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儒家文化哲思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得失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得失

作者: 归去不再来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13:18 被阅读0次

    若论儒家教育思想对国人与社会的利弊与得失,首先须知为儒者如何教人,孔子在论语中被记录有这样一句话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大概这句话就是了,

    儒家作为中华显学两千余年,儒士书生遍及四海,鼎鼎大名之人多如牛毛,随口一提之人就如雷贯耳。仅孔子在教育学上的主张就已经‘曲之高而和之寡’。

    说到底,今天的题目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得失,那么儒家作为一个政治文化集体,又为什么十分重视教育呢?儒家的历代的人们,想通过教育表达什么东西,达到什么目的?

    这就要从儒学的根本思想入手,只有你了解了他有什么样的愿景,才能明白他为何教育,如何教育,才能明白其教育有何得失。

    其实今天的题目是有些蹩脚的,孔子在论语中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理解与原谅。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个道理,那它是什么呢?孔子说是恕。恕是什么,根本上讲还是理解。

    一·儒家教育思想与儒家思想内核

    1.仁与义

    2."孔孟之道""仁义之道"

    3.三达德:智、任、勇

    4.五行:仁、义、礼、智、圣

    5.四善端:仁、义、礼、智

    6.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五常:仁、义、礼、智、信

    8.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其实儒家的教育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展开的,因为要常怀仁心,所以有教无类,

    因为要大义凛然,所以要无私荐贤。

    因为要让人有德有行,所以要学思并重,提倡德育。

    因为要明确纲常,所以要提倡尊师敬长,

    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提倡,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也是因为义,关乎气节的义,所以提倡立志乐道,由博返约。

    又因为儒家思想是以全社会的发展为目标,既渴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所以儒门教育家又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主张。

    所以,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与儒家的基本精神和思想内核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后者更是做为一个基石,一个前提,也是一个目标存在的。

    儒家教育思想只是儒家思想,儒家理念实现的一种手段,一个片段。如果说儒家的教育思想有得失,也必然是儒家发展上的德与失,而不是中国,社会,历史上的得与失。

    对于儒家教育思想,这是它的界限与范围,也是它责任的范围。儒家教育思想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中。它的得失与利弊,也大多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喻意于儒家庞杂的教化与体制中。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孔子讲的那句话,所谓"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我认为,这就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全部解释,无论正反。

    作为一个儒生,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儒家教育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二·做君子,不做小人---------儒家教育思想的利与弊

    这也正是所谓儒家教育思想得失的来源了。做君子,不做小人,什么是君子小人,儒家经典中有很多阐述,我就不做过多解释了,我只说说得与失的来源。

    在儒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君子可以代表得,但代表失的却不是小人,而是伪君子。伪君子不能等同于小人,他们比小人更可恶。

    打个比喻,小人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伪君子正是镜子里面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们跟君子差不多,但殊不知,他们以左为右,以右为左。

    以至于现在许多人都觉得儒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缺憾,甚至很多人一提到孔子一提到儒家,就一副嫌弃的嘴脸。有文化的人不会嫌弃其他的文化,就像伏尔泰,他就大量的融合了儒家文化,而没有文化的人骨子里就嫌弃所有的文化,不管它是不是儒家的文化。

    所谓儒家教育的弊端与缺憾,无非是这么几条

    1.教育的功利性,学而优则仕

    我们先不谈功利,我们先说,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什么,学习,有余力了,怎么办,当个官吧。儒家的教育思想中首先肯定是不排斥功利的,但他一定没有鼓励,而且儒家不排斥的是大公无私的功利,而不是自私的功利。

    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当一个人他的学识可以做一个处级干部了,他学习到达一个瓶颈了,有了余力,实在没什么事情做,那就去做官吧,管理好你本职工作,但当你处级干部干的很好,资历到了,你要升官时,你的学识和那个高位不匹配了,这个时候,你就是学无余力了,那么这个仕,就不能当。但很多人还是去当了,这就是自私的功利。这个时候他本身已经违背了儒家的教育,那怎么能说是儒家教育的过失呢。那很多人又要说,这不是自我否定吗,这不是不敢作为吗,这不是忍让妥协吗。这就是我第二个要说的。

    2.教育中的妥协性

    儒家教育思想中一直贯穿的所谓妥协与退让,和安于现状。其实是儒家一个主要思想内核的表象,那就是中庸。

    中庸思想是孔伋所创,孟子极为主张。

    我先要声明一点,这个世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有成就,都是妥协的产物。这个世界所有的毁灭和屠戮,都是绝不妥协的结果。

    3.教育的政治性

    儒家的教育让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统统服务与政治,这是相当受人诟病的,我记得新文化运动中很多批判这一点的,什么封建主义的走狗,什么皇权专制的奴隶之类的。但你要知道儒是什么,儒就是士,中国这么多年,历经多少劫难,挺立不倒的永远是内圣外王,永远是外儒内法。

    还有如果,儒家简简单单只是某一个政治集团的财富,那么它早就应该灭亡了,可为什么它没有,因为它的愿景,它的愿景不是简简单单的保护那个皇帝的统治,而是要开创那个拥有万千色彩,向往无限光明的大同社会。

    如果儒家教育的政治性将成为它的过失,那么我只能说这个过失无比璀璨。

    4.儒家教育的压迫性,

    这一点也是深深为人唾弃的,很多人认为,儒家教育教育的越多,给人的束缚就越大。有人认为儒家从两宋理学开始,就失去活力变成文化僵尸了。儒学的那种原本鲜活的色彩在宋明以后已经回退成为一种僵死在理论上的条条框框。

    我只想说,孔子被束缚了吗,朱熹被束缚了吗,王阳明顾炎武被束缚了吗,康有为梁启超被束缚了吗。美国没有儒学,被束缚的人少吗,他们许多人现在还以为中国是长辫子的中国。束缚住人的,从来就不是哪一种学说,走进学问中的人只能越来越开阔,走进自己的学问中的人,才会越来越狭窄。一个一开始就告诉你就告诉你为天地立心的学问,如果你去理解他,你去其恕乎,你又怎么会被束缚住呢。历史早就证明了束缚住人的,从来都是一颗自私且不思进取的心。

    5.教育观念上的等级性

    儒家教育思想里是有很多等级上的设定,比如人有贵贱之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藐视劳动者、往来无白丁。

    很多人说,“这种教育思想僵化了社会国家等级结构,要坚决予以唾弃抛弃、目观我们当前社会,林立的各种所谓官僚作风、贪污腐化、欺压人民的现象,从主观上来说,它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学这些毒流在中国悠久的封建社会中还残留下来的结果。”

    朋友们,孔子是一个政治改革家,董仲舒,二程,朱熹,还有许许多多的儒士,他们不是诸侯,甚至不是高官,甚至许多人在生死线上挣扎,许多人把血流进了黄沙,金圣叹,李贽,黄尊素等等。我承认,他们曾高高在上的从人民头上飘然而过,但我觉得他们的高高在上建立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框架上。须知,他们是用什么来分别上下的,对,是纲常。什么是纲常。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者,仁、义、礼、智、信。我不明白,难道悖逆的,不孝的,不仁的,不义的,无礼的,无信的应该高高在上吗,还是说孝的与不孝的应该合手称快,仁义的与暴虐的应该亲如兄弟,忠诚的与悖逆的应该平起平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得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yz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