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谈到房价,普遍第一反应都是贵,不仅北京的房子贵,连我自己老家的房子也越来越贵了,稍微地段好点的,或者只要能打上 “学区房” 的标签,那房价更是蹭蹭蹭的往上飙……论及原因,也多是诸如 “房价泡沫”,“炒房”,“地价贵”…...等表象因素。
直到最近,我看完徐远教授的这本《城里的房子》之后,虽然还是觉得房价贵,但至少是明白了这个 “贵” 背后的一些经济原理。
本书作者徐远,是北京大学的老师,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做各种城市调研和企业研究,对于房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无独有偶,他居然还是 “香帅无花” 唐涯的先生,也是巧了哈。
这本书的前面八章是有关房地产的基本知识点和经济原理的剖析,以及对未来房价的预测和房产投资的看好;而中间部分则是对一些发达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德国、东京、首尔以及香港的房价变化和发展历程的概述和对比,这部分的内容其实也很具有可读性,有助于我们更宏观的理解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房改制度下的利弊权衡。最后一章则是有关房市的一些问答,有个别业内人士提出的问题也是蛮有深度的。
因此,就我这个经济学小白而言,阅读本书可算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次彻底扫盲,此外还意外地调动起我对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兴趣呢~
01
本书一开始,作者便先仔细分析了一些有关房价上涨的不准确归因:
1,认为货币超发导致房价上涨 ❎
事实上,中国的货币超发并不严重,比很多其他国家都轻。
2,认为供地不足导致房价上涨 ❎
事实上,有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卖了很多地 ==》土地供应是很充足的,但这些地方的房价依然在上涨。所以说,决定房价的不是土地,而是位置!土地可以加大供应,但是位置是固定的,没法 “加大供应”。所增加供应的土地,是城外的地、城乡结合部的地,不能替代城市中心的地。
英国地产大亨哈罗德·萨缪尔爵士(Lord Harold Samuel)曾说过:Three things matter: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选房子的时候,三个要素特别重要,分别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
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是地价高导致房价上涨,这点也是本末倒置了,从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出发,恰恰是因为房价的上涨才导致了地价的上涨。
3,认为房价是 “炒” 起来的 ❎
不全然是。若房价是炒起来的,就会有下降的时候,比如温州和鄂尔多斯的房价,曾被炒高,而后又回调。但对于多数城市的房价,基本上还是持续上涨的,即便在政府调控下依然坚挺。
所以,当我们不够了解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时,我们就没办法冷静且有逻辑地剖丝剥茧,自然也就很容易受惑于众说纷纭的各种看似有理的观点了。
02
而本书作者徐远,则是在宏观经济学研究层面,对上述这些归因进行了逐一辩驳后,提醒我们要回归经济学的最根本原理 — 供需关系,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1,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根源在于快速的经济增长 + 城市化。
2,政府调控房价,调控的是房价的过快增速,而不是房价水平,这是为了社会的繁荣稳定。
3,房价的长期趋势是上涨的,这是很多国家的普遍现象;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经济增长和房价上涨还有很大的空间。
👉现状:经济增长还在持续,城市化远没有完成,人口基数很大,老龄化才刚开始。
4,房价收入比:现在的房价和未来中高阶层的收入的比。
👉注意 “未来” 的解释:目前的房价是对未来收入的反映。比如看好一个股票,是觉得这家公司未来盈利会大幅度增长,你不会等到未来再买,而是现在就买。高估值是对未来盈利增长的提前反映,不是因为现在的盈利水平高。
👉注意 “中高” 的解释:因为未来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只有中高收入阶层才买得起房,其余人需要租房住。
5,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收入水平低,预期收入增速比较快;而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已经进入稳态阶段,收入水平已经很高,所以收入增速自然就慢下来了。
6,一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不一定说明那个城市的房子贵,因为很可能是那个城市的增长潜力好,反之亦然。简言之,房价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反映。
7,中国的房价虽然贵,但和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时的房价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远没有达到泡沫的程度。只要是符合世界范围内房价上涨的一般规律,贵不一定就有泡沫。
8,刚需买房的时候,要遵守两大原则:
👉先上车原则:不要奢求 “一步到位”。可以先买个买得起的小房子,随着小房子的增值,再找机会换大的。否则随着房价的看涨,越来越买不起。
👉稀缺原则:买负载着城市稀缺资源的市中心的房子。因为房子的价值,在于附近的稀缺资源,比如学校、医院、商圈、办事机构等。如果实在买不了市中心的房子,就选地铁沿线的房子。
9,买房初期的负担在于首付、月供的压力,但过不了几年,房子就是资产。
👉要尽量少付首付,多用贷款(对抗未来的通货膨胀)
👉尽量延长贷款的期限,尽量选择公积金贷款(利率低)
10,决定城市房价的八大要素:
👉常见的已知要素4个:城市规模,人口流入,人均收入,土地供应情况;
👉不常见的关键要素4个:儿童数量增速,上市公司数量,财政收入,服务业占比。
…...
以上是我在阅读过程中觉得收获比较大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
当我们尝试着透过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尝试着从更大更广的层面去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时,果真是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呢。
期待你们的留言和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