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思考了一天,决定今年要好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语文课上好。可以不按以前的套路,自己设计教案,让语文课变得有趣,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够切身体会,而不是凭空的构建和想象,现在觉得每次让学生想象书里描绘画面就非常可笑,再多的想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看,体验一番,就比如跟非洲人讲太多的雪,也不如让他到俄罗斯看一眼真正的雪。何况生活经验少的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来。我要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一抓阅读,二抓理解能力,三抓思维能力。
今天翻看五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单元跳动非常大,连贯性不强,很多的课文不好教。有一篇《父爱之舟》,它是中年人用人生经历写的饱含深情的文章,十来岁的孩子体会不了,最后又变成了直接灌输思想感情。记得我上初一时学朱自清的《背影》,尚且不能理解父爱,现在把另一篇深沉父爱的文章放到小学五年级去学,这种情感式的教育太早了,人不到中年根本体会不到,还不如第七单元的一篇《月迹》来的好,换另一种风格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趣味语言,这样才有意义,学生也能乐于接受。说明文里面有一篇《松鼠》,我记得我上初一时学这篇文章,当时对文章的体裁很不敏感,根本没有弄懂《松鼠》和记叙文的区别,文中有松鼠的习性,生活特点,甚至觉得这篇文章也挺生动的,为什么还叫说明文。我的理解能力发育比较慢。以前上初中学的文章,现在都放到小学五年级了,不敢说现在的孩子情感发育快,像《冀中的地道战》貌似是初二学的,但是学起来有意思,电视上放过《地道战》这样的电影,以前的电影频道经常放抗战时的电影。二十多年过去了,战争年代毕竟久远,反观现在的孩子,每天刷抖音,短视频,课堂上只想象画面,恐怕搞不懂。
以后每教一篇文章都要写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