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是瑞典人。现在我在墨西哥和美国教授哈达瑜伽(Hatha Yoga)。 M:你从哪里习得的? Q:我在美国有师傅,一位印度哲人(Swami) M:这瑜伽讲授,它给你带来什么了呢? Q:给我带来健康和兴旺,并且带给我一种谋生的生计。 M:够好了。这就是你想要的全部吗? Q:我想要内心的安宁。以基督的名义,那些所谓“基督徒”残忍的所作所为,我深感厌恶。我远离宗教有一段时间。后来我才被瑜伽吸引。 M:你从瑜伽中获得了什么呢? Q:我研读了瑜伽哲学,它拯救了我。 M:它怎样拯救了你?你已被救赎的结论是源自什么样的迹象? Q:身心健康,事业兴旺。这完全可以感受到的。 M:无疑各方面都感觉挺合适,这是非常愉快的。你对瑜伽的全部期望,就是“轻松愉快”吧? Q: 安宁的生活状态所带来的愉快,是哈达瑜伽的回报。但瑜伽的回报远不止这一点点。它回答很多很多疑难问题。 M:你认为瑜伽是什么呢? Q:印度的总体教义---进化,轮回,业力,等等。 M:好吧,你想要的知识,你都已经获得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在什么地方让你受益? Q:它带给我心智思想上的安静平和。M:真的吗?你心智思想安静平和? 你的探查全部结束了? Q:不,还没。 M: 这是肯定了。心智思维进程,它是没完没了的,没有“心智思想安静平和”这回事。心智思想意味着动变不停的纷乱,无休止的变动和“躁动不宁”就是心智思想本身。瑜伽不是“心智思维”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心智思维进程的某种状态。
Q:我从瑜伽的确是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安静平和。 M: 好好深入仔细的检查一下吧,你会发现,心智被各种念头想法煮沸,正在沸腾翻涌着。这沸腾翻滚,它偶尔可能会消失,进入暂时的空白(安宁),但是那持续不了多久,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然后重返它通常的躁动不宁的状态。“因为无风所以才无浪”的一颗“心”,那可并不是真正的“内心安宁”。(看上去八风不动,那只是因为八风未至,八风一动,心立刻就乱了)你说你想去安抚你的心,让你的心安静下来。这个渴望去安抚心智思想,试图去让心念活动安静下来的“他”---“他”本身平和安宁吗? Q:没,我心还不安,我只是用瑜伽来帮助安心。 M:你还没看透这里面的抵触吗?这么多年来,你搜寻着你内心的安宁。可你没能找到这安宁,因为有某个本质上就是“躁动不宁”的东西,它是不可能被强按在宁静上的;在安宁内,它不可能存在。 Q:可有了某种改善啊。 M: 你声称你已经找到了内心安宁,可这种安宁是非常脆弱的,任何一点点小事就可以攻破这种所谓的安宁。你所谓的安宁,只不过是没有风浪的暂时平静。那根本就是名不符实。真正的安宁,即使狂风暴雨也不可能被扰乱。你心智思想上的安静平和,你能断言它是八风吹不动的吗? Q:我正在努力。 M:努力奋斗,就是一种躁动不宁的表现。 Q:那还剩下什么呢? M: 那本体自性本身根本不需要去“头上安头”的附加“宁静”。它就是宁静本身,不是什么“处于”宁静状态。躁动不宁的唯有“心智思维”。它所能解析识别的一切,也全都是“躁动不宁”的玩意儿,有着它们很多不同的“状态”和各种“调式”,有着各种程“度”和等级层面。那“可爱”的,合意的,快感的,轻松容易的东西,是被识别为“质量更好,调式的和谐度更高,数量更多”---所谓更多-更大-更高的“可意-增益-利益”;那“讨厌”的,不合意的,苦痛感的,麻烦费力的东西,是被识别为“贬抑,减少,损失,付出多于回报”的。我们所谓的“进步-进化”,纯粹就是从“不合我意,令我不快,令我讨厌”的状态中,转变到“合我意,令我快乐”的状态去。但这种“进化”本身就是“变化”,不可能把我们带到“不变恒常”,因为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是“变化”的(有时空的),那么它就有开始,同时就必有“终结”。[恒常真实存在]根本没有“开始”;它只不过揭露它自身的“无始无终”,普遍遍满,无所不在,无上大能,恒常的源动力,无时间,不动不变。
