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很快就赢得了朝廷重臣们的注意。父子三人在赴京科考的路上,拜谒益州(今成都)太守张方平,张方平很快就看到苏洵身上的真知灼见和苏东坡诗才上的熠熠生辉。在当时的宋朝,只要有名公重臣的大力推荐,朝廷就可以据此任命官职。张方平,本来与文坛领袖欧阳修政见不合,但为国家荐举人才的一片热心,让他摒弃前嫌,举笔致信欧阳修。最后,父子三人怀揣着致欧阳修的书信,穿剑阁、过秦岭,风尘仆仆地来到汴京城。
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为改革当时刻意追求靡丽华美的风气,带领一帮文人学士发起一场文风运动,作为礼部主试的欧阳修决定借着科举考试,坚决摒弃雕文琢字卖弄辞藻的陋习,凡由此耽溺的学子,一律不予录取。阅卷中,欧阳修看到苏东坡质朴无华又立论深远的文章,颇为欣赏。苏东坡致书谢及弟,欧阳修读后欣然致书梅饶臣:“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来,欧阳修对苏东坡的奖掖和扶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不但为苏东坡讲好话,还将自己认识的年轻朋友介绍给他,引导和扶持着苏东坡迈向文坛的高峰。
贵人相助,张方平是贵人,欧阳修更是贵人,为朝廷荐举和筛选人才让他们胸襟开阔,尽弃前嫌,这是苏东坡幸运的地方,这也是大宋王朝幸运的地方。
就这样,苏东坡凭借刻苦的努力,前辈的提携和扶持从童年时光、从少年时光、从青年时光一步一步成为大宋文坛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今天的我们,抑或可从苏东坡的成长之路上觅得一点点心得,来引导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