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早起看到一则新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就因为一个8岁男孩,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的,碰到一个小姐姐屁股而引发的事件。
而始作俑者是一个丑态毕露的年轻母亲,我很想说,不管儿子是有意无意,你的样子真的很丑。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可忽视的榜样和引导作用。父亲亦然。
家教和家风是一个人,从小潜移默化的根植在灵魂里,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大部分取决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教育。
而新闻里孩子的母亲,我不知道生活中她是什么样子,就凭她在儿子面前彪悍的样子,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母亲。
好的母亲,会在事情发生后,让儿子跟小姐姐说声:“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的。请谅解!”那么很容易就化解了这件小事,也教育孩子有了承担错误的能力。
而现在因为母亲睚眦必报的丑样,很多人都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有意而为之。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难想象在大庭广众的游乐场里,一个年轻的母亲叫嚣着,对着一个女孩又骂又打的样子,有多丑!
最后由游乐场出面调停,赔偿了小姐姐一千元而收场。我想那个小姐姐也不宵于那一千元吧!
让我想起一则报道,一个死刑犯临行前,要求见一下母亲。死刑犯见到母亲的时候,跪下哭着说“:妈妈,为什么小时候我跟别的小朋友打架,你不说我,反而去找被打的小朋友父母理论。为什么我和同学逃课上网泡吧,你不阻止我和坏朋友交往。为什么我第一次把人打到在医院,你偷偷用钱私下了结”
母亲哭着说“:我是为你好啊”
死刑犯放声大哭,问母亲“:我现在好吗?”
是的,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理由,一次次成为孩子的多啦A梦。可是最后收场的往往都是血的教训。
真正的好,是给予孩子陪伴,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只有一个三观正确的父母,才能以身作则的教育出,三观很正的孩子。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也有个例性,偶然性,只是几率很小!不能一概而全。
我认为做好自己,孩子耳熏目染,自然会有应该有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要求儿子,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也没有要求,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我的愿望和梦想,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不是去强迫孩子去替我实现。
我只希望我努力的样子,儿子能够看到,知道努力的意义。知道自己想要的样子,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慢慢实现。明白这个世间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不劳而获,而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
很多时候,孩子变得面目全非,犯错。父母就会暴跳如雷的指责,痛骂。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作为成年人,都会犯错,都会面目可憎,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犯错也是一种成长,是一个人成熟稳重必须经历的过程。
除了熊孩子,我还见过很多玻璃心的孩子。那些有着玻璃心孩子的父母,也是易碎的玻璃心。
儿子家长群里有个母亲,因为孩子回家哭诉,说在学校里被班长记了名字,罚抄写两遍语文课文字词。这个母亲在家长群里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话,大意是老师偏袒学习好的孩子,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
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没什么事,就是那个孩子上课跟同桌说话,被记了名,罚了抄写。
先不说孩子是不是真的犯错被罚,而是这个母亲应该私下联系老师,免得家长群里老师尴尬。
这样玻璃心的母亲,只知道在群里逞一时之能,却不去想后果。负责老师的不会计较,一如既往的教育孩子,可是心里总是有点寒吧!万一老师存了心,对孩子以后放任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如果换成是我家那个调皮捣蛋又挂名的孩子,老师经常是又打又骂的,岂不是要去学校闹翻了天。每次我都要求老师重罚。以示警戒。
孩子犯的错,就是父母犯的错,一味指责老师或者同学,那还有谁敢教育你的孩子呢!
玻璃心一旦养成,将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你还能处处维护吗?你舍不得教育的孩子,走入社会,进入职场,与人交际,你又如何护他周全。他又如何自处呢!
就像前段时间,传闻一个初中女生,上课时间玩手机。老师发现后没收,责其写完所有作业后,手机返还。结果女生没做完作业就去拿手机,被老师拒绝后,在最后一堂课,独自一人去了厕所,从四楼一跃而下,摔死了。
父母闻讯赶到,哭的死去活来。可是学校为了怕影响不好,造成恐慌,勒令所有孩子不许回家传播事件。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捂的住呢!
事情发生后,老师停了一个星期课,就继续到学校上课了。班里还有几十个准备高考的孩子呢。
我不想说这个孩子很可怜,而是很可恨。为了手机,为了老师轻微的处罚,竟然舍去生命为代价。难道生命还不及那部手机,甚至所谓的面子还不值吗?我觉得可恨至极。
我也不想谴责这个老师,无论怎样,老师也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老师心里可能就是纯粹教育,没想到孩子这么玻璃心吧!
最痛苦的是孩子的父母,含辛茹苦,费尽心力养大的孩子,眨眼阴阳相隔,该是多么心痛啊!
可是父母不应该反省吗?为什么孩子这么玻璃心?难道不是父母给予的爱过于泛滥了吗?难道孩子真的天生就是玻璃心了吗?
我想那个老师内心是悔恨和痛苦的,悔恨不该没收了手机,不该责罚写完所有作业,在返还手机,可是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那样年轻鲜活的生命因为一点小事而停止生长了。如果父母平时不是溺爱过度,孩子内心在强大一些,也许就没这个事情了。
所以说,舍不得教育的孩子,社会会替你教育她。特别是那些熊孩子。
这个社会不是富二代太多,而是有些不是富二代的父母,养出了太多的富二代。
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先做精神的贵族,再去教养一个精神贵族的孩子。
才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样你的孩子,才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