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于1895年创立的,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的发现与哥白尼、达尔文的理论相比拟,视为人类心理功能及其发展的一系列设想,既涉及正常心理机能,也涉及病理心理机能。
第一章 两个基本假设
两个基本假设:
1.心理决定论原则或因果原则
2.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
心理决定论原则或因果原则:心理现象与躯体现象一样,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每一个心理事件都是先前的事件决定的。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这样发生?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常忘记或放错了某些东西,这种偶然的事件都能找到当事人的愿望和意图。
心理过程:在我们内心所经历的大都是潜意识活动,潜意识心理过程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对一个人进行催眠后,告诉他在脱离催眠状态后,在时钟敲两点的时候从椅子上站起来把窗户打开。并在被催眠者回醒之前告诉他,要忘掉催眠状态中发生的一切。于是被催眠者回醒后不久,时钟敲了两下,他就站起来打开了窗户,他做这些活动时没意识到催眠者曾命令他这么做。这个实验表明,真正的潜意识心理历程对于思想和行为具有动力性的或动机的效应。
第 二章 内驱力
内驱力就是感知和本能的驱力,也叫本能,本能的内驱力是产生心理活动的能量。
一、内驱力的分类和性质
内驱力分为: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性驱力代表性欲成分,又叫力比多,生本能;攻击驱力代表破坏成分,又叫死本能。
二、性驱力
儿童性心理发展三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3-6岁)。
口欲期:奶头或乳房是重要客体,吸吮作为性满足的方式,主要性器官是嘴、唇、舌头。
肛欲期:肛门是性紧张和性满足的重要部位,愉快不愉快的感觉都与憋便排泄有关。
性器期:性器官是主要客体。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力比多会从一种客体转向另一种客体,或从一种满足方式转向另一种满足方式,但仍然会有一部分留在原来的客体上。这种婴儿期和童年期力比多的投注滞留在后来生活中的现象称为“力比多固着”。如果一个男孩仍然固着于他的母亲,那么在他成人之后就不能将其情感正常的转移到另一个妇女身上。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力比多除了向前流动,可能还会倒退,称为退行,重新回到原先的客体或满足方式。如果一种新的快乐,不能得到满足从而被放弃掉,个体就有可能再回到原先能够得到满足的快乐上去。
比如:一个孩子对他新出生的弟妹的反应。弟妹的出现会分享母亲对他的爱及关注,弟妹出生后,他又开始了吸吮大拇指。这个孩子退行到力比多满足早期的客体—大拇指,满足方式是吸吮。
如果婴儿不能经常吃到母亲的奶,就会吸吮自己的拇指或脚趾,通过自身去满足性需要的能力称为自我情欲。
这种情况容易使儿童与外部现实世界脱离,造成对自己的兴趣过分集中,甚至排斥其他。产生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严重病理表现。
三、攻击驱力
攻击驱力的表现与性驱力一样,有固着和退化的能力。有从口向肛门再向性器转化的序列。口欲期儿童的攻击冲动通过咬这样的口部活动来释放;肛欲期通过憋便和玩便释放;性器期则把阴茎以及阴茎的活动作为破坏活动的武器和手段。
比如五六岁的儿童一般用手、牙齿、脚及言语作为攻击武器,但在游戏或幻想中所使用的矛、剑、枪等,表明在潜意识想象中,他们是以自己强有力而又危险的阴茎去征服敌人。
第三章 心理结构
一、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前意识系统、意识系统、潜意识系统。
被意识系统所排斥的内容与过程叫做潜意识系统;可由注意变成意识的叫做前意识系统;有意识的过程与内容叫意识系统。
根据弗洛伊德提出的拓扑理论,将心理结构分为三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出生就有):包括内驱力的心理代理物。
自我(开始于0到6个月):由必须处理的个人与其环境关系的功能组成。即心理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或释放本我而应付环境的那一部分。
