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是一座山
依偎着您,就是我的全世界
小时候,父亲是一棵树
依偎着您,就是我的整片森林
长大后
当我跨越了曾经的那座山
成长为参天大树
却始终无法跟上您的脚步
是您行走得太快?
还是我生长得缓慢?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成为了我们无法跨越的墙
我们终将还是隔了千山万水
而您却永远驻扎在我的心里
007又开始了父亲节的主题征文,从爸爸的名字开始,聊聊他的前半生,以爸爸的名字为起点,看见他走过的岁月,见证他的新生。
搜索枯肠,却发现已经模糊了父亲年轻时的样子,我甚至已经不太记得父亲年轻时长什么样。或许,我真的不曾参与过父亲年轻时的青春岁月。
有一句诗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亦老。
母亲四十二岁时生下我,那时父亲已经是四十四岁了。等到我有些记忆时,父亲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
在我的记忆中有几件事情却记忆犹新:
01 父亲送我上大学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父亲陪伴我去的。虽然那时我嘴上说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可心里别提多希望有家长一起陪伴前行,毕竟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省城上学。
那时,上学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在路上我就开始晕车并呕吐,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长途的爬涉对我来说已经有些吃力,而那时父亲的身影更是蹒跚。
一路上还大包小包给我拎东西,到学校后到处折腾,在各区域里报名,找教室、找宿舍、找食堂,注册完新生开学的一应东西,父亲才返程回家。
而今距离我上大学已经18年了,而父亲也离开我四年了。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多希望时间能慢些,永远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时光。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吧。 当你有能力去给他们过上更好生活的时候,可是你至亲的人,他们已经不在了,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
常常我会想起父亲,怀着深深的遗憾与愧疚,没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陪伴他,走过人生的岁月。
而他就在那个突然的夜里,静静的离开了,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否有他值得留恋的人和事。
父亲走后的一两年里,我都只字不愿提起父亲,生怕伤口被无端的揭开,害怕怀念过去,害怕去想到父亲有关的任何事情。
大抵只有经历过至亲的人的离去,才会知道这种思念的痛楚。
父亲长眠于黄土地下,一方矮矮的坟墓,安静的躺在了故乡的怀抱。
我们终究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隔了千山万水的距离。
但是不管时间如何流逝,父亲却永远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仿佛他一直都在,一直在默默的关心关注着我。
我觉得人生路上不再孤单,人生路上永远有父亲的陪伴。
想念父亲的时候,就想想父亲健在的时光,想想父亲陪伴成长的光阴。
02 存钱罐
犹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零花钱,让我去买好吃的东西。经常他从工厂里下班回来的时候,会时常给我带一些糖果。
我是家里的幺儿,父亲总是背着母亲常常偷偷给我一些零花钱,这成了我和父亲之间的秘密。
在他去上班的时候我还没睡醒,他就会把那些零花钱放在我的枕头下面,每天醒来都会有意外的惊喜。让我在拮据的岁月里仍然有着“充裕”的小金库。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个存钱罐,父亲就往我的存钱罐里存下了第一桶金,告诉我今后要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说来也奇怪,后来我一直养成很好的那种习惯,对生活的开支一直很有条理。
每年上学的时候,我都是带着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去学校,而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会存在出现超支或者急需的情况,每个月、每个学期下来,生活费还略有节余。
也许从那时开始,我就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不会去透支明天的钱,生活习惯过着平稳的日子。也许大概父亲泉下也能安息了吧。
03 清明寄追思
清明之于自己的意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真正觉得清明与自己联系紧密的是自己至亲的人离去之后,每年的清明时节就成了一种遥寄情思、感怀追思的时光。
在父亲没有离开之前,我甚至觉得所有的生死都与自己无关,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当有一天我才发现生命竟然这样脆弱,一个活生生、活灵活现的人突然之间就没了,就去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的生活里再也没有了他的身影。
父亲离开的几年里,我们相安无事的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刚开始的那几年,甚至都只字不愿提及与父亲有关的事情,父亲走得匆忙,当日住进医院,次日凌晨就安静地走了,没有给我们一点心理的准备。
有时我觉得是自己没有守护好父亲,就那样看着他在我们眼前静悄悄地走了。
直到有一年的清明前夕父亲入到我的梦里来,自那以后,我们父女间的情结似乎终于能够解开。
生与死都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每个人此生都要经历。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经历同样的事情。这是人世间一件传承的事情。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会有的结局,只是每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每个生命各有各的精彩和篇章。
可我多想有更多机会再聆听父亲的教诲,多与父亲拥有尘世的情缘,与父亲多叙叙家常,多想父亲能够进入到我的梦乡里来,而父亲走后的几年就只来看过我那么一次。
但温暖、记忆和爱,永远存在于心,永远铭刻于心。这是舐犊情深,是人间至亲至爱。慎终追远,这种情感犹如千丝万缕的情思,剪不断,且生生不息。
人间四月,清明雨上。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惟愿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幸福万年长!惟愿尘世间的人们岁月静好,安然又无恙!
