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读书
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深度思考?

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深度思考?

作者: 宇枫Sai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21:53 被阅读26次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篇文章,聊聊“碎片学习的公式”。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买了一副蓝牙耳机,戴在头上的那种。虽然夏天戴这种耳机会很热,但好处是,它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即使是挤公交,我也能听得很清楚。

为什么我要买这种耳机呢?因为,我想充分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听一听手机上储存的那些微课、订阅专栏,大量获取碎片知识。

你可能会感叹:哇,你太刻苦了,连挤公交的时间都拿来学习!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使用不当,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一个坑。

两年前,得到app刚上线不久,我就在上面一口气订阅了几个专栏、并且坚持每天“听本书”……看似把每天的碎片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结果没过多久就尝到了“碎片化学习”的后果——每天“学”了那么多内容,我的生活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甚至还开始“知识焦虑”了。

坚持了半年,我终于放弃了。


后来,我反思了这段时间的经历,觉得“碎片化学习”至少有三大害处:

1.容易让人变得浮躁

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太忙碌,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书;没关系,只要使用“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就能在工作、休息的间隙为自己“充电”。今天花5分钟学一个PPT小技巧、明天花10分钟掌握一个新技能,看上去很美好,但当你想静下心来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完一本厚书了。

“有没有那种、每天5分钟就能掌握的小技巧啊?”

“一天掌握不了没关系,我可以每天学习5分钟啊!”

很抱歉,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还真没有。

每天5分钟可以让你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让你快速入门;但当你入门之后、还想进一步提升,最先要戒掉的,就是“只学5分钟”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2.记忆混乱、没有逻辑

一部好莱坞大片是有节奏的。从开端、发展,一步步将剧情推向高潮。

试想:如果我们把电影剪辑成5分钟的小片段,会是什么样的呢?看了10几个片段、还是没有出现高潮;等到了最后几个片段,从头到尾都是高潮——我还没看过瘾呢!怎么就完了?

学习也是如此。

当一个观点需要辅以大量推论和验证过程、才能被说明的时候,如果你每天只学习5分钟,每次在学下一个片段的时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回复、复习之前的内容,还要厘清背后的逻辑……这样的学习成本,岂不是加倍了?

也许你会说:我学习的那些碎片化知识,都是很完整的呀!每次学习都能get到新东西呢,不存在你说的“断片”……

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个害处:

3.知识娱乐化、产生学习惰性

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假如你是碎片化知识的生产商、负责运营一个学习平台,你的用户都是平时没什么时间、只能碎片化学习的职场大忙人。

那么,你会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知识?

如果你想长期运营下去、并且赚到钱,我猜你的运营方向无非以下三点:

1)让知识有娱乐性,吸引大家自觉参与,能够边玩边学,代价是牺牲知识的深度;

2)让用户每次学习都能学到东西,就得压缩那些冗长的论证过程、弱化其中的逻辑性;

3)用户没学会怎么办?那就降低知识难度,将它场景化、故事化,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

这三点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它的坏处也很明显。长此以往,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娱乐化的学习方式,而对一些严肃的经典著作失去耐心。

正如一位大咖说的:“利用间隙学习、充实自己,是好事。但,我们每次挂在嘴上的‘碎片化阅读’真的有成体系吗?如果只是东看一句,西摘半篇,知识凌乱而毫无关联,那不是阅读,只是刷微博热点罢了。”


你可能会奇怪:既然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的害处这么多,为什么你现在又开始坚持“碎片化”了呢?

因为,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我还掌握了碎片化学习的方法——既能够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又能扬长避短、坚持深度学习。

这个方法就是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里提到的、碎片化阅读的流程:提炼-链接-融合。

而我觉得,我们应该再加上“吸收”和“分享”环节,让它更加完整:

吸收-提炼-链接-融合-分享

【吸收】

你有时间读书吗?有大块时间读书当然好,而大多数职场人士是没有这种待遇的。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就是“当你没有时间阅读的时候,不妨试试碎片化学习吧!”

