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的鼓励学生一次次地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当学生与老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对于后进生,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一个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比如让后进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或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校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要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在批评教育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教师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教师;教师如果冤枉了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并像学生一样公开主动认错。
二、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予积极的影响,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
需要强调的是,“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不要把教育想得太简单。
三、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从后进生的兴趣着手进行教育和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