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大意】
此章首叙道不同于具体事物这一特点,反衬出道的广大。然后重点阐述宽仁、啬俭、不为天下先对治国治军的重要性,反映了老子的政治思想。
【译文】
天下的人都说我的“道”是很大的,好象它并不象(任何具体的事物)。正因为它的广大,所以不象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象什么具体东西的话,它早就渺小得很了!
我有三件宝贝,我掌握并保存着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叫做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
(因为)慈爱,所以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能富裕;(因为)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所以能做万物的首长。
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取勇敢,舍弃节俭而求取富裕,舍弃退让而求取争先,结果只是死亡!
慈爱,用它去征战就能获胜,用它去守卫就能巩固。上天要救助谁,就用慈爱去卫护谁。
【我思】
“道”之所以大,是因为无形。无法具体指代。即使把道比作地球。也有点小看了道的规模。道转化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就是客观规律。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规律。掌握这个规律,便能驾驭一切。
老子有三件法宝。小富由俭,大富靠德。这只是获得收入的一个方法。一种令自己保持原则,不伤害他人的原则。如果你硬要说投机倒把也可以赚钱,那确实是另一种赚钱地方法,不过易伤他人的利益。
俭是相对来说的,两个穷人,那个信奉节俭的相对的可以有所积蓄,有没有积蓄就是我们衡量一个人穷富的标准。虽然节俭和道德使我们富裕的两个办法。但是,这两者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例如要想有道德,有时候需要救济穷人,那就没法节俭剩余。节俭剩余而富又是实打实的富有。虽然不多但是真实。但是以道德而富有却是需要多方面的机缘巧合。也许贡献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就谈不上大富大贵。一种富有靠一个人靠节俭。一个富有靠集体,靠道德。如果一个人的目的是奔着钱去的,那么节俭的成功率会大一些。虽然道德可能会使人富有,但是富有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道德。谨记。
什么叫不敢为天下先?一种理解,让百姓先做事,静观其变,当事态稳定没有危险,自己后入场。这算是对个人生命的保护。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不想领先,各做各的。有人忙于争第一,有人安于现状。还有一种解释,你们先去创新,出了问题我在后面压阵,解决问题。
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是天下万物的首长。这个首长是因为小心谨慎命长而尊为首长,还是替别人擦屁股,值得信赖而为首长。亦或是不与别人争斗,跳脱三界外,让人羡慕,于是成为首长?都说的通。
最后说一下,慈爱和勇敢如果说节俭和富裕有点联系,如果说不敢为天下先和万物之长有几种可能的关系,这都可以理解。我实在想不到慈爱和勇敢的关系。难倒你对别人好,就有勇敢了?勇敢主要是面对挫折和坏人时的反应。难倒说坏人对你拳脚相加,你仍担心对方伤了拳脚,这种慈爱就是勇敢?好像也是勇敢,不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始终考虑别人的感受。忘记自我,就也忘记痛苦,没有痛苦也就谈不上愤怒。没有愤怒比较理解,人就是最勇敢的人。勇敢的一层含义是害怕后的反击。另一层的含义不把众所周知的阻挠当做自己的阻挠。这也是勇敢。可以理解为无知者无畏。
例如,前路有猛虎,很多人不敢前去。对你来说,要么你是武松,打虎如家常,被人认为勇敢。要么你是小孩的家长,看到小孩的安危,你化恐惧为勇气,抱着誓死的心去争斗。要么你是天然无知,不知老虎为何物,你也许敢去挑战。
这三种都是勇敢。第一种勇敢是因为自身实力。第二种勇敢是被逼无奈。第三种勇敢是无知的。文中所说的慈爱属于哪一类?慈爱好像不是拥有强大的实力。但是又看似是强大的实力。因为慈爱没有具体形状,不是强大肌肉和智慧,而是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战胜了自己懦弱,坚定的信念比无知多一些知识。以慈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过往经验作为个人实力而拥有勇敢。这样理解,好像可以解释清楚。姑且当做是真理,看下去。
可以借用另一篇关于勇的注解《韩非子·解老》曰“爱子者慈于子,重生(看重生命)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于万事也,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爱一个人,就希望对方幸福,就不希望对方有祸患。若想避免祸患,就需要多思考,多思考就容易成事。成事就自信不疑。不疑就有勇气。这与我分析的坚定信念给人勇气,是一样的思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给人勇气。
舍去慈爱而求勇敢,会死的很惨。如果慈爱是精神实力的话,这句话有点偏颇。现实中武力的强大也是勇敢的保证。想法只有慈爱,没有武装实力,也会死得很惨。这句话待商榷。
抛开节俭追求富裕,前面论证过了。相对来说节俭是富裕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式。其他方式例如道德,富裕的概率会小一些。如果是其他手段,出现危险的概率更大。
舍去退让而争先,死的很惨。道理可以理解为与人争斗危险较多,当众人淡化了争先的事,自己才后入场或者不入场。以此保全。
说另一个问题,如果我告诉你,学习可以使人富裕。你会不会通过学习而富裕呢?很多人会说我傻。明明做生意可以使人富裕,赚钱也多,学习干什么呢?是啊。学习干什么!那我们上学直接学会加减乘除运算,不就可以做生意了。还学其他知识做什么?浪费时间,有这时间做生意去多好。
这就是我们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老师气愤之极,总是诅咒某些同学。你学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钱,就永远打光棍。老师心情好的时候,就将这句话反过来说。好好学习啊,找到好工作,赚了钱,就能找到好老婆。如果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找对象,是为了繁衍,直接抢过来不就得了,还学习做什么?如果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赚钱,什么最赚钱,投机倒把最赚钱,那我么你直接投机倒把,学习有何意义?
