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872/dbd2940ddeeff622.jpg)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孟子·离娄上》)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我们,有无想过一个问题?既就是:为甚么,每个人既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事情?
为甚么呢?可是,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发挥,说是:‘自己擅长’事情的人……则,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能拿自己所‘擅长’,而生活的了……能养活自己……
那既更不是‘凤毛麟角’乎?
故,正因为,由于主观,或者说,客观的历史条件,不允许……“不允许”我们许多人,去‘长’自己,之,叫:‘擅长’……故此,天下,不能说是,叫:太平……
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甚么最终,所选择的(伴侣,恋人,爱人……)往往,是“第二选择”,或者说,甚至,有可能,是“第三选择”……“第四选择”……而,所谓的:‘理想选择’,却有一个声音,在督促你,说,叫:“不行”……
为甚么不行?这个问题,既,就像是说:为什么,不能‘长其长’……一样。
诚然,这是历史,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所导致的……不是?从一方面来说,我们自己,首先,叫:不敢,去面对自己……怕失败,“不现实”……
其次,或者说,叫:“首先”,‘环境’不允许……那这方面,就叫:是‘命’,一样。你有天赋,有条件……你才能,说,是叫:‘长其长’,有条件,没天赋……那不过是,叫:浪得虚名,意义不大。
就像,孟子说的:“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出自《孟子·离娄下》)一样,名声,超越了你的‘能力’,你的‘真本事’……这叫:‘德不配位’,有‘灾殃’的,不是?
用,儒家的话说,这种‘德不配位’之:‘声闻过情’……之情况,也(被)称为,叫做:“無本之水”,《孟子·离娄下》说:“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这是,叫:‘无本之水’……一样,故,所有的“浪得虚名”,其实,其‘命’之本质,本身,是值得同情的……
1.
而,与之相对应的,叫:‘有本之水’,则不同……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也……道理,一样。故,‘有本者’,即是没有虚名,也会“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既,乃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出自《孟子·离娄下》)是道理,一样。
这是甚么意思呢,既是说:有‘本’的人,或者,换句话说:“底子好”的人……(见拙著《谈谈(三十五)|命,与底子》《谈谈(三十五)|命,与底子》)底子深厚的人……不需要“虚名”,他的‘长其长’,是出于,叫做:“由仁义行”,并不是为了,说,觉“这样好”(既,“行仁义”)而去做……底子好的人,自然,会具备这个命,既:“由仁义行”,而,叫做:长其长……而,其余的,叫:‘無本之水’,们,则是,像:“七八月之间雨”,“沟浍皆盈”……而,择乎:‘声闻过情’的,叫:“行仁义”,这还只是说,叫:最好的状态……既:‘声闻过情’的,行仁义……
苟若不行‘仁义’,既:‘无本之水’们……但求虚名,不求仁义……之话,那么,其,‘可立而待’之“涸”,则必应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之“寓”,不是?
故,真君子,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自《论语·宪问》)既:不怕别人,说是,叫:不知道自己,(君子)没有名气……怕甚么呢?
2.
怕自己没本事啊,生怕自己,误了‘长其长’,之机遇,与事业呀……道理,一样。但是,这种‘真君子’,之:‘由仁义行’,也得看:(个人之)“底子”了……一样,这既是,叫:‘有源之水’(或者说,叫:‘有本之水’),与:‘无源之水’(既,又叫做:‘無本之水’……),在对待‘仁义’,与‘所长’(所‘擅长’)之问题上,之各自,所不同态度了……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叫:‘命’的问题罢,一样,‘有本’,‘無本’,有底子,底子强,無底子,底子差……
無底子,底子差……其‘命’,不能‘长其长’……苟有强‘长其长’者,其,亦也是大抵追求,叫:‘声闻’,而其‘情’(既,实情……)则是弱底子,或底子差,其“涸”,可‘立而待也’。苟行‘仁义’,乃,亦也只是,叫做:“学而为人”既,孔子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既:“行仁义也”……
3.
苟不行‘仁义’……则弱底子,無本之水们,若果‘声闻过情’之话,恐,‘德不配位’了罢,殁身有殆矣夫。----文 李率 己亥年 正月十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