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去电影院把《悟空传》看了。
《悟空传》上映时我还有点小吃惊,这本书,拍成电影了,很是好奇。因为记忆中我觉得这本网络小说很难用电影的形式拍出来。
读《悟空传》时是在大学,当时看到书评很燃,说10年前影响了一大批80后青年,讲的是宿命?自由?信仰?热血?
都有吧。
到电影上映时,又过去了半个十年,今何在出这本书和我当年读这本书时差不多都是二十上下。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想想当年看到这些句子也是很燃内心的。
在电影院里,我努力去回忆书里的内容,可是这么也记不起其中的片段和细节了。
时间真是好东西,让我们忘记痛苦的同时也丢掉了些许记忆。
坐旁边的女生观影时哭了,哭的是孙悟空和阿紫的爱情?哭的是杨戬对阿紫说不清的情愫?哭的是天蓬对阿月的执着与牵挂?哭的是当孙悟空在炼狱受苦,只为等阿月来,阿月为了不要他再受苦,让他放弃了最后一丝执着与坚持,而自己承受了内心上更大的痛苦?
电影奇妙的地方就是每个人都能在其中一处地方找到共鸣,就像有人感动于阿紫不愿念出的紧窟咒,孙悟空取下又带上的金窟,相信天命的天蓬甘愿为了阿月不惜对抗天命时的那份忘我。
在 2011 年《悟空传》再版序言中,今何在写道:“有人说《悟空传》颠覆西游,其实我一点儿没觉得颠覆,我觉得我写的就是那个最真实的西游,西游就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们一些改编作品里面表现的那样,就是打打妖怪说说笑话那样一个平庸的故事。”
我们拍电影喜欢往过去拍,国外拍电影喜欢往未来拍,不想评论好与坏,总归能在电影里找到共鸣,找到感动,有所思考,也值得为一部电影花去两小时的时间吧。
之前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到这部《悟空传》,依托的基础其实都是《西游记》。只是《悟空传》是今何在对《西游记》的解读,不同的人解读西游记也读出了不同的味道。
聊《悟空传》我们得聊聊《西游记》,这部小说有两条线,明线就是师徒四人去印度,一步一步接近灵山,暗线就是唐僧逐步领悟《心经》。西天取经是身,理解《心经》是心,一身一心。
其中一段,师父担心老虎出没。孙悟空说,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
整部《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心经》方面一直都是唐僧的师傅,孙悟空用《心经》提醒唐僧不要想恐怖,也不要想梦想,一步步走即可。
身边有朋友恐高或者怕坐过山车,鬼屋之类的,我就跟他们说,我是那种越怕什么就越想去试一试的人。
要想突破恐惧,就来个比恐惧更没底线的尝试。
例如,我以前坐摩天轮都晕的人。于是,我就去体验坐很恐怖的过山车,去跳伞。
恐惧,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阿田在高度面前出现了生理反应,那么是不是也存在一些事确实是勇气无法突破的呢?
其实,我内心也经常充满恐惧,哈。
《西游记》能成四大名著之一是有道理的,例如里面有句很经典的:菩萨妖精,总是一念。就是一念是菩萨,一念是妖精。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内心都有天使与魔鬼……
《西游记》里,孙悟空出世以后,四处云游拜师,为什么呢?
他在花果山每天花天酒地不好吗?为什么要去拜师呢?悟空觉得,若是这么贪图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早晚都要失去,这不过都是昙花一现,因为我们逃不过阎王的手掌心,于是他想去修行,去拜师,争取能长生不老。
他去拜师的初衷,就是想长生不老。他在山里遇到了一个樵夫,那个樵夫在唱歌,唱的是《满庭芳》: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无欲无求,恬静无争,怡然自得。
所以,孙悟空误以为,这就是神仙。
原来,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樵夫,只是认识几个神仙而已,这首词的确是神仙教给他的,那悟空就有了疑问,你既然这么有悟性,为什么不去修行呢?
樵夫反问:我家有老母,若我去修行了,谁来养她?
这就是樵夫不去修行的缘故,六根不净。
很多事情,用佛家的角度去看,其实很多烦恼都没了?
就像看完《西游降魔篇》和《悟空传》后我特别想发条心情: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一丝不挂,最初就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无所羁挂,内心清净了,而我们呢?都是杂念太多的人,心里都有蜘蛛网,错综复杂,离不开这个,离不开那个。
六祖惠能跟这个樵夫情况差不多,也是以砍柴维生,家有老母,无意读到了《金刚经》,他仿佛听到了召唤,毅然决定去修行,给母亲留了10两银子。
这境界。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时,恰恰是我们的想象力阻碍了我们更好的修行。
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越来越觉得佛家的一些戒律其实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那句很火的话:自律给我自由。
我也越来越觉得人需要修炼克制,我很怀念过去的自己,笑的是那么的单纯。生活,也让我学会了苦笑,傻笑,假笑。
现在的我,只有拿着手机对着屏幕给心怡的妹妹发信息时,才会露出那么单纯的笑了。
《悟空传》里的孙悟空取下金窟的画面是美好的,《西游记》里孙悟空是怎么戴上的金箍?
是被唐僧骗着戴上的,唐僧还特意试着念了念咒语,看看灵不灵。孙悟空为了防止他继续念咒语,曾经想过一棍子打死他。棍子还没落下,被唐僧发现了,唐僧急忙还击,念起了咒语。
他们俩压根就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孙悟空是瞧不上唐僧的,唐僧也讨厌孙悟空,都抱怨媒人,菩萨。
你咋给我找了这么个师父?
你咋给我找了这么个徒弟?
我觉得,这才是写书人的高明之处,企业老板跟员工是不可能一条心的,老板想的是老板的眼界,员工说白了,目标很明确,就是工资,没想过什么远大理想,公司爱发财就发财,爱倒闭就倒闭,关我什么鸟事?
我们很难接受真实,总喜欢粉饰,觉得师徒之间就应该一条心,夫妻之间就应该白头偕老,这一切都是愿望。
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有私心,一旦说出来,就不再是好人了。
以前爱看心理类的书籍,现在很少看了,为啥?
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