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钱哥 转载请经授权
2017年4月1日,注定是一个要被载入史册的愚人节——雄安新区宣布成立。
注意了,下面这句话是今年高考政治的重要考点: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叹号是我加的,不加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动。)
活久见的我,在这短短十几年间,已经见过了十几个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但这回,敏锐的政策嗅觉告诉我,这次的雄安新区——不!简!单!
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邓公等人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可见要提出一个百年规划,需要多大的决心和高度!
然而这次新闻联播里一张口就是千年大计,直接把时间跨度干到千年,吓得我薯片掉一了地。
消息一出,炒房团蜂拥而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买房。这大脑也是够简单的了,钱哥就不这样,咱们做任何事情,都得要看清本质。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猴急什么,样板不是在那摆着吗?咱们先看看深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再动手不迟!
1
说起深圳建市的背景啊——“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别唱了,事情根本不是这么简单。
解放后30多年,在计划经济的安排下,祖国大地万里江山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穷”。
70年代末,广东省长视察毗邻香港的宝安县(今深圳市),隔江远望,香港那边车水马龙,繁华无比,宝安这边却荒草凄凄,萧条破败,难过的说:“解放那么长时间,快30年了,那边很繁华,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
两岸差距有多大呢?1979年的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河对岸的香港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相差100倍!
在这种经济差距下,广东沿岸的精壮劳动力掀起了一股“逃港潮”,与香港山水相连的宝安县成了逃港者的最佳出发地。有的农民借口去割草,划着一只小船便偷渡到香港去了,相比之下,生产队干部似乎更心疼偷渡客划走的那条小船。
▲逃港风波在宝安县,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三偷”:偷听敌台、偷窃集体财产、偷渡出境。然而,再严的监视也阻挡不住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步伐,从50年代到深圳建市前,宝安县偷渡到香港近30万人,接近1979年建市时宝安县人口的总和。
靠军队抓当然是治标不治本,不发展经济,缩小差距,逃港现象绝不会消失。
▲70年代被遣返的偷渡者为了打开封闭的局面,了解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中央派遣代表团赴欧洲与港澳考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地区已经把我们完虐了!
▲70年代的深圳街头 ▲70年代的香港街头赴香港考察团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把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建设成对外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游览区,中央认可了这项提议。
广东为了加强对两地的管理,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珠海县改为珠海市。
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深圳可能还如北纬三十八度一样,继续上演着逃港的戏码。
2
为什么要选择深圳呢?
钱哥认为原因有四:
首先,地理位置独特,东南沿海,交通便捷,与香港山水相连,利于吸引港资和外资。
第二,广东是著名的侨乡,做生意的人多,著名的潮汕商帮曾在世界各地赚钱谋生。
第三,深圳基础差,所以失败成本低,风险小,就算搞砸了也不影响大局。
第四,政治管理灵活,由于深圳之前是一个小渔村,最大的官就是县长了,官僚主义相对其它地方要轻很多,利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迅速落实推广。
基于以上原因,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邓公画的这个圈定位甚是精准。
3
深圳是如何一夜崛起的?
区区37年,深圳从一纸空白变成改革开放的窗口,从一个3万人的边陲小镇,崛起为承载1000多万人的国际化都市,“深圳速度”举世罕见,深圳崛起并非偶然。
深圳30年的发展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特区初创时期。这段时间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深圳人民为了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这里只有2.6万人口,7辆汽车,两条水泥路,深圳市长想洗澡都找不到清水。
深圳市破土动工之时,中国还在实行计划经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要听从中央计划安排,因此,招工征地都不是事,工程师、工人和基建兵很快就到位了。
人有了,但是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纯靠自己发展,猴年马月才能赶超香港啊。于是,深圳政府推出了大量以让利为特点,以关税减免为核心的特区政策,然后去香港宣传,招商引资,让香港人和外国人来帮忙建设深圳!
只有一河之隔,如此接近,税收优惠,地价便宜,劳动力多,报酬只要香港工人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好事,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处了,于是大批香港和外国小老板来此投资建厂。
▲1983年代的深南大道 ▲1984年的深南大道来是来了,可是发现配套设施跟不上,缺水缺电,排水设施不完善,一下雨,马路全淹了。出问题了,那就出钱改善呀,关键是没钱,怎么办呢?只好租地了,用租地的钱来完善设施。
香港人、外国人考虑到深圳的前景,以及未来的地价,乐呵呵地付租金,租完继续造大厦建厂,一箭双雕。于是,几千万几亿的土地有偿使用金流了进来。
就这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深圳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从农业经济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起出口加工型的工业体系。
但是,靠外国人建市也有问题,香港人和外国人来投资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污染多,能耗大,产业结构太低端。十年过去了,全国其他地区也已经学会了这一招,要想保持特区之特,就必须转换经营模式,实行转型换代,才能保持发展的动力。
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是深圳的二次创业时期。这段时期,深圳主要进行一些自主创新、加工贸易转型、城市升级。
1991年,深圳特区新的经营模式出台,突出两大特点。
第一,推动科技进步已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整个工业档次,同时压缩一部分加工工业,淘汰一部分劳动密集型、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
第二,确定第三产业的支柱性战略地位。科技、管理等等人才的培养,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等市场的广泛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都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备条件。
这个阶段,深圳涌现出大批的创业者,成为了1100万名创业者的故乡,也奠定了深圳科技公司发源地的地位。中国知名的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和大疆,均诞生于深圳。
▲腾讯总部大楼目前,深圳已形成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和工业区所组成的多层次的产业空间。
第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到现在,面向新的发展环境,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场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正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总体来说,深圳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惠政策的扶持,外商投资的开拓,自主创业的转型,同时贯穿其中的还有敢拼敢做的创新精神。
4
深圳特区为什么会成功?
首先,从生产要素上看,深圳占据了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这四方面的红利。
土地方面,深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商环境,引发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地方政府成为“大地主”,可以利用土地财政来招商引资、做大盘子。
资本方面,享受了国家政策和税收优惠,具备虹吸效应,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内资的流入。
劳动力方面,1981年特区规定企业雇佣职工可由企业自行招聘,劳务市场开了,被计划经济压抑了多年的五湖四海的打工仔、打工妹蜂拥而至。
▲1990年代大批外来打工者来深圳淘金企业家才能方面,自古就有经商传统的广东人和来自香港外国的企业管理者,给深圳创造了优质的创业环境。
从社会环境来看,深圳设立的时间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和经济高增长阶段,其发展壮大属于顺水推舟。
另外,“深圳速度”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来,还在于他凸显了竞争机制,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工厂里的铁饭碗被打破了,工资不再固定,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最后,深圳很年轻,不像西安、洛阳动不动就几千年的文化,不同地域的人形成的移民文化使这座城市变得开放、包容、创新,为民营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活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的提出者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届管委会主任袁庚。5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当年铁板一块的中华大地,深圳是一块自由的沃土,内心对财富躁动不安的人群,对此趋之若鹜。所以说,深圳的成功,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成功。
看过深圳,再看雄安。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如此高的定位,彰显了上层的决心与期待。但时过境迁,雄安已经没有当年深圳的内发性(经济)吸引力,这无疑给建设者提出了难题。
所以哥为什么反对去炒房,因为你们没有看到本质。雄安对创新一定是鼓励的,它需要另一个腾讯,另一个华为,能源源不断的吸引年轻人去燃烧青春,但不欢迎投机客。
如果你想赶上这趟车,一定是要先想如何奉献,而不是如何索取,捞一把就走。关于这一点,哥会再出一篇文章,敬请期待。
我是钱哥,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