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光辉岁月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黑白•仙都
【众星捧月】写得慢,是写得好的必经之路

【众星捧月】写得慢,是写得好的必经之路

作者: 偶得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4:04 被阅读121次
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雪花

背景:

是的,我最近写文章越来越慢了。

简书私密一栏堆满了要写的文章标题,还有一些有头无尾的文章。读的书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反而一筹莫展,不知如何继续。

我也想写它个荡气回肠,也想写它个气吞山河。

也想写它个质量与数量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也想手里有一个哪吒的彩练,搅得整个大海波涛汹涌。

我也想有那么一个上帝抓着我的手,写它个惊天地,泣鬼神。

我也想脑袋里有无数的字奔涌而来,而我的使命只是啪啦啪啦地把它们打出来。

种一棵树最恰当的时间是什么?十年前或者现在。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你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十年前为什么不种?因为难啊。那现在呢?现在就不难了?十年前有时间但迷茫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没钱,除了大把可以荒废的青春,要啥啥没有。

那现在呢?你要啥有啥了(其实连这个也未必达到了),结果如何?没时间。也许生活真的如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也许生活也正如老话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你走到哪个阶段,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真相也许是这样的:

成功的人生各个相似,不成功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你读了《成为作家》,最后也未必可以成为作家。你读了《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最后也许还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人生无论处于何种阶段,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怪要打。成功永远都不是唾手可得的。

潦草的应付,文字的堆砌,容易。写得读者拍案叫好,会心一笑或者心服口服,难。

但是难就不做了吗?再把命运交给随波逐流,无路可退?

答案是,不。


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常常在想,写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想写你就写,研究那么多干嘛。可是人就是这样,没搞明白意义之前,根本没有行动的动力,可能也不会轻易从事这样一个行当。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你的过程和终点才会清晰可见。

你写过的东西,也许当代已有很多见识深刻的人写过,即便当代没人也过,也有极大可能被以前的大家写过。有更大的可能是,你还没他们写得好。

可你为什么要写呢?个人自我实现的驱使?人生的困惑?逼仄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压?看到更大世界的欲望?

每一个作者和读者的相遇,都充满了巧合,也许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际遇。

也许BBC的纪录片《冰冻星球》上的一句话可以解释,那就是虽然我们眼中的雪花都是长一个样,可是在微观世界,没有一片雪花是完全一样的。多么神奇的世界。

这个世界答案也许就那么多,但是不同的人说法不一样,接收信息的人也是千差万别,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人,年龄不同,心境不同,读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可能几百年前一个牛人写了一篇也许恰好对你人生有帮助的文章,可是这篇文章放在世界上某个图书馆里,也许你终生都不会看见。又或许什么时候,恰巧看到了,而你的问题早已不复存在。而如今你在网络的洪流中,偶然看到了沉睡已久未被解决的问题,被人条分缕析地娓娓道来,恨不得跑到作者面前去握个手,道个谢。

因此,谁知道你写的只言片语,在网络这片大海波涛汹涌的推动下,在什么时间,会以何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到谁的眼前,解救了谁又改变了谁?

关于这一点,007战友伯温运筹在2019罗胖跨年演讲金句(1)中已有提及。

【众星捧月】写得慢,是写得好的必经之路

许知远采访马东时候说的:奇葩说上的辩题,基本上五四期间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为什么奇葩说还是大受欢迎?

马东答到:我们的议题确实很多前人辩论过,讨论过,可是民智开了吗?你以为这个世界是一直进步,可历史的规律是遗忘,再重建,再遗忘。这个世界只有5%的精英愿意了解过去,积累知识,剩下的95%的人只是活着,只是在生活而已。而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剩下95%的人也可以加入到自媒体的行列了。

对于人生,我们有疑惑,更有自己的答案,而作者的思想与读者相遇的一瞬间,就有了神奇的化学反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尘封的思想困境被解开,没有勇气坚持的做法被赋予了意义,前行的步伐更加矫健而坚定。一切显得是那样的神奇而又不可捉摸。这个世界的答案那么多,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人类就是这样的不断相逢,又不断消散。也许我们都太孤独想听到回想,太脆弱以至于要互相取暖,我们这一路都在不停地寻寻觅觅。这跟地球上的人类多么相像,虽然我们都称之为人,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一个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人类整个的进步史正有赖于每个人的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实现。而人类正是由于这种原始力量的推进,以及向上向善的努力,最后出现大家一起携手奋斗,携手前进,实现自我并推动世界进步的泱泱大观,而且这一过程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瞬间都在进行,永不止息。当外在条件(比如说网络,比如说智能手机发展到一定程度)成熟的时候,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必然。