超我:包括对我们的心灵的道德、知觉及我们的理想报负。
自我与本我之间严重的冲突是神经症的来源。自我功能包括运动控制、知觉、记忆、情感思维。这些功能是渐进式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因素有两组:一是生理上的成长即成熟,主要由基因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二是经验。
认同在自我发展中很关键,作用有三方面:1.个体与其高度投注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固有的内在的部分的认同,比如婴儿模仿大人的各种表情,动作,说话,走路等。
2.与所钦佩的以及所憎恨的对象之间的认同,即与攻击者认同。
3.与丧失对象的认同:包括对象实际的死亡,对象死亡的幻想,与对象长时间或永久的分离或这种分离的幻想。比如一个人父亲死后,他变成了父亲的复制品。比如抑郁,潜意识的与丧失的对象认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级与次级过程
1.初级过程
初级过程两个特征:(1)本我以及不成熟的自我具有要求得到立即满足(投注释放)的倾向;(2)投注能够从受阻的或不可能达到的最初目标或释放方法上转移,并能够用相似的甚至不同的方式来释放。比如:婴儿得不到乳头或奶瓶时,就会吮吸拇指。得不到乳头或奶瓶而无法实现释放时,投注就会转移到婴儿可获得的自己拇指上实现投注的释放。再如:儿童玩泥巴,玩粪便被禁止,不再是投注释放的可行方式,故而与粪便的心理代表物有关的投注转移到了泥巴上。
2.次级过程:
基本特征:1.延迟释放的能力2.投注更紧密的与投注释放的某个特定目标或方法维系在一起。
3.初级过程思维:自我还没有成熟的那些年龄的儿童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它不遵循逻辑与句法规则、无声语言、没有时间感。比如:幼儿缺乏时间感,常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观点。
往往用暗指或类似物表达,可能用部分物体,记忆或观念来代表全部;可能用某一种思想或意象表达几种不同的思想或意象;视觉或其他感觉的印象可以代替一个词,一段话,一个章节。
初级过程思维是精神病人的主要症状。成人的生活中,初级过程思维占了优势或占了全部的活动时,才构成了病态。
初级过程思维的特征:替代,缩合,象征。
替代:用整体代表部分,用部分代表整体,或用与某一个观念或意象有联系的观念或意象取代。也就是心理能量释放的转移,使它从某一个思维或观念转到另一个上。
缩合:单一的话或意象,甚至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示几种观念或意象。当许多心理代表物被一种所代表时,对这些代表物的投注就缩合在一个上了。
象征:人们在潜意识里运用一种秘密的语言,无法有意识地去理解它,也像没有语言的字母。比如:梦中,金钱象征粪便;旅行或缺席,代表死亡;一对姐妹象征乳房。
4.次级过程思维:来自内省的有意识思维,主要是有声语言、遵循逻辑与句法规则,是相对成熟的自我所具有的思维方式。
三、自我从本我中的分化
自我从本我中的分化叫内驱力能量的中立化。
中立化的能量:一种从原始的、性的、攻击的能量明显转变而来的能量。
中立化的结果:迫切地,尽快地需要释放的内驱力能量变得可被自我接受,在自我的支配下,按照次级过程来完成他的各种工作与愿望。中立化对自我成长极重要。
没有内驱力能量的贡献,语言的获得会受到严重的障碍。比如孤独症的缄默症儿童,精神病儿童等。
如果内驱力能量未能充分中立化,就会干扰自我的功能。比如儿童的口吃(不适当的中立化);癔病失语(重新本能化,又叫去中立化)。重新本能化是退行现象的一种表现。
四、自我的四个重要功能
1.感知觉,向自我通报环境的直观情况。
2.记忆能力、比较能力、按照次级过程进行的思维能力,他们提供了比原始感受印象更为高级的关于环境的知识。
3.动作控制和技巧,他们通过活动方式使个体承担起改变身体环境的任务。
4.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现实检验能力:(1)自我区分由外界所产生的刺激或知觉的能力(2)自我区分由本我产生的冲动与欲望的能力。
现实检验的发展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至关重要,挫折的经验是婴儿现实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长中的儿童的自我逐渐形成了检验现实的能力。现实检验的障碍可以作为诊断精神疾病的标准。
