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患者,聚时聚,散也就散了

作者: 牛好好fu | 来源:发表于2017-06-12 13:06 被阅读0次

    有人说,因为太过知道玩弄文字的厉害,知道读者敏感点在哪,所以不相信文字所传达的写作之人。

    嗯,太多出于某种目的玩弄文字的人,或商业的,或博眼球的,但肯定还有一些人虔诚地用文字在表达真实自我。

    有时候,不愿意提笔,因为并不太愿意利用这样一个出口。太知道自己的需要,反而有些胆怯,有点像以前总是在伤心的时候写日记,越写眼泪越是收不住。

    当然,有时文字也没那么急切,只是很淡地在讲诉些什么,或者客观理智地教导分享些什么,就只是在那,不进不退。

    文字的世界里,即使剧情再怎么光怪陆离,却都蕴藏着想要表达的真实,也许是自我本身,也许是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其中的魅力在于,来源生活,却不局限生活,你可以完全是现实的样子,也可以活成不同的模样,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地存在。那是自由的,嗯,可以自由的,想象的具体化表达。

    灵魂常常紧贴肉体,当全身放松时,趁它没有紧抓肉体的空挡,反而容易抽离,越是孤独沉寂,它越是没有防备力,能够脱离肉体的部分越多。这也是有些人需要相对孤独地凭借真实的感知,构造想象世界自由自我的一个原因。

    我曾在天台痛哭,也曾在朋友说“你的朋友很多,好像不需要我”时感到无奈的酸楚。我曾说过,我感觉自己没有亲人朋友,没有。那虽然是某一个孤独至深,却过于突然回归现实后,惊慌失措的泣诉或哭喊,但也真切地表达了某些时刻的境地。

    世界这么大,人自然千千万万种,有天生乐观照人的,自然也有敏感细腻的,还有矛盾多面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矛盾体。不然,亲人怎么说我时而魔鬼时而天使,而怎么可以和朋友一起开心玩闹,亦可以大半年不联系,这么近那么远。

    我一直在思考我对朋友的态度,朋友于我的意义。

    朋友对我而言肯定是重要的。但当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对于朋友的态度也有了些不同。例如,小的时候会攒下钱给朋友送礼物,简单地想要表达友好;再长大点,就害怕错过每一次的聚会,热切的,患得患失的;到了现在,用林夕说的,“聚时聚,散也就散了”。

    我知道每一段关系都需要联系,朋友也好,家人也罢。我也曾苛责自己的懒于联系,也怀疑朋友对于我的意义。但是,当我反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每天和一群好友聚在一起,或常常与每位好友保持联系,互相寒暄。显然,我是做不到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发现,在人前的言语,总不如面对自我时淡定客观,或是狂妄,或是消沉,滔滔不绝时会膨胀,沉默寡言或诉说衷肠时又会跌落尘埃。

    那真的不是在刻意修饰措辞和情绪,真的是被动的。例如,为了让对方能够体会平淡事情中的情绪波涌,我不得不将事情表达得不那么平淡,以致他们能获得同感;又或者,看到对方眼神不足够相信,不得不添加一些符合表达情绪的点缀……

    所以,也许我们都需要必须有与自我单独对话的时间,不必焦躁能不能被听懂,也不必为了得到理解而装饰事实。实在不愿一个人,至少只与一两个人对面而坐,能够看到没能表达出的眼神信息,而不总是一群人像一团浪,一拥而上,瞬息消退。

    以前,总是责备自己明明舍不得每一次聚首,每一场喧闹,却有一颗逃避人群,选择孤独的心。这样的矛盾,会让自己变得怪异。我常说自己是被动型主动的人。可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越长,越了解和接受自己之后,才知道,自己喜闹,却不能舍弃孤独的自由。因此,也越能接受“聚时聚,散也就散了”。

    如果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外在强大的能量是阳光,那我们也必须有将自己往上拔着生长的内在力量。

    于我而言,越是沉寂孤独,内在力量越野蛮。

    当足够了解自己时,越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越是艰难,越不愿意舍弃能让自己最放松的状态;但也越是坚持某种倔强,越是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孤独从来不是一种目的,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患者,聚时聚,散也就散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dl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