也许,这就是写作的原因以及意义。


要写得好,就必须写得慢吗

老子只写了一部《道德经》,但足以供万世瞻仰。

据说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时候,整整画了4年左右,期间他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部作品,不时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一直不停地修改。我所认识的达芬奇,最初就是从小学课本里的《画蛋》开始的,而达芬奇最终的人生履历之丰厚,让人望尘莫及。

以下摘录自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法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帕斯卡·科特,他用一种新的高科技多光谱相机发现,“蒙娜丽莎”曾有过眼睫毛、眉毛和更灿烂的微笑,而且,在其膝盖上搭了一件有毛皮内衬的外套。科特的红外线摄影也揭示了在好几层颜料的下面,藏有艺术家起草的素描。蒙娜丽莎本人的肤色应该是暖粉色,她身后的天空应该是生动的蓝色,而不是如今人们所看到的灰绿色。科特认为,画面如今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是500年岁月中,油墨颜色沉淀的结果。原来达芬奇使出招牌绝技“晕涂法”(Sfumato),整幅画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颜料组成,营造出蒙娜丽莎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无踪。

由于画作上没画笔的痕迹,科学家估计达芬奇是把油彩涂于手指上绘画。带领研究小组的沃尔特表示,纤薄油彩是画作引人入胜的关键。能使用如此纤薄的油彩,证明达芬奇功力极深厚。同时,由于每层颜料都要数月才能风干,估计这种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也许从达芬奇画鸡蛋开始,他的头脑中就蕴藏了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和决心。“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对于人类研究的成熟一瞥,而她身后的风景,又是达芬奇对于自然衍幻的研究成果”。

站在人生巨大的画布前,奔涌而来的想法是如此之多,如此变幻莫测,而面对呈现的结果又有着强烈的畏惧之心,带着众多读者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作品,自然小心翼翼。

好的作品,必须经过锤炼。锤炼来锤炼去,时间自然悄悄流逝。就像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用来锤炼的时间,必会以适当的形式呈现。所谓,功不唐捐是也。

而我预测,这只是暂时的一个阶段,待打开自己的多项触觉,全力感受生活的万千瞬间,观察力提升和知识不断丰富,必然将穿透这一段艰难的跋涉,可以达到作品又好又多的境地。

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章

  • 【众星捧月】写得慢,是写得好的必经之路

    背景: 是的,我最近写文章越来越慢了。 简书私密一栏堆满了要写的文章标题,还有一些有头无尾的文章。读的书越来越多,...

  • 写得慢,怎么办

    问:“老师,写文写得好慢,怎么办?求支招。” 答:“不必烦恼。能写快时写快,能写慢时写慢。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根本...

  • 无题(2)

    大丫头刚写完了两张字,妻子又在边上说她写的慢,写得慢,写得慢……体质的原因吧?我的字写得就非常难看,一直没练成,写...

  • 写得好

    今天我写了好久的教学设计,但是效果都不好,我知道自己不擅长这样的事情,但我一定要做到,这是人生中一道必须走过的路,...

  • 写作没有方法

    写作是没有方法的,没有方法才能常写,持续写,并且写得好。许多人总是在找方法,所以写不好,写得磕磕绊绊,很痛苦。 写...

  • 要想写得好,多写是唯一的利器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阅读的能力就是写作的才华》,谈论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但是会读不代表会写,当然不会读的人能写得很好...

  • 一位文友说,写得慢是技术问题,不是时间问题

    有一位文友(一平米青心)说:“写得慢是技术问题,不是时间问题。我写不出来才慢的,才很花时间的。” 写得慢是技术问题...

  • 秒批作文很简单

    习作到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怎么判断写得好不好?今天宋老师就围绕怎么判断写得好不好来向我们阐述如何...

  • 可怕的马太效应

    做得好的事会越做越好,活得好的人会越活越好。写得好的字会越写越好。

  • 写得慢

    我一天写几百字,写得很吃力,需要1个多小时。常看到有写手说自己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只需要两个小时,写几百字则15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星捧月】写得慢,是写得好的必经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p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