自我能延缓、控制或阻止本我能量的释放,若本我是个人,自我就是政府机构。本我是心理能量的一个巨大储存库,自我的存在是消耗减弱本我的内驱力能量,自我的发展会导致本我的削弱。心理能量从本我向自我转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认同过程。
2.焦虑:是精神疾病的主要问题
(1)当人的心理受到的刺激太强,以至于不能控制和宣泄时,焦虑自发产生。
(2)刺激可能来自于体内或体外,但更多的来自本我,即内驱力。
(3)当焦虑按照这个模式自发产生时,这种情境称为创伤情境,婴儿的出生被认为是这种创伤情境的原型。
(4)自发焦虑的发生是婴儿的特点,因为在婴儿阶段自我还未发展成熟;如果焦虑发生在成人身上,称为现实焦虑神经症。如战争神经症和弹震神经症都是由外部刺激产生焦虑的结果。
(5)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当危险情境出现时(受到了创伤情境的威胁),需要借助于产生焦虑,作为危险的预告。
(6)由于快乐原则的作用,信号焦虑使得自我能够去检查或制止危险情境中的本我冲动。
(7)从儿童早期起,危险情境就或多或少的在潜意识里持续存在并延续终生。
(8)信号焦虑对焦虑有减缓作用,在人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信号焦虑是精神神经症特征的焦虑形式。
典型危险情境主要有四种:
(0-1.5岁):1.与能给其带来需要的重要人物的分离(客体的丧失)2.所处环境中能满足其需要的人所具有的爱的丧失(客体的爱的丧失)
(2-3岁)3.男孩子的阉割情结,女孩子惧怕外阴的损伤
(5-6岁)4.负疚感(被超我否定与惩罚)
五、自我实现对本我冲动的控制:防御机制
1.压抑:压抑是防御机制的基础,压抑的结果是对某些事情的遗忘。
2.反向形成:是一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如潜意识中的恨表现为爱,温存取代残酷,依从取代执拗,清洁取代不修边幅。自我惧怕什么样的危险?对什么样的焦虑信号作出反应?假如惧怕爱,反过来就产生了恨。比如对人或动物产生一种非常温柔慈爱表现的人,比如反对活体解剖者的潜意识里存有残酷和仇恨的幻想;两岁孩子对弟妹敌意的消失和对于弟妹爱的表达也是反向形成的结果。
3.隔离:有意识,没有情绪感受。
4.抵消作用:比如先打他愤怒的目标又吻了他。
5.投射:使个体将个人的欲望或冲动投射于他人、他事或外界的其他事物。如孩子因欺骗行为受到责骂时,辩解说那不是他干的,是别的孩子干的。
6.反向自身:如孩子与另一个人相对抗又不敢表达自己的反对态度,可能转向拍打、撞击、伤害自己。
7.否认:对外界某些印象的阻抑。如小男孩儿非常怕他父亲,他会说父亲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并系上父亲的冠军腰带。这是他否认自己比父亲矮小、软弱。
8.退行
9.认同
10.情感的隔离
11.内射
12.升华:例如玩泥饼,塑造,雕塑都是玩大便欲望的升华。
六、俄底浦斯情结及超我的形成
力比多朝向自身的情况,称为自恋。自恋的意义:(1)过分的投注于自身(2)过少的投注于环境的客体(3)与这些客体存在病理的不成熟的关系。
早期客体关系的特征是:
1.矛盾情绪的高级层次2.对客体的认同。
儿童后期或成人的严重心理障碍,可能在儿童早期种下的。在成年生活中,认同在客体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就把他视为自我发展障碍,这种现象称为不定人格。力比多只是一种内驱力,主要是性驱力,他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释放或满足,因而他把寻求客体放在第一位。2.5-3.5岁之间的儿童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强烈和最致命的客体关系。
2.5-6岁称为性器期,或俄底浦斯期。
对双亲中异性者的乱伦幻想与对双亲中同性者的嫉妒和谋杀冲动,这种情意丛称为俄底浦斯情结。男孩儿有阉割焦虑,女孩阴茎妒忌和羡慕。除了俄狄浦斯情结是影响个体将来生活的因素,还有超我的形成。
超我(称为良知)的构成:(1)在正直的基础上对行动和愿望的赞成和反对(2)批评性的自我观察(3)自我惩罚(4)对错误行为补偿和悔过的愿望(5)对合乎道德或需要的愿望和行动进行奖励的自我赞扬或自爱。
超我起源于前性器期或前俄底浦斯期,超我的前身与排便有关。超我的本质是要求个体拒绝那些由俄底浦斯情结构成的乱伦及敌意欲望,并以潜意识过程贯穿人的一生。
