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夏
人生风雨,几度秋凉,化为一纸的轻描淡写。
一捧清水,素淡如菊。
《我们仨》每一页都透着一种淡淡的温暖,那种真实又平凡的温暖在一刹那间震颤心弦,不经意间传递着一种面对人生风雨起落的从容与勇气。
0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一年四季柳树的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他们都走了,徒留她一人在世间,天人永隔。
思念过甚,这位茕茕孑立的老人默然乞求着能让自己进入梦中,期望在梦中寻找心底缺失的那一角。她在古驿道上的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万水千山,不断找寻着那化作心中日月的身影-----她的爱人,她的女儿。古驿道,在现实和梦境间相交叠,仿若穿越时空和生死的长廊,杨绛在这里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次又一次。那份痴念,那份泪流,那份幻想的真实,让人于心不忍。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书才称得上经典,我只知道能够写出人世间至情至性的书都是了不起的。这是一个学者型家庭,两袖清风的与世无争,中间多少坎坷伤心泪。钱杨大半生都挤在小屋子里做学问,有时甚至寄人篱下。
钱钟书到了暮年病得东倒西歪,多亏外研所的几位年轻人帮忙搀扶出行,有一回晚上两人差点因为屋里煤气散不出去而丧生,钱也此留下后遗症。很多生活里的苦难都被杨绛轻笔带过,而她更多的是去回忆钱钟书和女儿圆圆之间的趣事。
02【我们仨的相守】
我们仨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也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杨绛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和钱钟书在英法的求学生涯以及女儿阿圆的出生成长,那种细腻的真实让人仿佛看见了自己呼吸与共的日常。杨绛先生不紧不慢说着,写着,不慌不忙,还原那早已不复存在却深植脑海的星光。那些轰轰烈烈的过往化为了朴素的宁静,一种内敛的生活智慧渗透在字句间,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将往昔似水流年的提纯放进了这本小小的书中。
钱媛是二老一生的杰作,是祖父钦点的读书种子,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痴迷读书,人缘极好并且十分体恤父母。阿圆患脊椎癌住院,住进医院时已是癌症末期,病中的她不放心妈妈的一日三餐,特地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而她早已无法进食,有时甚至连水也不能喝,只能在口中含一块湿纱布。
阿圆在病中依旧不失赤子之心,在给父亲钱钟书写的新年贺卡上总会画上一个满脸憨笑的表情,在信中向父亲说着病中遇见的趣事,对化疗治病的痛苦轻描淡写而过,对病痛的存有一份深深的坦然。
在给母亲的信中阿圆写了一首诗:“牛儿不吃草,想把娘恩报。愿采忘夏花,借此谢娘生。”阿圆对父母的那份深爱寓牵挂渗进了骨子里,不论生不论死。孩子需要父母的信任,父母需要孩子的理解,父慈子孝是一个平凡家庭最能拥有的简单幸福。
有时在想,我们不断阅读,不断在书中求知,很重要的一点或许就为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不管是和父母兄弟,还是和亲朋伴侣,每一种关系都代表了一种社会角色,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如何稳妥打理这层层叠叠的关系,希望彼此能够沟通理解和支持。漫漫的人生路上,他们的陪伴何其重要。
03【经典语句】
1、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百年之后。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2、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全依他,也不全依我。
3、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有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我记起我们夫妇早先制订的约,决计先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4、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在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5、我们在旧社会的感受是卖掉了生命求生存。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6、发动起来的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都不是个人了。
7、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