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此文没有性别歧视,也没有仇富心理,只是一个论题)
第一,参加工作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志愿者更甚。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工作是和与生俱来的惰性所抗争。在远古时期,因为食物的匮乏,所以人们要避免不必要的运动,除了狩猎,采集与繁殖后代。人便因此而养成了一种惰性——尽量不运动或者以最少的体力消耗为代价而取得更多的收获。就如同物体的惯性,一般在没有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原状态。因此,能出来工作的人,都如同我们的祖先一般是克服了本能所带有的惰性而进行的维持生存的活动。这就是因为客观环境而产生的本能——惰性的对立面——主观能动性。志愿者更是以不计回报而付出一定的劳动力,才得到社会价值观的鼓励,并予以尊重。
自进入父系社会以来过分的强调父权,导致了早期家庭中出现的一种畸形关系——父方是一家的主宰。而母方孩子与家中的物质,畜生以及所有的劳动工具一样都是父方的私有财产,可以在需要时拿出来售卖或者杀死。为什么会有彩礼这个风俗呢?当初原始人觉醒到不能与自己的亲人,如兄弟姐妹,结合而繁衍后代,需要和其他部落的男人或者女人结合。男方往往为了得到女人这个生育后代,或者说生育劳动力或者说生育出私有财产的工具,会用诱骗甚至强掳的手段把女方带回家。当女方的父亲知道自己的私有财产被强占之后就会找男方抢回,然后就会发生争执甚至流血。发展到后期,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而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这些肉体上的伤害都是不能承受的代价,所以就产生了一种风俗——男方把女方强掳回家,找一个中间人和女方的父亲商量,以一定的私有财产作为赔偿,或是一头猪或许一个劳动工具等等。这个风俗以就这么传下来了。习俗或者风俗是一个地区道德偏见的总和。
姑娘,你为何需要出来工作?文明从低水平向前发展,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专制社会。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个人私有财产或者团体的财产不断增加。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就如同《人类动机理论》所说的那样,人又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人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那么以这种私有财产为经济基础,精神需求作为推动,道德偏见或者伦常作为规范的一套体系就成为囊括社会正常运行的准则。在父权社会中,男性总是主宰的经济和政治的运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在社会经济中几无立足之地。而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又把女性限制在家庭中。但相对较好的是女性的位置得到一定提升,因为男性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又转而希望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而与之繁衍后代的女性,因为男性的自尊不能容许他的私有财产受到别人的侵犯,即使侵犯,也不能再如从前那般赔偿经济损失而罢了。因此,女性的地位在男性的自尊中得到提升。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品。在经济状况无法独立的前提下个人的人格也无法独立。这也是2000年来封建社会和专制社会中,女性一直子扮演家庭角色很少在历史留名的原因。自从世界史出现之后,女权运动的呼声日渐高涨,打破旧有的道德偏见,追求男女平等,是女性在经济领域开疆拓土的伦理基础。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在他们不断参与经济政治中而不断消解。且经济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女性这批劳动力。女性的社会地位终于与男性持平。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富积累的进一步增加,又出现了一幕似曾相识的画面——不少女性再次放弃了独自劳动的能力与机会,而去依附男性。说到这里,想来读者大约都已猜出来这是什么社会情况。那么为什么呢?两个方面。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二,人的本性。在自然界或者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为了繁衍后代而去挑选配偶呢?就拿我们的近亲而言,猿类中雌性总是挑选强壮且在斗争中胜出的雄性作为配偶来繁衍后代。因为这样的雄性所占有的食物更为丰富。能保证雌性在受孕期间有充足的食物来源。这不是个例,狮子,河马等等都是通过战斗来显示自己的优秀而供如同在罗马斗兽场中欣赏精彩比赛的雌性挑选。优秀的男性就如同强壮的狮子一般。当然,在文明的社会里,展现自我优秀的雄性不再是靠打斗,而是靠资产与人脉关系或者说能力的大小来判定。拥有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资产代表了所占有的社会资源的多少。资产越多,人脉关系越多,那么这个人所占有的和所能调动的资源就越多。那么这部分人就更加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与之结合而繁衍后代时能得到更多的益处,也是因为数十万年来的本性驱使着人尽量通过最低的代价去获取较多的食物(资源)。但若是放弃了能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去依赖对方,这是不明智的。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认识到主观能动性是立身处世之本,而现代社会的“反古”行为正是贬低了人作为自我的价值。
姑娘,你为何需要出来工作?
对于这类行为,不用加之以多么恶劣的鄙视,我们所能说的想必只能是西方中世纪哲学家所推崇的那样——既然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那么为什么上帝对于亚当夏娃偷食智慧果的行为不加以阻止呢?因为上帝所赋予人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在于有能够选择的自由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