Q:那某人还忙乎啥啊? M: 通过瑜伽,你已经积累了认知和亲身体验。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些认知体验对你有什么用呢?这些认知和体验对你来说就是全部意义吗?瑜伽意味着“联合一致”,“融入”。“你”和什么“联合一致”?“你”重新融入了什么? Q:我正在试图去把个体性融入那“真实体性”,返璞归真。 M: 个体人纯粹只是“想象力”的一个艺术作品。那本体自性则是这想象力艺术创作的“受骗上当者”。把本不是你的东西当成你本身,才把你绑住。“个体人”不可能被说成是“以它自身天然固有的权力”自依自存。 那只是本体自性相信了“真有一个人”---并且相信自己感知到的“这个有知觉的人”就是自己。超出这本体自性的就是那“不显/无相/无漏”,一切森罗万象那无前因的“源头”。即便说,个体人和本体自性重新联合,再次合并,那都是不恰当的,因为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任何个体人”存在,那只是透过“信念”,心智思维构想所给出的一种虚假的“现实实体景象”。没有任何事物是分离开来各自孤立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要重新联合,没什么是需要合一的。(一切早就联合,一切本自就是一体) Q: 瑜伽帮助寻找和找回自我本性。 M: 你丢了的,你才能找的回来。但是你压根儿就从未丢失过的东西,那就是你本身,你跑到自己之外去四处找寻,那是绝不可能找到的。 Q: 如果我不曾丢失过什么,那我早就开悟了。可我还没开悟。我还在找寻着。我是不是在找寻“我的确丢了什么”的证据呢? M: 这只表明,你相信你真的丢了什么。可是,谁将此信以为真了呢?你相信真的丢失的那个东西,又是什么呢?你丢失了你自己?好像你的身体?你所寻找的“自我”是什么呢?你期待去找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Q:对自我本性的真正认知。 M: 对自我本体自性的真正认知不是某种“知识”或者“知觉”。那不是你通过找寻就能找到的,四处找寻,如同找寻其它“客体对象”那样去找,那是不可能找到的。在“空间或者时间”里是找不到它的。知识就是一种记忆,思想的某种图案模式,思维上的某种习惯性“关联”。这全都是被“苦乐”触发激活的。因为你被苦乐的刺激所驱使,你才到处找寻认识。你本身的自性是不动不变的,那完全超出所有“刺激和动机”的范畴。你不可能因为某种动机的刺激,从而推“动”你回到“不动”不变的本体自性上。你早就是你自性本身,这不需要任何理由。
Q:通过修习瑜伽,我一定能找到安宁。 M:难道那“安宁”不是你本身,在你本身之外吗?你所谈论的东西是来自于你的亲身验证,还是来自于书本经典?你书本经典上的知识,那是刚开始的时候,起步用的,但很快它就必须放下,因为天然本质本性是难以言表的,文字是说不明白的,必须去直接亲自“直观”。语言文字描述,同样可以用来遮蔽真相;语言文字会构建种种概念和形象的想象,语言文字引发的种种想象,就正好遮蔽掉事实。你透过言辞概念上的思维(内心对话方式的思维)来卷入你当前的状况,那么你当然也要透过同样的方式退离“卷入”。 Q:我的确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内心安宁。我难道还要破坏它不成? M: 不管你获得了什么,那都会再次失去。只有当你认清了真正的安宁,你那从未失去过的“安宁”,认出来,那安宁就会永在你内,因为它从未分离,从未离开过。什么是从未丢失过的?不认出这,反要去四处寻找那些根本不可能“获得”的东西?那真正的你本身,在所有宇宙万物开始前就在了,而且在所有宇宙万物终结后,依然在;它无生无死。它不动不摇,恒常不变,它不受某个身体或者某个心智思维进程的生死影响,那是你必须了悟的。Q: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了悟? M: 在生活中,不克服种种障碍,你就什么也得不到。障碍你去清晰了解你“真正本质”的,就是渴望获得“如你意的快感享乐”同时害怕“不合你意的苦痛麻烦”。追寻更多更长久的如意和快乐,恐惧“苦痛”,试图逃避或者消除一切不如你意的东西,正是这些“动机企图”在遮蔽阻挡着你。完全不受所有“动机企图”的影响,那真实状态是天然固有的本性状态,毫无欲求渴望。
