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圆地方《阴符经》十五讲
《阴符经》的智慧之十三——道法自然的真意

《阴符经》的智慧之十三——道法自然的真意

作者: 良知渡口 | 来源:发表于2020-07-25 06:20 被阅读0次

    《阴符经》的结尾部分,重点讲述术数的原理。古人认为这些文字和《阴符经》前三百多字(到“我以时物文理哲)为止)的层次和格调不太一致,所以推测是后人的解读和心得窜入。但这一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自然之道和天地之道的区分。和《道德经》相互参读,会有很大收获。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自然之道清净无为,自然而然生成万物;天地运行之道充实万物,所以产生阴阳生克;阴阳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万千变化。因此,圣人知道自然之道是客观存在,不可违背,只能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天地的至静之道,以音律历法并不能完全契合,于是发明了各种数术用以推算世间万象,以八卦、干支、河洛之数,暗藏神明。于是阴阳消长、五行生克,能清楚地在象数之中显现出来。

    自然之道,是形而上的道,属于阴阳未分的无极状态,如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人最近的是周围环境(地),对地影响最直接的是天。天的运行有其规律(天地之道),但这个规律背后,还有更加隐秘、更加抽象、更加超越的力量在支配,那就是自然之道。所以说道法自然,说的是天地之道由自然之道支配,天地之道是自然之道在天地运行中的具体体现。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注意不是生两仪),于是阴阳之炁运转流行。观天之道,天道无形,观什么呢,观的是炁,执天之行,天道无形,执的是什么呢?执的是机,机在何处?在炁,就是把握驱动和影响天地万物运动的能量运行状态。所以说,形而上之道是超越的“至静之道”,而渗透在天地运行之中的道,则是具体的、实在的,受到阴阳之炁此消彼长、相生相克等规律的推动和制约,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宋代儒学宗师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话说的有点绕,道理是说透了!可做这部分内容的最佳解读参考。

    《易传》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而况人乎,而况鬼神乎?”形而上的自然之道是客观的和人力不可改变的,只能遵循而自我修炼,制其妄念,返归至静,以心体道。这里的“制”字,也是呼应前文“禽之制在炁”。

    为什么音律历法不能契合至静之道?音律由“宫、商、角、徵、羽”五音构成,每一个音都有五行属性,所以中医的“五运六气”和很多术数都把五音纳入自己的系统;历法通过天干和地支记录天时运行的规律,其中除了时间,也蕴含了空间和其他相关信息;为什么说“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呢?因为音律历法是直接反映天地之气的运行,是物化之道或者后天的层面。因此人们发明了奇门、纳甲、六壬等象数之法,幽赞易道之玄妙,以期通过象数之法使先天的天地至静之道昭然显现,达到“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境界。这也是修道之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暗合天机的技术手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符经》的智慧之十三——道法自然的真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ad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