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与干货
原来孔夫子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论语》人生第二季1

原来孔夫子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论语》人生第二季1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18:02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大年初四,已经整整在家待了3天了。午后阳光正好,可是寒风中依然带着丝丝料峭。

    这样的天气真的很适合出去走走,哪怕是一个人带着口罩独行。

    房间里弥漫着沉香的味道,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斜斜的靠在沙发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想出去闻闻大自然的味道,于是我的脑海里已经在思考着要走那条路才能既安宁舒服,又赏心悦目。

    正在思索中,我的眼光突然落在了身旁的《论语》上,猛然间想起,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已经放下多时,是时候该捡起了。

    网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剩下的课程很多都只能算是复习了。《道德经》读书笔记的第一遍修改也快接近尾声,而《论语》才读了三分之一,如果不出意外,2020的文字主题都会是它,不知道会有多少未知的相遇,但总要出发才能相遇。

    于是收起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先在文字上走起吧!

    写给自己,也写给每一个有缘的你,《论语》人生第二季,启程!

    《论语.述而篇》第十八章: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解析:

    孔子有用雅言的时候,读《诗经》《尚书》和执行礼事,都用雅言。

    注:雅言:古代西周人的语言,当时的官方语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这一章告诉我们,关于用语言沟通上面历史是相似的,环境是相似的,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地方方言,而一个国家也会有一个国家的通用语言,两千多年前的华夏也是如此。

    正因为有着这样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才令华夏文明在大一统的格局下仍然保留着格式各样地方特色文化,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知道,每个地方方言的传承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而且这些世代相传的语言中更具风土人情的韵味。珍惜你所操用的家乡话,一字一句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简单的事不用赘述,本章略过。

    《论语.述而篇》第十九、二十章: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解析: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看了第十八章,我本想也简单略过,但是看完第十九章后,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原来孔夫子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

    看完上面这句,可能有人要骂我了。夫子是那么低俗的人吗?他的好学世人皆知。

    的确,今天的我们在儒家文化千百年的洗礼当中,从小就熟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夫子敏而好学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自然没有人怀疑和反对。

    可是假如回到夫子所在的那个时代,夫子还是一个大志未酬的文人。

    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资讯,更加没有这么多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机会,任何人想要为天下人所知,靠的是坊间的口耳相传。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个声名在外的好名声,靠的也是别人在传讲时的认可和推崇。

    所以,自古有“听说”一词,大概也是源自于此吧!

    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网络辟谣一说,不然民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广为流传却与史实严重不符的野史外传了。

    如果别人的耳中“听说”到的你是善良美好、正面积极的,那么你就是善良美好、正面积极的。

    如果别人的耳中“听说”到的你是猥琐丑陋、邪恶不堪的,那么你就是猥琐丑陋、邪恶不堪的。

    在这样的舆论影响面前,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在众口铄金的大环境中成为那个被别人的唾沫星子肆意玷污的人,同样人们也都希望自己是个广受赞誉的人,毕竟被人欣赏和受人尊敬永远不是一件坏事。

    尤其像孔子这样需要以名声来让自己具备影响力的人,只有认可他的人越多,赞誉他的人越多,能形成的影响力才会越大,能影响的人也才会越多,他想要推行的事才会越容易被人们说接受,进而开展得顺利。

    如此说来建立一个形象良好的人设对于孔子来说显得很重要,那么孔子又希望别人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赞扬的就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清高和风雅。

    作为文人,最希望被人欣赏的自然是自己好学的精神,博学的才华,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

    我们来解读一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和“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发愤忘食的好学精神;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高尚情操;好古,敏以求之的高雅情趣;以及在背后隐藏着的才华横溢。这两句话中所透露出来的不都是这样的信息吗?

    我看见很多人对这两章的注解中,都大肆的赞扬了孔子立志学习的精神,可是我在一番琢磨之后,只发现了一件事。

    这两章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孔子希望外界的人对他做评价的时候能对他学习的态度和结果有一种认可,换句话说就是他希望在别人眼中建立这样的形象。

    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人的成长中,自我内心的暗示和外界环境的认可达成一致的时候,能对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内心很自卑,非常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生活中表现得胆怯畏惧,同时外界的人也认为他懦弱无能,并予以讽刺。这样的内外结合,势必令到这个人更加没有自信心从而丧失勇气和力量。

    如果,一个人内心中对自己有些美好的期许且不断发奋努力,在生活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同时外界的人也认可他的努力进取,并予以赞美。这样的内外结合,势必促使一个人更加的努力进取,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最终创造出属于他的成功。

    所以,希望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并不是什么低俗的事,只是内心的自我期许向外界环境对自我认同的一种求证,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需求都值得我们去回应。

    这世间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又有谁不想听别人说自己几句好话呢?大概连孔夫子也是不能免俗的吧!

    值得提醒的是,舆论永远是把双刃剑,大家都说你好时,一篇文章也能引起洛阳纸贵;大家都说你坏时,一件家中琐事也能坏事传千里。

    好也是靠人传,坏也是靠人传。

    如果你想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也请付出积极正面的努力,那样才能够求仁得仁。

    如果只是沽名钓誉,整天靠些令人不齿的手段邀功请赏,或者以权势地位去逼迫别人说违心话得来的认可,一旦走到舆论的反面,后果就可能是不堪言说的了。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赞美的话配上值得赞美的人和事,才算是真正的佳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孔夫子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论语》人生第二季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t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