弗洛伊德对认同的形成有两个观察:第一个观察就是超我与听觉记忆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记忆有密切关系。例如一个被自己敌意幻想警吓到了急性焦虑发作的病人,只要他一想到生气就感到脸被别人扇了一巴掌。这个病例超我的活动被体验为来自外人的体罚,就像他在童年时受父母惩罚一样。
第二个观察是:通过内射作用形成超我的父母表象,就是父母的超我。父母总是以他们自己儿时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来训练他们的子女,孩子超我反应了或类似他们的父母。超我是投注了的父母的象征,超我和自我的关系就像父母和孩子。
俄底浦斯期结束以后,超我发动并强迫自我针对本我冲动的防御活动。一个严重自尊或自尊心过低的病人,可能是在潜意识里谴责自己错误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一报复法则,以牙还牙;二对欲望和行为缺乏辨别;三可能在潜意识里导致赎罪或自我惩罚。
如:一名溜门撬锁的盗贼,一年多一直很顺利,突然有一天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偷盗习惯,并将赃物拿到当铺典当,几天后他就落入警察手中。罪犯潜意识里安排了自己被逮捕入狱这件事。
对惩罚的需要也可能导致其他形式的痛苦或自我伤害,比如职业生涯的失败(所谓命运神经症),意外受伤等。
比如:一个在童年有很强窥淫倾向的人,成年以后会成为反对不道德行为组织的积极支持者,特别热衷于刺探和检举淫秽照片的传播,他在潜意识中为满足他的窥淫癖提供了机会,但他没有观看裸体时的罪恶感。他的自我已将罪恶感排除在意识之外,建立了反向形成,意识里体验到的是优越感和美德。
自我对超我的防御是正常心理机能的一部分,超我和集体心理学之间有重要的联系。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即超我成分。
总结:超我是俄狄浦斯期父母的禁令和劝诫的结果,在一生中,超我的潜意识本质是对俄底浦斯期情结的性欲望和攻击欲望的禁止。
第六章 过失和诙谐
一、过失
一个古老的谚语:口误是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口误、笔误、遗忘,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有目的性,不是偶然发生的。比如:s君把J小姐的名字忘掉了,或者称他为R小姐;某人对他尊贵的主人讲话时忘记了应有的规矩。即使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也是个人潜意识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
遗忘这种失误是由于压抑直接造成的,基本目的是防止产生焦虑及罪恶感。例如:有病人多年来一直巧妙地使用合理化的手段,以避免因自己的性行为而感到惧怕及羞愧。进行精神分析时,他对这个领悟印象极深,认为对于了解自己的神经症症状十分重要,然而仅仅一两分钟后,他突然想不起来五分钟前谈的是什么事情。
口误和笔误也是对某些潜意识欲望不能完全压抑所致。例如:某律师在炫耀他的当事人对他如何信任时,把“他们及其秘密的麻烦事”说成了“他们极其冗长的麻烦事”。这个口误暴露了他内心的愿望,希望他的当事人把话说的简短些,不要占他那么多时间。
所有被认为是由于“人类不完善”而造成的不幸之事,都是这些行为者潜意识意愿的结果,比如车祸。潜意识里,故意使自己受损或受伤。这些人的潜意识里需要惩罚、牺牲,要偿还早先的行动或愿望,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超我的。
二、诙谐
每一个谐语的产生都是基于初级过程思维的作用。诙谐时是创造者和听者暂时的复现了初级过程思维,是自我本身引起的退行作用。诙谐的内容由敌意或性的想法构成。
诙谐的愉快来源于两个方面:(一)退行的初级过程思维代替次级过程思维,这是诙谐的必须条件(二)平时被控制或被禁止的冲动释放或逃逸的结果,愉快的体验来自于此。
诙谐是自我制造出来的,受自我欢迎。过失时暂时表现出来的潜意识意愿可来自自我、本我或超我;而诙谐中表现出来的潜意识意愿均来自本我。
第七章 梦
(梦是通向潜意识领域的捷径)
一、梦的组成
梦的组成包括三部分:梦的显意,梦的隐意,梦的工作。
梦的隐意有三个主要范畴:(一)包含了夜间感觉的印象,如闹铃声,饥,渴,尿意,便意,疼痛等。(二)包含了与梦者当时醒觉生活中的活动及先占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观念,而这些思想和观念仍然在梦者心中潜意识地活动着。(三)包含一个或几个本我的冲动,这些冲动(至少在以原始的婴儿的形式表现时)被自我防御排斥于意识之外,并在醒觉生活中不能得以直接的满足。来源于本我被压抑的冲动,具有儿童或婴儿的特点。在大孩子和成人中,梦的隐意有两个来源,当时的过去的。
