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
这个 寒假期间学校共发了两本图书,我最先拜读的是鲍鹏山老师的《孔子》,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一看到“思维导图”几个字,就直接劝退我了,直到寒假结束,也没能看几页,确实,读书靠兴趣,尤其是知道作者是鲍鹏山老师,更是充满期待。有幸在三年前的行知礼堂听过鲍鹏山老师的报告,当时正逢老师新书《风流去》刚刚出版不久,参会人员都领到了一本,《孔子传》是我读的第二本,可算是读了本好书,为了更好的了解孔子生平,读书之前在网络上观看了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电影。没读以前,我只以为孔子是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只会读读古人的诗书。现在,我通过这部电影和书籍了解了他不仅是个会读书的书呆子,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教育家和一个会用兵打仗的人,这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在战场上,他,是一名军师;在宫殿里,他,又是一名教育家;在家中,他,是一名合格的父亲。在战场上,孔子只用了一千多名士兵吓退了对方五万多兵马。
那么鲍鹏山老师口中的孔子,哪一点最打动我呢?
我觉得就是孔子是丧家狗的时候。当别人说孔子是丧家狗,孔子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生气,或者是辱骂那个人。而是赞同那个人说的,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丧家狗。这种心态很是平和,自己的心境不受外界的影响,自己的初心志向也一直都会继续坚持。而且一直坚持到底并且一直努力去实现它,这种精神很是让人感动佩服。
孔子去过很多国家,但都没有真正的安定下来,一直在去新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每一次都没有成功。鲍鹏山老师说,有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可能是因为,国军对自己的脸色不好看,暗示自己滚蛋,所以才会离开自己的国家。但孔子并不是这一个境界的,孔子他离开是因为他要避人,避某件事情。比如说离开齐国,为了避齐景公,离开鲁国,为了避季桓子。所以孔子一直飘忽不定,是因为在那个国家,有人在阻挡他完成志向,他要避开那个人。这就是孔子成为丧家狗的原因。
但是孔子一直在避但是他不避世,而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就体现在了这里。儒家呢,就是纠缠于世道之中,因为儒家知道在乱世之中,需要有人来平定,所以那儒家就来平定。而我们都知道家是避开世道,不被世道所纠缠,所以在乱世中一言不发的那个人,一定是道家人。这就是儒家和道家最大的一个区别。
在这个期间呢,孔子也达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阶段。耳顺是什么呢?鲍鹏山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实就是别人对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当成耳旁风,这就是耳顺。而鲍鹏山也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人生在世,有不允之欲,有求全之魂”。
鲍鹏山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孔子的耳顺是不是在逃避呢?我认为并不是,而鲍鹏山也说了,八个字。耳顺就是理解别人,坚持自己,我觉得这并不算是逃避。所以孔子的耳顺并不是逃避。
在耳顺这个期间,孔子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评价,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做到了理解别人,坚持自己。
所以这就是鲍鹏山孔子,最打动我的一个地方。不去因为别人的建议,而让自己坚定许久的一件事情放弃,那么首先你自己坚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一个"正"的,不能是一个"负"。
到今年9月,已参加工作整整13年了,至此,早就没有当初那种积极上进的热情,读完此书,甚感惭愧,知识是常学常新,如果一直固步自封,对于自身成长毫无益处,工作中也要时常保持一种思考的心态,希望自己能像孔圣人那样“活到老,学到老”,保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并信服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