【提炼】

我们读一本书,抛开书中的案例、论证过程,最后能获取的道理,其实用短短几千字、几百字甚至几句话就能概括,这就是提炼;彭小六提到的方法包括:萝卜书摘APP、制作概念卡片;

【链接】

也许上个月你读完了3、5本书,还读了很多干货、文章,跟不少人有过深度讨论,并且在工作中进行了多次实践;但是,你能把这些知识点全部融合起来吗?如果把碎片化的知识,看做是一个又一个的乐高方块,那么,你能够用它们搭建出你自己的“知识城堡”吗?

(无独有偶,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专栏中,也提到一种搭建知识的能力——乐高式能力结构)

【融合】

搭建好的碎片知识,就不再是“碎片化”知识了,而是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但是,这些知识结构仍然不够完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将它们彼此融合、改造,最后产出自己的东西。

【分享】

一个人的阅历、经验和观点难免片面,如果多跟不同观点的人讨论,可以反过来促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完善。

这就是“吸收-提炼-链接-融合-分享”的全部环节。

可能上面聊的这些东西,听上去有点儿道理、但似乎还是没有讲透?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文章开篇,我提到自己买了一副蓝牙耳机、并且每天早上坚持听微课和订阅专栏,这就是碎片化学习的过程。算下来,平均每天能听60-90分钟。

每过两三天,我会花时间把一些特别有启发的内容,简要地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这就【提炼】的过程;

当备忘录的知识点记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会将它们归类整理到有道云笔记里面去。有些观点相同的内容会被我整合到一起,还有一些引起我思考的内容,则会掺入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链接】的过程;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将储备的知识点集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感悟,整理成文。这就是【融合】的过程。融合之后,这些知识就彻底成为我的东西了。

最后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分享的重点:“碎片化阅读”并不是利用业余时间翻翻书,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吸收-提炼-链接-融合-分享。

【吸收】学习碎片化知识,是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的;

【提炼】在吸收一定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我的频率大约是2~3天;

【链接】将知识点归类整理,每周一次;

【融合】不定期通过写作的方式输出,比如这次为期21天的主题写作,就是我对前段时间学习的整合、输出,平均半年左右进行一次;

【分享】这次主题写作的所有内容,难免会很片面;我会在几个平台上分享,跟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共勉!

今天的文章略烧脑。

但是,如果我们要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改变生活,那就不能只停留在“翻几页书”这样肤浅的程度上,而是要真真切切地做出一些改变。

21天主题写作:05

相关文章

  • 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深度思考?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篇文章,聊聊“碎片学习的公式”。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买了一副蓝牙耳机,戴在头上的那种。虽然夏天戴...

  • 图言卡语︱12《洋葱阅读法》之阅读与变现(一)

    通过前文,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进行碎片化阅读、主题阅读以及深度阅读,任何阅读方法都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综合运用的。 阅...

  • 2018-03-29

    碎片化学习,如何剥夺你深度思考的能力?碎片化学习,如何解决你对知识的焦虑感? 碎片化学习,是指从两方面进行碎片化。...

  • 聚焦概念的阅读法-《洋葱阅读法》阅读解析1

    如何更好的进行碎片化阅读?为什么阅读过程中要关注概念?——《洋葱阅读法》告诉你如何基于概念进行阅读。 之前我们通过...

  • 碎碎念给你听

    碎片化信息会淹死你的。救生圈在哪里?深度阅读和思考:哲学书

  • 读书笔记

    摘: 碎片化阅读的缺点同样很明显,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主题通常深度不够,要么是主题深度足够,但讲得深度不够,或者知识与...

  • 我的五页阅读

    我们经常听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如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无法形成系统化知识等等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呢? 碎片化阅读...

  • Day004+八组莫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文/莫莫 今天继续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写读书笔记来进行自我提高。 【进行深度思考...

  •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对立于现代网络社会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碎片化工作的一个概念。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

  • 如何进行碎片化阅读?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也就是说,你要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深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q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