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陆新娘的两岸故事大学生活教育
万万没想到,台湾青年最不能接受帝都这件事!

万万没想到,台湾青年最不能接受帝都这件事!

作者: ae426d102ada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9:10 被阅读362次

    儿行千里母担忧。

    ALEX正式决定来北京清华念书时,他妈妈最担心的是他没办法适应北方的饮食。别看ALEX只算个半大孩子,对吃可是毫不含糊,每次回武汉都会列长长一条必吃清单,不个个击破决不罢休,狂风暴雨也不能阻挡他扑向美食的决心。而北方的食物,哎,连我这个“普通级”好吃佬都看不上好吗,更不谈他这个“骨灰级”吃货,能吃饱吗?

    外公外婆最担心的是帝都的空气质量,一年365天200多天都在雾霾,从台北海边“氧吧”过来的孩子吃得消吗?

    而大家谁都没想到,令ALEX最不能接受的事,居然是这个,羞……

    吐槽NO 1.第一天洗澡的“坦诚相见”——Exo me

    我第一个不习惯的,恐怕是我来的第一天,从刚刚飞越了1700多公里的行李箱中扯出一条毛巾,拿起脸盆,走向浴室,然后发现几个串在一起的莲蓬头,中间没有任何隔阂。

    后来和室友聊天发现,原来在北方大学的浴室大多是公用的,在中国南方的大学,则和台湾较为相似,是一个寝室共用一间,有许多南方来的同学一开始也不太习惯北方的浴室。

    我以为清华是个例,又请教了北大的《两岸青年》小编,没想到北大的那位已经“入乡随俗”了,还让我开导下清华的台湾新人。

    “台湾女孩看大陆”博主亦有同感:

    记得N年以前,有位台湾孟姓艺人,在综艺节目上笑话在大陆上厕所没有门,放眼望去是一排排白屁股,被大陆网友抵制了好一阵子。当年我也很气,看到的厕所明明都是有门的,觉得她完全是为了节目效果污蔑抹黑大陆(看视频她夸张的表情,我感觉没说错:一过气女星想制造话题找点人气罢)。后来到比较偏远的山区,确实有她讲的那种情况,她只是夸大其词而已。

    没想到“厕所门”事件过去十多年后,“浴室门”事件又浮出水面。

    只是给公共浴室添加些隔断,会有那么难吗?

    资金问题?随手这么一查,清华、北大2016年以182亿和153亿的财政支出预算位列全国73所部属高校之首和第三!那么区区加几块木板?

    真心希望清华、北大的决策者们能听听学生们的声音,把管理做得更细致些,能照顾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学子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对独立的洗浴空间。千万别让你们提供的各种好师资、好硬体、好学术氛围,竟毁在这小小几块木板上!

    别人我不知道,只知道ALEX最后放弃学校一学期几百块的学生公寓,在清华园外租下5000+/月的一居室。

    2017年的台湾学测(近似高考)有12.8万名的考生,其中成绩前12.5%的考生有资格报名北京清华大学并参加体验营的只有约30个人。对大部分的台湾学生来说,除非对大陆有非常深的兴趣,又或是成绩满足条件但不够报台湾顶尖的大学,否则一般人不会把去“对岸”上大学当成一个很寻常的选项。也有许多人,来了,熬了半年,又回去了——毕竟海峡两岸分隔半个世纪以上,尽管同源自中华文化,但生活习俗早已多有不同,盼望能相互尊重

    拜托,大陆的生活习俗里并没有“浴室没门”这件事好吗?

    吐槽NO 2.果然是吃

    做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北京餐厅还是不够国际化

    作为一名吃货,餐厅是我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我认为北京的餐厅从质量和价格两个维度来看,做的都不好。

    首先,国际上有名的餐厅想要进军华人市场时,首选会是上海、香港或台北,在北京缺少有见到知名的外国餐厅。如我最喜欢的日式拉面屯京拉面、沾面三田制面所、牛排茹丝葵,在上海香港和台北皆有分店,唯独北京不见踪影。

    其次,在北京固然能吃到平价美食,但当偶尔想犒劳自己一顿洋荤,无论味道如何,价格首先就死贵死贵了。一碗不带肉的牛肉拉面不下20元,我最爱吃的粤菜一顿不到50吃不下来、即使是一个速食餐厅的牛肉汉堡,也可以贵到50元一客。

    SO,你知道自己将来的创业方向了?

    1.吐槽NO 3.果然还是:吃不会喝咖啡的北京人

    从高三以后,咖啡就是我赖以为生的工具之一。我在台湾最喜欢喝的是街边45元台币(约10元人民币)一杯的美式咖啡,现磨、咖啡豆也好,但来了北京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咖啡店都倾向于装潢精致、古典,座椅舒适,唯独咖啡又贵又难喝。除非自己泡,否则要在北京日常喝到有品质的咖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然,这种现象也逼出了我跑咖啡机的技术)

    于我来讲,在北京活下来不难,要住的舒坦,却也实则不易。

    吐槽NO 4.便利商店也有,只是没了便利

    许多到台湾旅游过的外国人,都对台湾星罗棋布的便利商店记忆犹新。来到北京,发现7-11还是有,但和台湾仍然差了许多。

    在台湾,7-11是作为一个生活机能的中枢站存在着的,你可以7-11买火车票、洗衣服、充值电话卡、交电费、喝到现磨的美式咖啡——而在北京,7-11只是一家商店——一家货品都不比杂货店齐全的商店,仅此而已。

    后来分析原因,多半是因为在台湾我们透过7-11做的那些事情,到了大陆都能用支付宝达成,7-11存在的必要性大幅缩减,定位也不大相同。

    亲还是有点情商的,在人家的地盘,当然还是要飘扬一下拉。

    最喜欢帝都什么呢?

    超先进的互联网时代,除了手机出门啥也不用带的北

    在台湾出门时总免不了先做一番自我检查——手机?带了!现金?带了!银行卡?带了!来到北京后,就轻松多了,出门一趟除了手机和钥匙啥也不用带(如果你有一位任劳任怨随叫随到的舍友,那恭喜你,钥匙也不用带了)。在北京,你可以用手机付账(大到老佛爷百货,小到街边的煎饼果子)、用手机搭乘出租车或滴滴、用手机骑自行车,用手机点外卖、用手机买水果再让快递小哥送到你门口一切可能互联网化的服务,都有公司在做。

    两岸的差别是颇大,但吸收两岸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消费者习惯和市场,也许是我在北京能学到最重要的东西了。

    最近被拉入一个“两岸微信号大联盟”的小群,20多位群友都在做关于两岸题材的微信公众号,且大部分是来自台湾的年轻朋友,非常高兴认识他们,并与他们讨论两岸话题。

    相比赞扬,我更喜欢听到批评的声音。

    每一个善意的批评都是两岸进步的动力,不是吗?让我们一道发现不足、改进不足,成就更美好的理想国。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1604868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万没想到,台湾青年最不能接受帝都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fx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