比如:一个两岁小男孩的梦。她妈妈出了医院,抱回家一个刚出生的小弟弟,第二天早上,他诉说前一天晚上“看见小弟弟走掉了”。这个梦的隐意是对刚出生的小弟弟的敌意冲动,并且希望小弟弟死掉或者滚开。
梦的工作包括了:形成或选择一个满足欲望的幻想,并以视象的形式将他再现。做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幻想中满足本我冲动的过程。
二、与梦的工作有关的因素有三个
1、梦的工作的本质,将梦的隐意中还没有用初级心理过程的语言表达的部分转化成初级心理过程的语言,将梦的隐意的所有成分通过缩合变成满足欲望的幻想。一个单一的意象同时能再现几个隐梦的成分,形成高度的缩合。
2、由自我防御作用组成,把它比作新闻检察官。自我防御可以伪装梦的隐意和使显梦晦涩难懂。显梦被称为妥协形成:即梦的隐意的力量为一方与自我防御为另一方之间的妥协。比如:一个女人的梦,表达的是俄底浦斯期的欲望,即与他父亲发生性关系的欲望。经过伪装可能变成:一个陌生女人与他的儿子呆在一个地板光滑的房间里。
妥协形成有典型的几点:1.属于隐意的事情可以表现于显意的各个部分2.部分显梦甚或全部显梦表现得模糊不清。
3、辅助因素即后期修饰。
还有一种以焦虑为主线的梦:噩梦和惩罚梦。焦虑梦表示自我防御作用的失败,梦的隐意冲破自我防御闯入意识,进入梦的显意。惩罚梦,显梦表现的不是伪装的被压抑欲望的幻想,而是伪装的惩罚欲望的幻想。
为了研究某个人的梦,必须通过显梦去了解其隐意。
第八章 病理心理学
一、精神障碍的发展状况
神经症是由素质和经历两种因素引起的。
1.压抑是正常心理发育也是异常心理发育的特点。
2.被压抑的冲动,逃出压抑造成神经症,导致神经症症状的被压抑的冲动都是性欲的冲动。
发现了婴儿性欲是个正常的现象,它的意义在于:1.缩短了正常人与神经症病人之间的距离。正常人与神经症病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在心理学上只是量的差异非质的不同。2.说明了性变态的原因,以及性变态对正常人及精神神经症病人的关系。神经症病人部分或全部的性生活被表现于他的症状之中。
婴儿和儿童期的事件和经历直接造成日后生活中的精神障碍。临床上的精神障碍,理解为心理结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功能障碍。
如果内驱力控制得不够,自我和超我的功能会缺乏;如果被控制的过分,自我就太强,超我太严厉。许多自我的兴趣,作为内驱力出路和快乐来源的活动。
除了认同,还有一种因素,由本能的冲突来决定。例如一个孩子对造型和绘画的兴趣,可能有一种特殊的希望被粪便弄脏的冲突决定;科学上的好奇可能来自于早年对性的强烈的好奇。本能冲突更多的是被自我以限制或抑制的方法解决。例如一个其他方面很聪慧的孩子,学不了算术,而他哥哥在算术上有天赋。他用自我欺骗式的智力活动抑制避免由于妒忌而与哥哥竞争带来的感情伤害。比如有人潜意识地避开终生事业的成就。超我的形成是俄狄浦斯期严重的本能冲突的正常结果。
二、弗洛伊德早期通过研究癔症和防御性神经精神病而了解到的心理结构功能障碍形式
在自我不利情况下,自我、本我出现了剧烈的冲突并达到了妥协,这种妥协被称为神经症症状。在心理功能障碍的形式中都存在自我防御的失败。妥协形成潜意识表现了两种成分:一是内驱力衍生物;二是自我防御反应, 及自我被内驱力冲破后对出现的危险所表现的恐惧和罪恶感的反应。
例如:患有呕吐症状的年轻女子。通过精神分析,这个病人潜意识里被压抑的欲望是受孕于他的父亲。父母离异及父亲再娶,使自我力量再也不能适当控制她的俄期欲望。欲望表现为幻想“母亲死了或离开了,我已取代她的位置”。
神经症的症状形式有两种:(1)疾病或症状形式的原始获益,原始获益在于至少部分的满足了一种或几种本能欲望,同时又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罪恶感和焦虑(2)继发获益。继发获益是自我继续寻找能够满足愉快的努力。
总结:在心理功能的领域中,正常的和病理的之间不存在什么明确界限,他们之间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不同。
第九章 心理冲突与常态心理功能
一、性格特征与幼儿期的本能愿望
分为三种性格类型:口腔性格,肛门性格,性器性格。
口腔性格:自信乐观大度及与之相反的特点,成为口腔性格。
肛门性格:是由幼儿期的肛门愿望和冲突导生出来的用于称呼凌乱不整,污秽肮脏和不修边幅的人。
性器性格:野心勃勃,追求认可和称赞,称为性器性格。
例如:一位20多岁的妇女,有着仁慈大度的性格特征,出现了神经症性障碍。病人小时候与其生母长期分离,对母亲怀有强烈的矛盾情感,小小年纪充当了弟妹们的支柱。成年以后她仍怀着强烈的愿望帮助那些孤弱无助的、受尽折磨的弱小者。通过分析,病人毕生都渴望有一位可爱的、可信赖的母亲,同时又存在很憎恨和复仇的愿望。
