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father, like son.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了过得有意义,身边很多朋友也想出了很多方式度过。近两日,我在陪女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休息了一下,今天的计划就是晚上全家一起聚餐,为四个男人的父亲节举杯。许是白天睡得多了些,也是想要书写的意念一直围绕着我,再次于凌晨在手机上按键,写一写我的父亲。
前几天又去医院开了一些诺和宁,糖尿病的控制上我只知道近期波动已不大,算是又稳定了下来。其实更担心的还是他最近几年才养成的半坐着睡觉的劣习,据然自嘲劣习是在当兵时养成的,我也是醉了!在提笔时,对他关心照顾太少的愧疚,又随光影入怀。
忆见

不知道是不是太早产的缘故(当年我出生时只有四斤),小时候的记忆真的不多,所谓的童年记忆大多数只是看照片后的联想。
只知道出生时父亲是在外面的,从部队退伍后的他没能第一时间进公安局,而是先后去了很多部门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小时候我更多是由母亲和祖辈带大的。小时候的一张与父亲的合影是在天台,还有一张同时候的照片是我屁大的孩子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着的香烟,其它幼时的照片就多是一个人的了,大碗喝水、蹲在28自行车后轮旁打拳……。同时期父亲的照片有不少,总体印象就是很瘦,戴着墨镜的那张很帅。
长大后,我考上了警校。走出了老家的小城,到千里之外守护小岛。我不吸烟,身材臃肿。似乎是多年遗传的执拗所决定的行为习惯作用,使我们的形象迥然不同;也可能是童年的不多记忆发酵,使我总是有些走不出影子,有很多相似。没想到自己女儿出生时,我竟也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妻子的手术单也是两个妈代我签的。而工作的性质,也使我不能常伴家人左右。
曾经跟一位老战斗英雄聊天,在听到老人讲述旧事时我也述说起一些琐碎,这才发现:原来内心对于守护者的感情是有遗传的;原来我的内心是有浓浓的敬畏感的,只是常常被我以其他方式掩盖掉了。当年他守土有责,今天我守望在岗;这或许就是我懵懂无知的选择,也是生命执着中的基因在舞动吧。
见教

女儿如今已经七岁了,蹦蹦跳跳却总依偎在妻子身旁。而我的角色更多的是她的玩具说明书、游戏指挥官和身后的背影…。都说教育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母亲养育,父亲教授;相辅相成,守护成长。而就在女儿出生后的不久,有一刻女儿哭,我有过伸手和喝止,作势想吓唬她,结果就使得妻子和长辈都狠狠的教训了我好久。
如今回想,我实在也对自己父亲幼年的陪伴没有什么印象,只依稀记得他酒后的模样和多次扇在我身上的五指山。难道那就是我内心本源所理解的父爱如山?为此我对自己有一段时间酗酒也表示深刻自责,现在回想和自省后,决意尽量少喝酒。一是也少给已不能喝酒的父亲添更多麻烦,二是真心怕酗酒误事。
独行与洞见

许是早年继承了父母也是独自奔波的刻板印象吧,我从小学开始独自上下学,初中开始独自骑车来回,一直骑到高考结束。骑车生涯以独自蹬着破自行车由县城到市中心区姨父家而告终。工作后,坐了一段时间的公交车,每天坐六个多小时。
现在,开始惯于了独自开车上下班。据说他们那时候也都是走过多少的路才上学的,后来上战场及工作也是离家极远。我的大学和现在工作地离老家都是一千多公里,没准这里面也和几十年前那个男人独自面对炮火和守护山林有关。只是现在的我惯于在开车时听得到ap,而那时的他惯于演绎红歌金曲罢了。从得到的知识里,我也希望获得洞见,就像多年前炮轰敌军阵地一样,我也想轰碎我思维里的墙。
乐见

刚工作的时候,有一阵子我仍和在大学里一样,仍喜欢玩游戏。我曾一直以为这是对新世界的新探索,是走出家门后的一种突破;工作后的头几年父母都在老家,为怕老人无聊和过度聚会,我甚至给家里布上了网络并购置了一台一体机(当时短暂流行),以便父母可以稍微玩玩联网游戏排遣无聊。直到父母过来照顾女儿后,发现父亲一有空也是抱着手机打牌打麻将,我才悔不当初。为此我还抱怨父亲玩手机给女儿带来了不好的示范效应。可笑的是,其实对于他玩游戏的事,我才是罪魁祸首和始作俑者。现在他手机上打的麻将还是当初我帮他安装的品类,只是使用更方便罢了。
母亲喜欢唱歌和跳舞,哪怕在这边照顾女儿也结交了老年合唱团的一帮朋友。我于是又撺掇母亲带动一下守在家给女儿备餐的父亲,他去了几次,因为时间上与照顾全家饮食有冲突就做罢了。但偶尔也在手机唱吧里唱歌,也随母亲时常到苏州周边各景点游玩。
近年,为了避免兴趣上的孤单,我开始尝试推广二老通过手机看世界。但对于他执着于把微信里所看到的社会黑暗当做世间警世格言一般到处发送,我真的非常头疼,发布出来倒也还好,总是发到家庭群并警示女儿我就受不了了。国内的世界我始终觉得还是好的,我与妻子极力在孩子心中塑造的是一个whole new world。有一段时间女儿总有几次噩梦中哭泣,询问之下才知道是爷爷告诉她的,经过一段‘斗争’,现在基本没有状况了。

这次过节,我买了一套《朗读者》,据说在阅读纸质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播放电视节目的内容。希望通过这套书既对他的世界观稍作修正,同时也对爷孙的兴趣融合产生些助推,这是我所乐见的。
也希望他能够逐步调理好身体,逐步实现减少每日推针的次数,通过改善能够躺下睡觉!
夜深了,就写到这儿吧,安~
网友评论
写的非常棒。
1.即使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字,我觉得太难了。所以看到战友的这篇文章非常期待的逐字读完。
2.在特殊日子,为了陪伴孩子,最大限度的时间陪伴孩子。你是个好父亲,向你学习。
3.父亲患有糖尿病,亲子去医院买药,看得出来照顾父亲无微不至,细节问题亲力亲为。
4.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并不多,我也有同感,六岁之前的事情没记住几个,印象也很模糊。出生时候父亲不在身边,这种情况也常见,有时候也情非得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小时候我也是除了父亲之外的人带大的,过去的父亲都这样吗?还好我们下一代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5.世界在变,我们生活状态也在变,听得到是终身学习者的标配,给父亲买朗读者,让自己父亲的世界观可以迭代升级,有行动,有心意,向你学习。
6.整片文章通过看见,忆见,见教,独行与洞见,到乐见,串起了整篇文章。真情流露溢于文字,战友通过深度思考,回忆过去,思考现在,憧憬未来,以父亲为主线,掰开了揉碎了剖析了父亲这个角色。感谢战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