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力学
随着宏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微观世界的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也在发展着。
对于光波究竟是波动还是粒子争论了很多年,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光电效应实验则证明了光是一种粒子,从而产生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原理。
最后由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波,当物体的动量乘以波长小于普朗克常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波动特性。
量子理论起源于普朗克的猜想,目的是为了解决无限能量困境。
想象一个普通的火炉,按照传统波动和热力学理论计算,这个火炉的能量是无穷大的,这显然不可能。
后来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火炉辐射的能量并不连续,而是以“团”为单位的。
波长超过某一值的团不会携带能量,这个值就是后来的普朗克常量,即波的最小能量单元与频率的比例因子。
量子理论主要思想:
第一,能量以间断形式传播;
第二,量子论以概率论为核心;
第三,不确定性原理。
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里,对于电子究竟通过哪条缝一直令人困惑。
而费曼认为,电子实际上同时穿过了两条缝,由此延伸,每一个从发射器到荧屏的电子其实都“同时经历了所有可能路径”,而这就是费曼著名的量子力学“路径求和”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在某一时刻电子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而量子力学则证明了,电子永远不可能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
费曼证明,当考虑比原子大的物体的时候,为每条路径的赋值会保证,所有路径在求和时都会相互抵消,只留下惟一一条路径。
这也是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观尺度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