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文化”的语文和有“语文”的文化

有“文化”的语文和有“语文”的文化

作者: 吉林付巍巍 | 来源:发表于2024-01-05 06:49 被阅读0次

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中,文言文更多地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用更简炼的文字表达,则可缩写为: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我们讲读文本时强调的知人论世,就是要有广泛而有目的先了解文本写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作者写作时的状态。要有文化,还是归结到阅读上,读得多,读得深,自会去想,自然就有了厚厚的文化积累。看人看事,才可张开文化之眼。有文化的积累才有文化的视角。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描绘江景、花景和月景为主题,其中月亮在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文化。

以下是《春江花月夜》中的月文化的一些表现:

月亮的美丽描写:诗中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来描绘月亮的美丽。用“皎皎”形容月亮的明亮,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受。

月亮的神秘感:诗中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月亮的神秘感。月亮的光芒透过夜空,照亮了大地,也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亮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诗中描绘了春江、花景和月亮相互交融的美景。诗句中出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描写,将月亮与江水、海潮融为一体,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将月亮作为诗歌意象的创作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心向往之,读经典向经典学习刻不容缓,中国文化不可丢失,这就是时代发展太快,在新旧文化之中永远要追溯文化的根。

相关文章

  • 2020-04-18

    爱上语文…语文中的文化美 爱上语文爱上传统文化,爱上语文第1季语文中的文化魅影。怎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语...

  • 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提要]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语文和语文教学能不能楔入和拥抱文化的世界,决定了它的内涵是...

  • 上有根的语文课

    一位名师曾说“学语文就是学文化”,我想说,学语文就是学有根的传统文化!是啊!现在的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总觉...

  • 探究语文之美

    什么才是语文的美? 我认为的语文之美有: 1、语言 2、意境 3、文化 为什么说他们是语文之美? 1、语言:作为一...

  • 爱上语文(王崧舟教授文字版)1

    怎样学语文,才能习得文化?怎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传统文化呢?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课对于我们来...

  • 做一个有“文化”的语文人

    时光匆匆,转眼来南通已五日有余,后天我将背起行囊踏上归程。 之所以一直沉默,因为我在思考,我的大脑在不断迎接思想风...

  •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学校里有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教我们认字,教我们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还有成语,让我们更懂得文化和...

  • 【每天说273】

    每个人都有维护母语文化的权利和责任。

  • #商业思想范式#《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06】

    1、在所有问题中,研究得最渗透的变迁是叙事诗里口语文化向书面文化的变迁。能够为研究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提供一些洞见。...

  • 2018-04-22

    感受文化精华,提高语文素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文化”的语文和有“语文”的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z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