从老师这一关,我们已经糊涂了学习的目的。我倒是希望老师可以说。学习是让自己可以自由的选择更多工作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如果你只有中学毕业,适合你的工作只有流水线工人。如果你是高中毕业。你可以选择做流水线工人,也可以选择做技工。如果你是大学毕业,你可以选择做流水线工人,可以选择做技工,可以选择做设计师。如果你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你又多了一项选择,首席工程师。明白了吗?学的知识学深厚,越容易成为某行业的专家,在这行业你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学的知识学广博。越容易在多个行业选择工作。我们还年轻,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什么是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因此我们要学习广博。去学习各种知识。有些兴趣是因为深入进去才发现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只图表面。多少要深入研究一番。发现确实自己能力不合适,不感兴趣。我们就找寻其他的事物。凡是入门简单容易快乐事物,是会人逐渐失去乐趣的。只有那些深层次的乐趣,才能伴随我们一生。找到一件感兴趣的事,深入的学习他,成为这方面你的专家。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从事你想做的工作。如果不学习,也是可以选择工作的。只能选择一些体力劳动,只能选择小商小贩的工作。因为无法选在更高智慧的工作。个人失去自由,没法选择。
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人生。虽然钱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味的追求钱,只会改变我们的做事目的,失去做事的乐趣,失去人性。如同飞禽走兽,人生索然无味。飞禽走兽一辈子吃喝玩乐,满足兽欲。人也是吃喝玩乐,也是满足欲望。人和兽有什么区别。人和兽没什么区别,都是属于动物,活着都是满足生存满足欲望。但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可以克制欲望,人可以拒绝,人可以说不,人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自由。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身处战乱,目击暴力的残酷面,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慈心的缺乏,因而极力加以阐扬。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越是具象的东西,它的生命力就越不强。我们讲一件艺术作品,工笔画,一般来说,咩有写意画艺术价值高。因为它太像了,描画得太像了,生命力反而减弱了,艺术价值也低了。
越是这样它的包容性就越大,它的时代性就越小,它的价值也就越大。
理人要猎杀鹿,要是现在你对鹿好,下次鹿见这猎人也不跑了,就会被猎杀。他这就是慈悲,叫做慈智双运,慈悲和智慧是连在一起的。
老子说慈爱,孔子说仁爱,墨子说兼爱,基督说博爱。
没有精力积累财富的艰辛的儿孙们,不懂得节俭对于维持与扩大家业的重要。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儒家和法家尽管在德治和法治的方法上有所区别,但都以“为了天下”名义站在前面,以特定的体系将百姓引向特定方向,并对其进行约束和焦化。老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讲自己的意志和欲望介入到世事当中。
道理既然如此,那么没有慈爱而逞强,不节俭而想富强,不知置后而想居钱就只能陷入绝境。这是依据自然的存在原理或运行原则的深刻领悟。
一般来说,以慈爱为基础发动战争,则发动战争者非常勇猛,而且由于尊敬其慈爱之心,敌方的百姓也会投奔过来,这样自然能够取得胜利。相反,如果以慈爱为基础防备战争,防备同样会非常坚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