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书的动机。
澄清学生和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
二:本书的对象:
本书不是写给即将成为心理学的研究者们看的,而是为一个更大的读者群一一应用心理学信息的人们而写的。本书适用于初学心理学的学生,也适用于通过大众媒体对心理学知识有一些了解、又想知道如何去评价这些信息之合理性的广大读者们。
三:整本书在谈论什么主题?
《这才是心理学》整本书谈论的,都是一个元问题:什么是心理学?这个问题很基础,但人们对此误解颇多。(导致伪心理学泛滥)因此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企图从三方面来回答。1.什么是心理学的根基?(原理和方法特征)2.什么不是心理学?大众对它的误解有哪些?3.就心理学自身来说,它有哪些局限?
四:他是如何描述的: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基于数据的科学研究。他符合科学的基本定义。同时,他有着自己的局限。
关键词:行为,科学。数据。局限。
人类行为,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科学意味着:3个方面的基本特点。1.系统的实证主义。2.公共性可检验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3.实证可解的问题: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第一章)
可检验的理论意味着可证伪性。一项理论需要告诉我在什么情况下他是成立的,同时必须告诉我在什么情况下他是不成立的,才有科学的意义。(第二章)
科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他们通过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得以前进。所谓操作性定义,意味着概念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这就涉及到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观测结果的丰富,早期的概念有可能得到演进。(第三章)
如何解释观察到的数据是一个问题。相关性和因果性有时候容易被混淆。原因往往和第三变量有关,受方向性的影响。(颠倒因果),还有选择性偏差的因素。(第五章)
为了克服选择性偏差。我们需要加强对变量的操纵与控制。(第六章)需要多做实验。“不像是真实的生活”,其实是一种优势,而非缺点。(第七章)
人们常见的认知误区之一:过度重视个案。这是过度注重鲜活性证据带来的弊端。尽管个体研究在理论形成的早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进入研究验证阶段,个案是没有说服力的。(第二章)
认知误区之二:爱因斯坦综合征。科学不是少数天才仅凭灵感推动的产物。并非大跃进模式。事实上它包含大量普通科学家平常的琐屑工作。因此用渐进整合描述更好。整合需要大量的聚合性知识。(第八章)
认知误区之三:神奇子弹偏好。人的复杂行为,往往由多重原因决定。影响心理的因素彼此之间会产生交互作用。(第九章)
认知误区之四:对概率和偶然性缺乏认识。往往凭借直觉思考。(第十章和第十一章)
回顾和小结:对心理学的形象做了梳理。同时对心理学内部的不良状况做了自我批评。再次呼吁如同尊重其他学科一样看重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第十二章)
其实对于本书,更多的是对于这些刚要里面的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