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古槐

作者: 齐风河韵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02:31 被阅读0次

老家村子里,有棵古槐树。

树身粗一抱有余,高约三米多,且树干中空,但仍枝叶茂盛。

古槐是何时何人所种?最初又是属于谁家?

据我的走访,现在连村里年近百岁的老人,都不能说清这棵古槐是何人、何时所植,由此可见,古槐存在绝不少于百年,甚至更长。

要弄清古槐的历史,先要搞清楚村庄的历史。那么,这片土地上最早从何时有人居住?带着这个问题,我专门研究了村庄的历史,籍此了解古槐的历史。

过去,从一辈辈的口口相传中,得知村西一带,有块名叫“屋台子”的土地附近有一村落,历史上曾发生过瘟疫,坊间有“红头苍蝇满天飞”的传说,最后是整个村子都消失。由此推断,如今“屋台子”的土地名称很可能就是历史上有村子存在过的痕迹。另外,村南和村子东,也有叫“南宅子”和“东宅子”的土地,说明这些地方也曾经有过住户甚至村落。综合这些,元末到明初的历次移民原因,“瘟疫说”是原因之一似乎是有道理的(当然移民原因还有“战争说”等原因),只是没有确切的史料依据。

据任氏谱牒记载,村子现有任姓居民中,其始迁有智祖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直隶保定府枣强县,又旋徙山东滨邑(今山东滨州市),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从滨邑迁至青州府寿光县西北隅立南雷子埠村(今属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当时,这里土埠群起,村北有一雷公庙,故立村名为南雷子埠。据此可断定,当时任氏立村时附近有庙,那么附近一定有或曾经有过居民,这应该是一个相对准确的史料证明。

综上可知,村庄有确切史料记载的历史已经整整640年。那么据此推断,古槐的年龄应该在100—640年之间。

前人为什么栽下这棵槐树?

纵观明朝的移民史,元末明初的天灾和人祸,导致山东等地人口骤减,生产受损,税收等影响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1373—1417,共有十次大的移民(期间及前后,也应有过移民,应该没有这十次规模大)。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且移民集结出发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所以移民刚到新的居住地时,都会种植槐树,以示对远离故土和亲人的怀念。我们村里现存的这棵古槐,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期间种植的。

古诗云:君居长江头,我居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这表达的,是空间上的思念。而从遥远的“大槐树”迁徙到此的先民,则用在新居地种植槐树的方式,表达对离别故土空间上的思念感情。而今,村子里这棵穿越时空的古槐,承载着的还有今人对先人的时间上的思念。

每当看到这棵古槐,心里便会念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总觉得,只有眼前的古槐才能配得起那轮朗朗的中天明月。总觉得,古槐树和古时月是对知交故友,从见面就谈天说地的聊到现在。

《论语》有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曾经陪伴过我们先人的这棵古槐,依旧在陪伴着我们,并且会继续陪伴着我们的后人,一直走下去。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古槐

    故乡的那棵老槐树已经老去了,和它一同老去的还有那段已经无法追寻的光阴。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故乡的那...

  • 故乡的古槐

    老家村子里,有棵古槐树。 树身粗一抱有余,高约三米多,且树干中空,但仍枝叶茂盛。 古槐是何时何人所种?最初又是属于...

  • 母亲的守望

    故乡的村口 有一棵百年古槐 穿过岁月的沧桑 她岿然耸立 静默 目送着儿女们 一个个远离故乡 苍老的古槐下 是母亲佝...

  • 离乡吟

    尺宽沟河孱断流, 庄前古槐枯木朽。 只脚踏入乡外径, 故乡再无春夏秋。 ​​​

  • 四行//旧梦

    山峦何时卸下了青装 古槐何时长成了洋房 我的小巷怎的如此寂寥 怎么我的故乡...

  • 济宁千年古槐

    古槐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古槐路正中间,被成为“神槐”,所有从古槐路过往的车辆都要绕行这棵千年古槐而过。 ...

  • 故乡,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

    (一) 昨夜,梦回故乡 那小小的村庄 在银色的月光下 格外静谧,安详 村头的古槐已是枝干苍苍 弯弯的小河依旧在她身...

  • 《古槐》

    曾经的你 见证了历史变迁 经历了沧海桑田 经受过枪林弹雨 接受过革命洗礼 曾经的你 是孩子们掏鸟窝的乐园 见证...

  • 古槐

    文\菟丝草 槐树村里有两棵古槐,相传是明永乐年间栽种的,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树龄。大迁徙时,韩老四的祖上拖家带口,迁移...

  • 古槐

    再也没有攀摘槐花 每年 只仰视那棵老槐树 忘了追问年轮 春天还没来 它还是以一条河流的方式 由根部奔腾 向着天空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古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tj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