Q:放下各种欲求,这需要时间吧? M: 如果你把这问题留给时间,那就需要数百万年了。为了某种“追求”而放下“欲求”,这是永远看不到终点的循环。让你的欲求和恐惧,自行其事,不要理它们,把你的全部关注放在主体上,放在那始终在欲望和恐惧体验背后的观睹者上。问自己:谁渴望?这样就使得每一个欲求都把你带回你本身。
Q:所有欲求和恐惧的根源都是同一个---对幸福的热望。 M: 你能想象到并且渴望期待的幸福,只不过就是肉体上或者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的肉体“快感”或者心理满足的“快感”并不是真实永恒的,不是绝对不变的幸福。 Q:即便是肉体和心理上的快感,还有那伴随身心健康一起升起的,生活安定的总体幸福感,一定有它们真实的事实根源。 M:它们的根源是源自“想象力”。某个人得到一块石头,如果他相信那就是一块无价的钻石,那么他一定会乐疯了,直到他发现他弄错了为止;同样的,认清“本体自性”的时候,那些快感就失去了它们的强烈诱惑,痛苦也失去了它们的倒钩。快感和痛感,苦乐的本质被看透---条件反射而已,纯粹基于种种记忆或者观念构想(在事件发生之后继发的)“后反应”,单纯的“引力”和“斥力”而已。通常来说,如果你有预期的期望值,就会经验到快感和痛感。苦乐的条件反射,只是已获取和积累的信念(利害和价值的评判标准),已培养出的习惯(思维定式,情感定式),只是根据这些信念和习惯,引发的“反射方式”上的问题。
Q:是的,快乐也许是被虚构的。但是痛苦是真实的。 M: 苦乐始终相伴在一起。免受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免受这两者。如果你不在乎“乐”,你也就不会害怕“苦”。至福常乐是“非苦非乐”,它是完全超出“苦乐”范畴的。你所知的“幸福”,那是可以描述,也可以测量的。你所体验到的,记忆和想象的“幸福快乐”,恕我直言,那都是被感知到的,是“对象”。那被“观看”到的“对象”不可能是你本身。把被你觉知观睹到的“非你”等同于你本身,于是有了所谓的“外部事物”,把它们等同于你本身,这是一种严重的扭曲和倒错。这样搅合混淆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真实存在本身是超出“主客观”范畴的,超出所有层面,超出所有差别。真实存在本身,不是这些倒错和混淆的根源或者起点。这些是来自于对“真实存在”的遮蔽叠印,而不是来自于真实存在本身,真实存在本身是不可描述的,超出“在和不在”,“有和没有”(名相上的“在和不在”“有和没有”)。
Q:我追随过很多导师,也研读过很多经典教导,然而我想要的,却一无所获。 M: 你只想找到真正的你本身,别的全都不想要,只想了解你自己,这样的话,这愿望肯定被满足。可是,你必须是对自己内在真诚的,真的不想要别的,唯求“了解真正的你自己”。如果于此同时,你还想要'更多'别的东西,并且忙于追求它们,那么你主要的目标---“了解你自己”---就被拖延滞后,一直到你变得更贤明些,在矛盾的愿望之间左右割舍不下,纠结为难的情况终止的时候,直接深入内在,毫无迂回和拖延,也绝不往外看。 Q:可我依然还有种种欲望,有种种恐惧和忧虑。 M:除了在你的记忆里之外,它们还能在哪里?认清它们的来源是产自于“记忆”的“期望”,那它们就不会再困扰你了。 Q:我彻底弄清楚一点,社会公益服务是无尽无休的工作,因为“进步和堕落”,前进和倒退,始终并驾齐驱。我们可以在所有方面和所有层面上看到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并行”。还能有什么呢? M: 你已担当的工作和任务,不管它是什么---完成它。除非因为某一现实具体的苦难处境以及救援苦难的必需之外,别接受新的(社会公益)任务了。先了解你自己,找到你真正的本来面目,那无尽的祝福就会随之而来。放下“追求获得,追求利润”的贪婪,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真正有益于这世界的了。一个不再考虑“得失”的人,不再纠结于“获得和失去”,那才是真正的“非暴力”的人,因为他超出了所有“冲突对抗,纠结拉扯”范围。 Q:是的,我始终向往“非暴力”。 M: 先弄明白“非暴力”它是讲“别伤害”。那不是说第一位重要的是“行善”,而是停止“委屈和苦脑”(受害者认同),别不断的增加“痛苦”。“令他人满意,取悦别人”---可不是“不杀生/非暴力”的真正指向。
