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燃烧》是由韩国导演李沧东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烧仓房》改编,同时结合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讲述了三个经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李钟秀、本、惠美相遇后,他们之间展开的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面对电影的采访,导演李沧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说:
我的目标从来不是要让观众完全理解这部电影,我想要让观众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故事的不同层次、去体验这些谜团,包括片中三位演员各自饰演的角色,都是一个谜团,而他们在演绎过程中,我在指导过程中也是不做干预的,让他们自己顺着故事,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另外,平衡影像和文本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并不想强行传达信息给我的观众,我更喜欢通过电影抛出问题,让观众通过看电影去了解自己,让他们去思考。我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题目,但是对我最重要的是探索神秘——生命的神秘,这是我最重要的创作母题。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是电影探讨的社会现象、揭示的关于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都是观众看完电影后值得追寻和深思的。
【2】
关于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研究个体心理创伤中指出: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切,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从电影中可以看出,钟秀、本、惠美,三个人的童年都留下了心理创伤。
钟秀的父亲有愤怒控制障碍,心中总是堆积着愤怒,只要爆炸就会毁掉一切,母亲因为这个原因丢下儿女离家出走,父亲还在母亲离开的那一天,要求他烧掉母亲的衣服,在他的心里是父亲毁掉了这个家庭,所以他恨自己的父亲。
本,电影里一个很神秘的人,除了跟钟秀说过“烧大棚”的癖好,其它方面没有提到过他的家庭。他曾说过,觉得别人流眼泪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是没有流过眼泪的,因为没有流眼泪这个证据,他连感受悲伤与否都不清楚。他说过很小的时候可能会这样(流眼泪),但后来没有了。所以可以推断出在他的童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他出现这种情况的。
惠美,在三个人中看起来是最活泼的一个,但本对钟秀说过,惠美比钟秀想象中更孤单。她自己说过7岁的时候调入过井里,在井底望着天哭了几个小时,想着如果没有人发现,就会这么死掉就很害怕。可是她的父母却说没有井,说她很喜欢编故事,所以不管井是否存不存在,从父母对她的态度,可以看出,惠美的童年也是不幸福。
三个人的童年过的都不快乐,这对他们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有孤独感,只是他们选择了用不同的方式去对抗这种孤独。
【3】
电影的主题
电影开始就借女主角惠美之口,讲出了电影所要探索的主题,两类饥饿者——小饥饿者和伟大饥饿者。
litter hunger :小饥饿者是生理上饥饿的人。
greater hunger :伟大饥饿者是饥渴地寻找生存意义的人。我们为什么而活?活着意义何在?总在寻找这些答案的人,才是真正饥饿的人,他们就叫伟大的饥饿者。
李钟秀问惠美:“所以你去非洲就是为了见伟大的饥饿者吗?”
惠美在电影里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一方面,她生活过的拮据,借卡债整容,欠了很多钱。和母亲的关系也不好,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外表看起来很活泼,内心却非常的孤独。但她同时又是很有想法的人,她可以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一个人独自跑去遥远的非洲。可以说生活把她折磨的遍体鳞伤,但精神上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寻。
梁漱溟先生曾说人一辈子总要思考三个问题,按顺序,不能错。
先要考虑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所谓三十而立。然后要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到中年错综复杂,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等等。接下来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着有什么意义。然而对于惠美来讲,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开始思考人生的第三个问题了,难免显得顺序错位了。如果在这个年纪就把生命参透了,那剩下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里,惠美有两次面对日落,一次是在去卡拉哈里沙漠的途中,她是这样讲述的:太阳下山了,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附近,满天都是晚霞,一开始是橙色的,然后变成了血红色,再到紫色,蓝色,最后天色渐渐变暗,晚霞也消失了,眼泪就突然掉下来了,我看到了世界的尽头。出现了这种想法,我也想像那片晚霞一样消失不见,很害怕死亡,如果能像本就不存在一样消失就好了。另一次是在钟秀家里,夕阳西下,抽了大麻意识有些模糊的惠美,在夕阳下跳了一段裸舞, 在那个下午,夕阳投射下的舞姿仿佛意味着某种追寻——像鸟儿一般自由飞翔,无拘无束。只是夕阳再美,也终将落山,在跳完舞睁开眼的那一刻,她还是哭了。
龙应台在《天长地久》一书这样描述过落日晚霞:很慢很慢地,才体会到落日在跟我说什么,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你以为落日天天绚烂回头,晚霞夜夜华丽演出,其实,落日是时间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码表,每一个美的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已经一笔勾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次面对落日余晖,惠美都哭了。从钟秀家离开以后,惠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她就像夕阳下的晚霞,在天空中消散了。
【4】
电影中的真实到何处为止?
电影开始就借惠美表演哑剧之机,向我们暗示了什么,“不要想这里有橘子,而只需要忘掉这里没有橘子” “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渴望吃橘子,这样口腔里会自然分泌口水”。
所以到底什么是存在呢?似乎一个东西的存在与否,与你的意识有关,所以才会有后面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惠美口中的猫真的存在吗?惠美口中的那口井存在吗?本说的“烧大棚”真的就是指杀人吗?”电影从一开始就模糊了现实,意识以及虚无之间的界限,再加上主人公钟秀,还有一个作家的身份,创作的虚构性也存在可能。所有种种交织在一起,以致只要是认真看完电影的人,都能够自己给出一个具备说服力的真相。在我的理解里,电影中的现实,是到钟秀在惠美家里创作小说为止,至于后面的情节,更像是钟秀给自己小说写的结局。
有时候电影的存在,不仅仅止于观众去思考电影其中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是,通过电影作为媒介本身的存在,去思考它与我们的关系,电影有解不完的谜,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呢,比起解答片中的谜题,不妨跳出电影内容进行思考,拥抱所有可能性的存在。就像面对现实一样,我们应有勇气承认,有些答案不在当下,仍是未知。
PS:电影中仍有很多谜题值得思考和解谜。
1.主人公钟秀为什么那么在乎惠美所讲的井是否存在?
2.本口中的“烧大棚”是否就是指杀人?
3.影片最后那一抱有着怎样的含义?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好的电影就像书一样,常看常新,解答谜题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如此,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