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考20分还是考40分,有区别吗?
只要排名次,就有倒数,你不是,他也是。
对一个学生而言,考20分还是考40分,有区别吗?没有啊!如果有,也不是对孩子的成长,而是教师的考核。
我们牺牲了大部分学生品行的塑造,换来了少数学生高成绩,好前途。大多数掉车尾,拼上命学,150分变成350,翻一倍多,有本质区别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正确性不在于教学成绩的好坏,其本质在于怎样教育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而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一台除了学习(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什么都没剩下的机器。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越来越不知道感恩,一台机器,感情都没有,何谈感恩?反过来说,我们又做了什么让他们感激的事情?学校和社会没有教给他们,更没有行动。我们教,都很难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更何况不教?
唉,我们对掉车尾最大的伤害不是没有教给他们知识,而是在他们身上没有了关注的目光,他们不仅对自己,更对社会失去了信任。
现代教育的最大优点是有组织,有纪律,最大缺失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要说这样的教育一点品行素养都没有,是冤枉她,我们教育学生守秩序,少提问,讲诚信,相信权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但,随着社会的富强民主,开放透明,孩子们必然越来越“活泼”,就像一位老教师说的“以前是老师比孩子知道的多,现在的孩子个个比老师厉害。”按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和制度,那些“问题学生”会越来越来越难管,即使优生也不似那么纯洁,这张压榨的旧船票再难登上迅雷发展的社会方舟。所以,不仅仅对教师的考核制度要改,教育理念和课程配备都要改革,不主动改,大社会趋势,也会强迫你改。瘤子,自己割着疼,别人割,更疼。
我们现在改革的终点,放在了“后进生” 如何转化成爱学习的好孩子,而从没有想过我们学习内容的枯燥落伍,学习的方式的一成不变。社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考察根本不变,无论形式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魏书生说“学习倒数的孩子尤其不容易,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听不懂,还得保持安静,不影响别人。”我们都知道问题的存在,但鉴于种种,就像日子一样,一天天混过来,不敢直视。当然改革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但令人可悲的是,二三十年过去了,这里真是一方“净土”,一点没变。要说不同,就是检查材料,形式主义已压的老师不堪其负。
一个孩子,伴随成长的不应该是为了成绩而不得不学习的“知识”,而应该以各种切实的体验为主,学习成绩为辅。老师们教给学生们那点可怜的知识,随着成长,忘却大半,甚至连你的名字都忘了。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老师教的知识忘干净了,而这个老师教学中是否肯卖力气,对自己是否真心诚意,自己犯错时,对我的批评有多少是“恨铁不成钢”,有多少是厌恶和鄙视,却犹在昨日。
学生时代,我曾经历一件小事。2001年,中考结束以后,我觉得英语考的过分低,有怀疑。那会,可以交钱让老师到教育局去查一查,一科10元。他交了10块钱,想查一查英语,那10块钱还是最近去世的奶奶留给自己的。结果,一无所获。
一个学生,考20分还是考40分,有区别吗?工作了,当老师以后,一次聊起来,主任说当年怎么查成绩?就是你把名单送到教育局,人家找出试卷,加加看看总分有没有错,就过了。“总分有几个加错的?另外,教育局查成绩是不要钱的,学校就怕学生们你也查,我也查,交上一堆名单,老师废了劲,没什么用!一人一科收10快,要交钱,查的就少了。最后,主任还说,交的钱,够老师们一顿酒钱了。”你瞅瞅,就是这种自作聪明的混蛋逻辑,害了学生,害了中国。
身为人师的我,对母校仅留的一丝感恩,也随之而逝。
教育,这块最神圣的土地上,应该盛开世上最纯洁的花,如今却乌烟瘴气,问题恒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