二、在幼儿期本能生活与成年期的一些正常活动(如选择职业,选择配偶)之间,可观察到同样的联系。
比如:一位40岁的男性产科医生对职业的选择就是源于童年时对于母亲分娩弟妹的强烈好奇心所致。孩提时的性好奇是决定他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第一个性对象在童年时代就有了,日后再有的性对象往往是童年时第一个性对象的复制版。
例如:一位年轻男子与一女士恋爱结了婚,他清楚觉察到妻子与他相像。潜意识中这位女士代替了他的一位姐妹。童年时,他非常喜欢这位姐妹,曾幻想与她结婚。
宗教和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也有联系:即起源于幼儿期本能生活的潜意识动机和心理冲突。幼儿的家庭,本质上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宗教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幼儿家庭的翻版。宗教对信徒有三重功能:提供一种宇宙论,一套行为准则,一个奖惩系统。父母提供给幼儿的也正是这些。潜意识里,宗教仪式是和幼儿期愿望和恐惧有联系的。每一个群体的宗教都是为了应付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另外在文艺中潜意识精神生活也有重要作用,无论作家怎样艺术加工,精心掩盖其本质,实际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永远只能是对其潜意识本能愿望的反应,是对其白日梦的改造加工。幼儿期本能愿望终身持久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由之产生的心理冲突,在心理功能的各个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呈现,有的属常态,有的属病态,直至生命完结才会终止。
第十章 当今的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意义
1.实践方面是一种治疗的方法
2.是了解人类天性最好的信息来源。精神分析的发现,使我们能更准确,更充分,更完整的了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我们所做、所想,部分地由于本我的力量,也就是儿童时期本能愿望所支配;部分的由对那些愿望抵制的防御机制的作用(即自我);部分的由道德上的要求(即超我);部分的由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紧急事件及机遇构成。
二、精神分析的前景以及当前精神分析学家积极调查的领域
1.如果一个人想实践心理治疗,首先应当分析自己,尽可能多的理解自身的心理冲突。对自身缺乏充分的了解,自己内心主要的心理冲突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会很容易受到病人的冲突、潜意识愿望和恐惧的影响。
2.精神分析已扩展到心理疾病领域以外,如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法律专家,文学艺术界。
3.精神分析目前主要的兴趣是临床实践和精神分析的教育,也就是训练临床实践的分析者。与精神分析有关的专业人员的精神分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4.部分精神分析学家致力于研究儿童发展。
5.精神分析学家越来越注意在最初两年中,儿童所受到的成人照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比如:恋母阶段(2.5-6岁)对每个儿童来说都是困难和躁动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段。在最初年代照顾儿童的成人所采用的抚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结语:精神分析的真正目的是要得到精神分析式的个人史,进而去认识人的心理和行为,并试图根据所了解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预测未来。
而对于作为母亲的我们来说,认识到最初几年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将影响孩子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