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可能要从和菜头说去,和菜头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产品经理,程序员,思想家,作家,吃货,代表作《槽边往事》。今天只说说我跟他的故事,我家里有本他的书,是我老婆买的,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读完了这本书。目前记得的都是些描述吃的场景,和他回忆中的画面。
后来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每天都会发一张北京的天空,再后来他发布了小程序(姨妈日历,群里有事),看着很有意思,就想自己也来做个小程序,去小程序官网找了些说明,搭了环境就准备开工,做一个自己的小程序。
事实上我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代码里面每个单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不会告诉你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
这下好了,又要虎头蛇尾了? 心理还是很烦躁,不想就这样错失这个风口。 因为我去查了小程序里面没有做心理咨询这一块儿的。 一个关键词都没有,如果我第一个做出来,至少会分到一些流量吧。当时是这么想,然后就不断研究,从下午6点研究到晚上2点,我老婆喊了我几遍,还是不想睡,但是也没有研究出什么名堂,毕竟太久没有看过代码了。最后无奈放弃。
第二天就开始被工作给填满,加上昨天透支了精力,昏昏沉沉就把小程序这事忘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他一定会再次出现。小程序对我来说也是一样,一直记挂着,偶尔打开微信会不自觉地去小程序里搜索心理咨询的关键词。一个月后,悲剧来了,小程序里突然多了密密麻麻的心理咨询app。风口这下没了,可是我还不甘心,没有在风口,也要借点风。
于是我自己查看了这些小程序,发现大部分都是来自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是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的新秀,毫不费力的找到了入驻申请,又毫不费力的入驻成功。这感觉就像是打游戏,费劲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boss的那种兴奋。而忽略了见到boss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我在网络做咨询》下一篇继续写。
入驻了别人的小程序,可以从里面看到自己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可还是希望有自己的小程序。在多方寻找后终于找到一个第三方平台可以帮忙打包小程序,自己只要定义其中的功能就可以。
经过几天的尝试修改,激动的提交审核,又过了一周,三个小程序通过了1个,另外两个审核被拒,理由是类别设置不符合,经过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核。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小程序。
![](https://img.haomeiwen.com/i3620301/41e9e1fe0c9757d5.jpg)
很多事情,我们心中期待很高;当现实与期待不符时,就会觉得痛苦,甚至会怀疑现实,或者怀疑自己。进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有些人痛苦一阵子就接受现实,因为现实不可改变,调整内心的期待,还有些人会一直痛苦下去,因为内心不接受现实,还在不断去想为什么会这样,越想越痛苦。
因为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不断惩罚自己,不断再给自己创造痛苦的环境,让自己痛苦,内心就会有个自我证实的预言,您看是这样吧?
因为没有XXX,就只有痛苦,越痛苦越不愿面对,不愿生活,继续回忆与之相关的,反而更痛苦,如此往复,就走不出痛苦。
我最近朗读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将悲观分为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这三个维度的悲观会到自己抑郁。
永久性是指持续的无法走出悲伤,普遍性是对悲伤进行迁移,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像坏的方向发展。二人恶化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内归因,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自己的错。
要想走出悲观,需要摆脱两个习惯,1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任何努力都不能改变结果,选择什么都不做。2是悲观的解释风格,从以上三个维度分别来拆除。
小程序这件事,我一开始期望极高,甚至希望小程序发布后马上引来十万百万流量。但发布后反响平平,我也很快接受了现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向,还有无数的可能,无数的机会可以尝试,也就不在纠结。相反,如果是我觉得小程序失败了,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我也就抑郁了。
最近接触到一些抑郁的来访者,抑郁其实有三种,一般性抑郁,神经症性抑郁(单向抑郁,躁狂抑郁),他们的世界真的是很悲惨的,在他们眼中。但是他们眼中的悲惨建立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因果关系,因为我没做好一件事,我的人生是失败的,因为我的人生失败,我不值得被人爱。因为我不知道被人爱,我也不想爱别人,因为不爱别人,我活着也没意思。这中间的逻辑,你是否也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