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奥本海默的原子弹

什么是奥本海默的原子弹

作者: 楊孜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08:05 被阅读0次

铀核裂变的基本特性是不对称裂变。铀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按30多种不同的方式发生裂变,生成的碎片又发生一系列的β衰变,因此,一共产生30多种元素的近300种同位素。难怪费米、伊伦·居里、哈恩等当时第一流的科学家都被这种现象迷惑了那么长的时间。

铀235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曲线有两个峰,一个在质量数95附近,一个在质量数138附近。双峰曲线表示,铀核裂变时,绝大部分是不对称裂变,对称裂变的几率是很小的。这种不对称裂变,在裂变现象发现后不久就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得到确证,但是在核理论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这种不对称裂变的原因,依然是一个谜。

铀核裂变时,分裂成两个碎片的情况是最常见的,也曾观察到分裂成三个(甚至四个)碎片的情况,不过发生的几率很小,只有千分之几。这种所谓“三裂变”现象,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这是中国能够生产原子弹的原因之一)于1946年首先发现的。三裂变的几率虽然很小,但由于它能更清楚地说明裂变机制,所以目前仍在对它进行研究。

核裂变所生成的碎片一般都是中子过剩的,它们以发射电子(β衰变)的方式逐渐将过剩的中子转变成质子,即通过一连串的β衰变而到达稳定状态。由于这个缘故,大多数裂变产物通常都是β放射性同位素。为什么核裂变产生的碎片通常是中子过剩的呢?为什么不是缺少中子或中子数与质子数正合适呢?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组成的。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作用力,叫做核力,这种力是一种短程吸引力。在原子核内,这种作用力很强,在原子核外,迅速降到零,核子就是靠这种力保持在原子核内的。另外质子间还存在静电斥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即随着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增加,静电斥力也增大。因此,为维持核的稳定性,需要更多的过剩中子所产生的核力来平衡这一斥力。因而,稳定原子核的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的比值,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大。例如轻元素碳、氧等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为1,中等质量的元素溴、钡等为1.3,而铀、钍等重元素则增大到1.6。原子核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比若小于或大于相应的合适比值,都将是不稳定的。

对于铀核裂变的情况来说,铀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约为1.6,那么,生成的碎片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当然也是1.6左右。但是裂变生成的是中等质量的元素,它们在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为1.3左右时才是稳定的。显然,这些碎片是中子过剩的,必然会以β衰变的方式,使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降到1.3左右,从而达到稳定状态。

不过由此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在铀核裂变的过程中,是否会有一些过剩的中子不留在碎片内,而直接以自由中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呢?这个重要问题曾由许多科学工作者加以研究,结果表明,铀核裂变时确实会放出一些自由中子,这些中子通常叫做次级中子。在铀核裂变放出次级中子的同时,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请看下面的计算:

假定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一个溴85核和一个镧148核,同时放出三个中子。铀235的质量为235.124,溴85的质量为84.938,镧148的质量为147.96,中子的质量为1.009。

因此裂变前的质量总和为:235.124+1.009=236.133;

裂变后的质量总和为:147.96+84.938+3×1.009=235.925;

裂变过程中质量的减少为:236.133-235.925=0.208。

这些损失的质量到哪儿去了呢?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它们变成了能量。爱因斯坦推导出一个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其中c是光速(约等于每秒30万公里),m是静止物体的质量,E是静止物体所含的能量。由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约为194兆电子伏。近似地说来,每次裂变大约释放200兆电子伏的能量。

这个数值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1克铀235完全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0,000克(2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也就是说,裂变能大约要比化学能大二百万倍!

铀核裂变时,一是放出中子,二是放出巨大的能量。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每次裂变究竟能放出多少个中子,因为这关系到究竟能否实现链式反应。

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确定了每个铀235核发生裂变时平均约放出2.5个中子。大自然为我们作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安排:次级中子数大于1!从而使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成为不平凡的发现。如果每次裂变产生的平均次级中子数小于1的话,那么这一发现的价值和我们对它的兴趣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铀核在一个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如果裂变时放出两个次级中子,这两个次级中子又引起两个铀核发生裂变,放出四个次级中子,这四个中子再引起四个铀核发生裂变……。如此下去,反应的规模将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一幅铀核链式反应的图景,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原子弹,链式反应所产生的不断的核裂变。不过对我们人类庆幸的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够产生核裂变,能够产生连锁反应的物质人少之又少。但是能够产生核聚变的材料却很多,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叫氢弹,也就是我们说的人造太阳。

二零二三年九月七日

相关文章

  •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他出生富裕的犹太人家。家庭生活方式很正派,如用餐时仍保持传统的欧洲方式,不管大人、小孩都穿正装。男人着西装,女士着...

  • 从佛学来看对象语言的逻辑困境

    一个关于奥本海默的故事这么说的: 一天,一个学生无意间闯人了奥本海默的房间,学生向奥本海默询问有关原子界内微小次原...

  • 奥本海默没拿过诺贝尔奖,为什么可以带头研究原子弹?

    翻开诺贝尔奖的历史得奖名单,你不会找到奥本海默的名字,然而当你搜索奥本海默这个名字的时候却发现,他是“曼哈顿...

  • 冯•诺依曼与原子弹

    1943年末,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邀请冯·诺依曼参加曼哈顿计划,和其他很多对这一工作持怀疑态度的...

  • 了解自己能力界限的必要性

    先讲个天才的故事。故事来自mactalk的文章。故事的主人公是奥本海默。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人物...

  • 从天才奥本海默的生平中汲取养料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带头人。与此同时...

  •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在《邓稼先》一文中的,其中一个自然段,拿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 奥本海默,喜欢在打断别人讲报告,说用...

  • 费曼的科学精神

    理查德·费曼,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和奥本海默们一起研制过原子弹,还是个开锁专家。喜欢打手鼓,和巴...

  • 12.19

    马尔科姆在《异类》里分析了奥本海默和兰根两个天才的巨大命运差距,他认为奥本海默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更聪明,而是他有另外...

  • 12.21

    马尔科姆在《异类》里分析了奥本海默和兰根两个天才的巨大命运差距,他认为奥本海默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更聪明,而是他有另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奥本海默的原子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rk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