng协杭):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委:堆。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第二层,以燕子长成后误入曲房的幽闭生活,喻自已身陷皇宫抑郁寡欢。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第三层的意思是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泱泱:水深广貌。

    第三层,只燕远游西域,实指自已远赴匈奴;最后,写燕子思念父母“父兮母兮”的呼唤,实则是自己的忧怨!形象逼真的描写,运用叠词,语言随口而出,四言古风特色。

    纵观全诗,偶句押韵,韵脚在句尾,一韵到底。诗中韵脚:“黄、桑、光、房、藏、颃、徨。常、羌、泱、长、伤”同属阳部。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h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