父亲是在80岁生日的过后几天走的,当天住进医院,当天凌晨就走了。没有给女儿们多大的“麻烦”,却给了孩子们一生的念想。
我一直感觉父亲身体还健朗,除了不爱行动外。只是没想到很突然的父亲就没了,就离开了我的世界。
接到父亲病危通知的时候,已经是当日下午4点左右。接到姐姐电话,我从200多公里外的城市回到家乡的小县城。
见到父亲仍然健在,一路忐忑的心才放心的落下,像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他曾用手势和脸上的表情告诉了我他当时的心情,是欣慰和满足的。百姓爱幺儿,我在家中排行末位,是孩子中他最心疼的那一个,而且是离他最远的一个。
老还小,也许老了的时候,老人们就像婴儿刚出生时一样,虽然无法用语言来交流,但是亲情、血缘之间总是会有某种的心电感应,语言已经不是障碍。
我们依然懂得彼此,因为我们此生彼此热爱着对方,不论是否穿越时空,不论是否沧海桑田,这份父女亲情亘古不变,永藏心间,永伴前行,直到我们终老离去。
那一次回家,心情无比紧张和忐忑,一路上不停地在家庭群里,报告自己的位置,到了什么地方,心里有种担心,隐隐害怕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
到达县城医院的时候,父亲已不能说太多话,打着氧气,更听不见他要表达的意思,父亲的心率不好,时高时低,不稳定,需要有人一直盯着,亲人们也陆陆续续赶到医院来,但医院不让我们更多人聚在病房里,所以我们姐妹轮流着陪伴父亲。
父亲当时经常指着回家的方向,大家还一个劲儿地劝导父亲身体好点就可以出院了。当时我们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后知后觉也许父亲真的累了,想要休息了。
可是,就在那天凌晨,父亲安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好像一直不愿意相信父亲就这样离开了,而是父亲睡着了,睡了一个长长的觉。
或者,父亲仍在某个地方,像往常一样生活着。
直到当时5岁多的女儿疑惑地问我:“妈妈,我们再也见不到外公,再也没有外公了吗?”
那一刻,我瞬间也就破防了,从此以后,我就真的没有父亲了,不能与父亲在尘世间有任何的联系了。
以后的路,没有谁再为你遮风挡雨,余生需要自己一个人走了。
“与父母真正的告别,并不在他们离去的那一刻,而是在之后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你终于成为一个独立、平等而完整的人。”
父亲离去的日子,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与身边的人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机会,也更加体贴照顾母亲的生活,让生活里少些遗憾,我们能够更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父亲离去的日子,我也变得更加从容而坚强,也许这就是成长要经历的路。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子女也会用同样的情感,目送着我们的离去,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我常常在想:天堂里的父亲食可饱?衣可暖?他每天在做些什么事情呢?是否也曾如我这般怀念、惦记他呢?他可还曾记得我呢?希望天堂里的父亲一切安好!也希望儿女们珍惜与父母健在的光阴!
(文章节选自部分内容)!
我是徐梅,写作315天
写作是人人都需要的底层能力
如果你想开始写作又担心坚持不了
不如勇敢加入「007不写就出局」
一起写起来,一起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