Q:我不谈什么快乐,我只不过尽力帮助别人。 M: 给予帮助,那真正有意义的帮助,是(让被帮助者)免于更进一步获取帮助的需要,从此不再需要任何帮助。反复再三的帮助,根本不是帮助。别谈什么帮助别人,除非你能够帮他超越他对所有帮助的“需要”。(永不需要帮助)。 Q:人怎么超越帮助的“需要”?而且一个人真能帮助另一个人不再需要任何帮助吗? M: 如果你明白了所有处于“分离孤立”和“局部有限”方式上的众生,都是艰难痛苦的,所有生命的一切生活全都是“一体的”,是唯一同一“真正存在”活出了所有众生的所有生活,如果你心甘情愿,能够如同那“纯一存在”一样完整地去生活,那么你就超越了所有“帮助”的需要。你就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另一个人,而且最重要的是,那帮助源自你“真正本质存在”。你所没有的,你不可能给予;你根本不可能获得“非你”,你并不拥有“你所不是的东西”。唯有你永远都拥有的,真正是你的,你才能给予---并且源自你本来就存在的真实拥有,你能够无限制的给予。
Q:可是,所有众生真的是悲苦的吗? M: 导致这宇宙普遍在谋求快乐的原因,还能有别的吗?一个时刻快乐的人还谋求快乐吗?人们多么焦躁不安啊!一刻不停的躁动着!那是因为处于苦恼之中,四处搜寻“快感刺激”来作为“苦恼”的缓解。他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全部幸福”只不过是---“快感”反复重复发生的一份“担保书”。
Q:如果我就是我本身,我把这个人认同成了我本身,以至于无法快乐,那我该怎么做? M: 你只能停止去认同---现在貌似是你的这个人。我这么说一点也不残忍。把一个正在做噩梦的人唤醒是慈悲。你跑到这里来见我,是因为你泡在苦恼里,那我只能说:醒来吧!认识你自己,认清你本自清静。 苦不会终结于欢乐之中。当你真正认清你本身是超出“苦乐两边”,超然而又恒常,坚不可摧的真实存在本身,那么,对快乐的追赶就停止了,追赶快乐带来的“苦果”也就终止了。因为痛苦才瞄准“快乐”,然而“快乐”的结果落回痛苦之中,苦乐相伴一体,循环不息。
Q:在终极状态,不可能有任何快感了吧? M: 也没有苦痛烦恼了。只有“自在”。依赖于某种东西,或者说依赖于别物的“快感”就消失了;离一切相,不依靠任何东西就独立独存,这存在和存在的自性本能是不可能失去的。“免于苦恼”永恒自在,却无须任何条件,所以无条件的自在(非缘起)就不可能被摧毁。认出这“自在”。
Q:我生下来受苦是不是我过去造业的结果?这“自在”真的可能吗?我是不是源自我自己的“愿望”才出生到这个尘世?我不只是某一“造物”吗? M:“出生和死亡”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觉意识”内,一连串连续的事件流的起点和终点吗?基于“各自孤立分离”和“局限”的印象而产生的模糊观念,生死当然是苦难。短暂刺激使得“苦痛”缓解,苦痛的暂时冲减和消失,我们称之为“乐”----然后我们白日做梦,空中楼阁的建立起一种“希望”,期待着,幻想着无尽的“快感”反复的发生,我们称之为“幸福”。这全都是错觉,混淆和误解。醒醒吧!超越它们,活在事实里。
Q:我认知很有限,也自感匮乏无力。 M: 你本身是“认知和力量”的本源。你本身自性是超出“认知和力量”范畴的。可观察,可知觉到的东西,全都在心智思维内。自我本性是纯粹的“觉”,纯粹的观睹见证,完全不受“显现的现象”影响,不受“知识或者兴趣匮乏”的影响。倘若你回到你真正的本位上去旁观这生死之身体,那么你所有的疑惑都会澄清。这种种的疑惑之所以持续,就因为你相信你自己是生来要死的。别再自己骗自己,唤醒你自己,一切就释然了。你不是个体,不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