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小记

作者: 菩提树下一沙粒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20:19 被阅读248次

       

    敦煌小记

          敦煌,一直是我心中一个美丽而迷幻的梦。那线条柔美而略带神秘色彩的飞天,那传说中千年不干涸的月牙泉时常在我心中萦绕,挥之不去。幸而,敦煌也对我青眼有加,给了我一个一睹圣颜的机会。

            带着对敦煌无限的思念和向往,在隆隆车轮声中,我们来到了敦煌。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隶属酒泉,是丝绸之路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居民朴实,善良。唯一不好的就是因为地处沙漠,风沙大,稍不留意就会和沙子来个亲密接触,吃饭的时候满嘴嘎吱嘎吱响,我家妞妞曾幽默地称之为“嘎嘣脆”。所以,宽大的方巾和太阳镜就成了出门的首选。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古代从西域而来的商旅为什么都是一色地包着头巾,除了风俗,估计防风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自从吃了两次老爱和我开玩笑的敦煌细沙外,我毫不犹豫地购置了色泽美丽的方巾和脖套。不过,还别说,真挺管用,并且好看,这大大满足了我那颗爱美的虚荣心。

                        1.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小记

            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往鸣沙山月牙泉。

          当我举着手机,追着骆驼在漫漫黄沙中裙袂飞舞时,我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眼中,只有漫无边际的黄沙和行走在沙漠中的驮队,而我,也只是万千沙粒中的一颗,身不由己,随风而动。

    敦煌小记

              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

              那来自西域的商旅,裹着厚厚的头巾,率领驮队,缓缓地行走在漫漫黄沙中,身后,留下一串孤寂的驼铃声。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穿越这寸草不生的寂寥荒漠,也许是对天朝的向往,也许是对金钱的渴望?但不管是什么,都已湮没在黄沙中。而我们的那点伤心往事和不甘愿,又算得了什么?最终不也是土归土,尘归尘吗?

          “不要再靠近驮队了!”一声断喝瞬间惊醒了我。

            留恋地再看了眼宛若长龙的队伍,我迈步走向月牙泉的方向。

            一路景色令人唏嘘。

    敦煌小记

            高高的鸣沙山仿佛直接云天,在蔚蓝的天幕下更显其苍凉和寂寞。而山下那一抹绿意却使人眼前一亮,郁郁葱葱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不知名的小花儿,更让人讶异的则是花间舞动着的精灵——蝴蝶和蜜蜂,它给荒凉的大漠带来了生命的契机和希望。

            越过一道沙线,我的眼前豁然出现一组古朴沧桑的亭台楼阁。那造型,那色泽,与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协调,一致,近乎完美,仿佛它就为此而生。问了路过的游人,方知那是月牙泉边的建筑。本想就此疾奔过去,但又怕惊扰了泉中的精灵。按耐住激动的心,我放缓了脚步。

          终于,那抹清亮出现了,诚如其名,仿佛就是一弯新月落到了鸣沙山脚下,如此安然,恬静,似乎周围的嘈杂与熙攘都与其无关。她波澜无惊地斜视着那些搔首弄姿的与她合影的人们,默然无语。

          月牙泉,茫茫大漠中的一个神奇,她的甘甜滋润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给独行在荒漠中的旅人以慰籍和希望。

            我匆匆爬上鸣沙山,还没来得及遥望一下月牙泉,一阵剧烈的风就刮了我一个趔趄。匆忙中赶紧把脖套向上拉了又拉,但风还是把皮肤吹得生疼,似刀刮过一般。

            顶着被风吹走的危险,我极目远眺。脚下,月牙泉似一枚清透碧绿的宝石,在阳光的抚慰下熠熠生辉。而鸣沙山好像为了配合月牙泉,在月牙泉身后形成一个大大的月牙儿,似勇士环抱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那股深情,即便身后狂风肆虐,这里却安静如昔,山水相依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那亭台,楼阁,亦即他们温暖的家,沧桑中透着雅致,错落中显出神韵。阁前绿树莹莹,阁后黄沙漫漫。泉水和楼阁环抱着那股生机盎然,似珍宝般小心翼翼,呵护有加。我看得热泪盈眶,为大自然的绝世之作,也为那堪透这山水相依之和谐的精妙设计,天人合一也不过如此吧!同时感叹大自然的匠心独运,而那领悟自然之法则的人,该有一颗什么样的通透魂灵?

            一步一步,顺着柔软的沙流,眼望着前方的绝世和谐,我离开了鸣沙山。

          远方,驮队依旧,大漠依然……

                            2.莫高窟

    敦煌小记

            刚刚领略了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稍作休息,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到了华夏艺术宝库中心——莫高窟。

          顺着人流,沿着狭窄的通道鱼贯而入。两边墙壁上,依稀可见彩衣帛带的人物影子,虽然岁月久远,彩绘剥落得厉害,但足见当年的精妙绝伦。若隐若现中,彩带飘飞的侍女似乎从画中走来,怀抱琵琶的乐师正反弹琵琶,我的耳中,一曲妙音缓缓流过。 

            忽然,我眼前一亮,一尊大佛石破天惊般地出现在眼前。他垂目向下,庄严肃穆,线条柔和,俯视着我们这些红尘俗世中的烟火男女,无悲无喜,无欲无怨,也许只有慈悲吧!这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我想只有他的存在才会令黄沙止步,大漠皈依吧!

            一路走来,壁画,佛龛,侍立的弟子,护法的力士,无不令人称奇,惊叹不已!而最让我心灵震撼的还是那尊涅槃佛,即释迦牟尼佛。他安详平静地侧卧在那里,一手撑头,双目紧闭。身后,侍立着一众弟子。当我看到那一瞬间,心灵似被得到了净化,什么烦恼伤心舍不得放不下仿佛都已烟消云散。我双手合十,只想就这么静静地呆在这儿,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自我。

            正出神间,猛然想起这里不能多呆,也许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散发的每一丝热量,都可能给佛像和壁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我歉意地对工作人员笑了一下,又顺着人流缓缓而出。

    敦煌小记

          站在绿茵下,看着那一排排寂静的洞窟,我似乎望见了千年前那色彩缤纷的画面。也许,每一个洞窟,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也许,每一副壁画,都是一个生动的形象。我想,莫高窟的故事一定是精彩纷呈的,她肯定不是一些壁画,佛像所能表现出来的。茫茫荒漠,有这样一群佛菩萨的佑护,有他们的大慈大悲,我想,寂寞的旅人应该是幸福而满足的,孤独的驮队不再害怕。

            原本以为,莫高窟几乎被人遗忘。大漠,强风,遗世独立于渺无人烟的黄沙中,有几人会想起,能想到这样一座罕见的文化宝库?但是,我错了。文人,尤其是画家,他们不远千里,甚至是万里,克服千难万险,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厚重文明的精彩。

            常书鸿,敦煌文化研究的第一任所长,旅法画家。只因法国冒险家伯希和的一幅画册,就不远万里,只身来到敦煌,就此深深迷恋并为此诸般奔走。

            张大千,著名画家,因仰慕敦煌文化而来,计划三个月,归程却一拖再拖。最终花费三年时间临摹了几乎所有的壁画,临走时,乌黑的头发成了两鬓斑白。

            段文杰,从一九四五年来到敦煌再没离开,为敦煌文化奉献了一生。

            ……

          这一个又一个知名的艺术家,前赴后继,源源不断,为了敦煌文化,为了这厚重的历史传承,他们无怨无悔。但愿,我们能将敦煌人的这些精神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让世界知道敦煌,让子孙后代知道敦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x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