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龙之介的《罗生门》和《鼻子》,不知道想说啥,但是总有种感觉萦绕在心中。
人生悲剧的第一幕始于成为父母子女、遗传、境遇、偶然——掌握我们命运的、终究还是这三种东西。
龙之介这个作家,我还是最近有耳闻,他人生的经历让其小说都蒙上了忧郁的气息。只能在被安排好的命运下,挣扎着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
出生那一霎那,已经无法决定我们命运。就像最近很火的一部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剧中妈妈知道已经无法抗拒改变命运和现实,只能在现有的环境下给自己女儿争取最大的自由和梦想。
身边不缺一些子女按照自己父母的意愿而活着的事情,父母的人生中有遗憾的地方,希望自己的子女来弥补自己的遗憾。这些中毒的爱,是个轮回,子女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还能坚持自己所想的人,虽不被父母理解,但也值得庆幸,毕竟可以在有限的环境去争取无限的希望,无论前路是好或坏,人生是自己的,便可无憾。
其实,掌握我们命运的,还有是自己的一念之间。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我想”,让这个社会巨大的齿轮开始运转起来。人之所念,人之所需,亦是人之所趋。仆人走投无路,要么就饿死在垃圾堆,要么就做强盗,将自己所需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终仆人通过老妇人的逻辑,推出了为了己利,可以行恶,且对恶人行恶无需顾忌的推论,实施了做恶。
利己是本性,相对来说,舍己是和平世界的产物。道德是权宜的别名。
内供的鼻子已长至下巴,当周围身边的人都习惯他的长鼻子时,他用了一个偏方将自己的鼻子恢复正常,可是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甚至责怪。内供最后还是变回了长鼻子。这个小说很悲哀。周围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竟不想内供的鼻子变回正常。赤裸裸的人性啊!
人们心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感情。当然,对他人的不幸,人们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励摆脱了不幸,别人又感到有点索然无味。稍稍夸张一点说,人们甚至会希望那人再次陷入同样的不幸。不知不觉地,人们虽非有意为之,却对那人怀有一种敌意。这种敌意却是从同情中演变。可笑可笑。少了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眼睛,便多了唧唧巴巴的舌根。本来就需要一视同仁,最后变成了某个人的不是。
无需讨好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与人之间无需解释过多自己的行为,毕竟自己想做的还需要别人的同意吗?事情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众说纷纭,相信的只是你觉得关系比较好的那个人口中说出来的措辞。
一念心静,再念无谓,人之所言,随风飘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