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应该是有答案的,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但凭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是不能完全达到客观真理的。所以当你对自己的观点觉得信心满满,越想越完美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你很可能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跟大家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如果别人能有理有据的驳斥自己,直到自己无法反驳,那么就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对错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离真理更近了一步,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如果其他人没能有效地反驳你,那么你的观点很可能暂时是正确的。注意,是暂时,因为很少有观点能够永远不错。随着时间变化而有弹性地接受改变的理论才是更接近真理的理论。
1、科学的例子
这方面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科学。科学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每一个科学家都可能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案,如何判断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呢?
判断的标准掌握在科学共同体手中,科学共同体是一群科学家组成的团体,通常是比较权威的科学家。倘若你是个物理学者,提出了一套原创理论,按惯例你会写成论文交付期刊发表。首先通过同行评议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正式发表后还要承受得住其他学者的挑战,往往经过若干年的辩论之后,才能被主流科学界广泛接受,成为暂时正确的理论。
这套体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很少有理论能够长盛不衰。现实是理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牛顿力学作为曾经的普遍真理坚持了200多年,终于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败。纵观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一套套理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科学家的辩论中,纷纷败下阵来,存活下来的是更加接近客观真理的理论。(有关量子力学的理论发展,在《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有很精彩的描述,看完会很有收获。)
2、回到《但丁密码》
对于电影中研制病毒的科学家,我认为他的研究结论是错误的,他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合适的。
他看到20世纪存在人口爆炸现象,地球上资源消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持续,然后得出结论,未来某一天地球生态环境会崩溃,生命会遭遇巨大灾难。
电影里没有详细介绍其研究过程,我试着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他看到的现象是没问题的,人口爆炸确实存在,但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人口增长的过去与未来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平的环境与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上半部分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世界人口的锐减。战后各国普遍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人口激增。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也逐年升高。综合效应就是,大量人口出生,这些人活得越来越长,所以才出现了人口爆炸。
原因分析完之后,下一步是进行预测,未来人口还会这样增加吗?还是从增量和存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增量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率是降低的。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育意愿更加薄弱。这涉及到生育策略的选择,贫困地区的人民通常选择以量取胜的策略,生很多小孩,长大后只要有一个有出息,自己未来就有希望。富裕地区的人民,一方面生活成本比较高,养很多小孩负担过重,典型如大城市;另一方面,他们会采取以质取胜的策略,生一个小孩,给他最好的教育,成为尽可能优秀的人物。
而现实的趋势是,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率都在提高,经济或快或慢都在发展。发展中国家将会走发达国家的路,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增长幅度逐渐平缓。
从存量的角度看,各国的人均寿命都在增长。但在取得一些关键突破之前,以现有的科技水平,人类寿命是有上限的。随着老人在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来死亡人数也会增加。
综合来看,世界人口数目存在一个顶点,在那之后人数会下降,直到某个比较均衡的水平。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地球可以承受的人口极限是多少?在顶点到来之际,地球会不会崩溃?
2)地球的承受能力
有人说,200年前人类才不到10亿人,现在都70亿了,未来还要增加,地球显然承受不了这么多人。还举出各种资源储量与开采能力的对比,说明这个观点。
探讨地球的承受能力,不能从静态来看,根据目前人类的消耗能力与地球资源的储量来判断拐点。实际上人类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
从技术上看,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过去人类以木材为燃料,以当时的角度看,森林烧完了人类也就玩完了。再后来煤成为新的能源,煤的储量似乎成为了限制因素。现在石油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就有人从石油的储量来发出悲观的论调。
从这个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看到技术的重要性,未来能源技术还会有新的突破。比如石墨烯、核能等等,到时候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因此现在对石油消耗的过分忧虑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况且,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未来科幻小说中的很多场景都会实现,当人类移民其他星球之际,回头看当初对地球石油储量的忧心,岂不也是很有趣的么!
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类也是有可塑性的。曾经我们都醉心于工业增长,大炼钢铁;西方痴迷高增长,高消费,给地球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国策,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取得了共识。清晰的概念是行动的前提,当精英阶层取得了共识,下一步就是推广与行动了。
具体的行动路径是很多的,比如说借用行为经济学里的助推概念。政府通过对政策的优化设计,引导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对社会、对地球最有益的选择。
极端情况是达成宗教戒律般的效果,比如绝对不能乱扔垃圾,塑料垃圾必须统一回收处理。
总之,从政策法律、文化习俗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塑造,可以减少对地球承载能力的压力。
3)地球到底会不会崩溃
严格说来,直到地球奔溃之前,这个问题都不会有准确答案。即使有再详细的数据分析,再严谨的论证过程,也无法证实。
况且未来会受到预测的影响,正如《资本论》的发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一样,地球奔溃论的相关预测也会导致人类发展模式的变化。以现状做的预测,应用到未来时可能会失效,因为它已经部分地改变了未来。
But,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研究与判断,研究总比不研究好。基于目前的认知,我认为在未来,地球不会因为人口增长、资源消耗而崩溃。
4)电影中那位科学家的错误之处
不过,电影中的那位科学家得出的是悲观的结论,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采取了自认为是拯救人类的措施。
其实研究成果正确与否不是最关键的,他犯的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主流科学家讨论,没有经过更多聪明大脑的检验。而是去宣扬自己的观点,获得部分人宗教信仰般的信任,而后在其信徒的帮助下实施极端计划。
研究相关问题的人那么多,得出悲观结论的人也很多,如果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以极端的方式去改造世界,那世界会是怎样个可怕的样子?
3、一个逻辑漏洞
这里还存在一个逻辑漏洞,对于“如何判断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需要拿出来进行广泛的辩论与检验。如果大部分专家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判定暂时是正确的;相反则判定是错误的。
漏洞就是假如一半对一半呢?没有一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双方就这个观点无法达成一致,那么谁说的对呢?
如果发生在科学共同体中,他们会保留这些棘手的理论,继续做进一步的研究,找更多证据,直到该问题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更是占了大多数。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专家学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无法交由很多有资格的专家判断。与我们讨论问题的往往是我们身边的人,即使说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同伴,但还有更多的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态度如何,我们依旧无法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依旧可以认为自己的观点暂时是正确的,同时要保有随时接受挑战的态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采取一些行动,只要这些行动不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4、引子:导向第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就到此结束,检验观点的合适方法是公开讨论。《但丁密码》中研制病毒的科学家犯的错误在于他致命的自负,仅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就自以为是的采取极端措施,以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代价,实现拯救人类的目标。
接下来,假设他的结论是正确的,主流科学界都认同他的观点,不久的将来地球生态环境将会崩溃,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那么,他是否可以采取通过致命病毒净化人类,来减轻地球生态压力的措施呢?对我们而言,假如一项行动会牺牲部分人,但能拯救整个群体,我们是否该采取这项行动呢?谁拥有最终决定权?如何做出决定呢?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需要探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