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者: 竹官 | 来源:发表于2015-11-20 16:43 被阅读0次

    我想,每个学生都有变优秀的可能,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罢了。

    在大众的眼里,凡是被送入“池塘之底”的孩子都是不可救药的。甚至连那里的校长都放弃了他们,从来都没想过把他们当成普通孩子对待,更没想过要救赎。可设立这个制度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孩子被放到一群优秀的孩子中间,他们或许也会变的优秀,至少不会滋生事端。可把这样一群“问题少年”集中在一起,却起到了1+1>2的效果,大家浮躁的心被无限放大了。或许外面的人并没想过要放弃他们,可对他们而言,他们就是像一团垃圾一样,被丢在了一起。或许他们不是想惹事,只是想引起注意而已。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间办公室里,A老师总是和B老师夸奖班里的16号同学是多么的优秀、多么的出色,让B老师一直羡慕不已。后来A老师被调走了,B老师接手了A老师的班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关注那个学号为16号的同学,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同学学习不用心,表现也不好。B老师心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积极帮助16号同学回到原来的样子,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总是多给予他很多关照。果然,这个孩子的成绩越变越好,各方面也都越来越优秀了。A老师回学校后,B老师赶忙和A老师说:“那个16号同学果然非常优秀,难怪你总是夸他!”A老师一脸迷惑的看着他:“16号同学在我调职的时候就转走了,现在的16号是另一个人啊!”

    故事讲到这我想大家都听明白了,B老师硬生生地把一个毫不出色的学生带成了优等生,只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带来的一股执念。

    所以话题回到刚才,那些被送去“池塘之底”的学生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没错,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马修刚到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用各种手段羞辱他,可到后面皮埃尔把一堆墨水洒在马修头上时,大家却纷纷朝皮埃尔挥起拳头。没错,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并不会真的讨厌一个人,他们所表现出的厌恶其实只是一种希望引起关注的恶作剧,而一旦他们认定你是个好人,就会无条件的帮助你,靠向你这一边。

    我想,世上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我们在说一个学生是差生的时候,到底是因为他真的屡教不改,还是因为在他还没有改掉毛病之前我们就已经放弃了呢?我不相信有孩子天生就是反社会的,就是不希望得到夸赞的。每个人都渴望被救赎,被原谅。所以皮埃尔在得到马修批准,再次加入合唱团进行独唱时,目光中才会充满感激。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是害怕制度的,可是我害怕一样东西,就代表我会从心底里去尊敬它吗?一定不会的。孩子们犯错就要被关起来,可出来后他们仍然会犯错。马修离开时校长不允许大家送行,他们确实没有出来,可是窗口却飞出几十架纸飞机。做一件事的方法有无数种,你的制度又防的了几种呢?这就好比孩子们今天杀人你把它抓起来,明天出来后他又去放火。他只知道这些事你不让他做,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喜欢说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你就会去工地搬砖,不然你就只能掏厕所等等。我们一直在说如果不好好学你就会怎样怎样,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如果你好好学了会得到什么呢?孩子不能只是恐吓,他们更需要激励。“池塘之底”有各种森严的惩罚制度,却始终没能抑制住孩子们躁动的心,可当他们遇上美妙的音乐时,发现自己原来并非一无是处时,他们再也不愿闹事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成长中的花,只是有些花需要更多的水和肥料,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能量,让他们和其他花朵开的一样芬芳,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还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牛班的春天》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il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