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散文哲思
从思考到行动,从行动到认知,一套不断优化的自我提升系统

从思考到行动,从行动到认知,一套不断优化的自我提升系统

作者: 放风筝的小黄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09:01 被阅读0次

    空知英秋在《银魂》里说:

    有些事,只有尝试过以后才会明白;还有些事,只有尝试以后并能坚持下去才会明白。

    每个人身处两个世界,一个大脑中的幻想世界,一个符合科学规律的现实世界。

    大脑世界用于分析,现实世界用于实操。

    阿里彭蕾曾说:

    这个世界并不怕十分冷静的人,也不怕十分疯狂人,怕的是那些用十分冷静的思维思考世间的一切,但是执行起来又非常疯狂的人。

    分析和实践之间如果有良性的循环,分析指导实践,实践结果反馈信息,进而优化分析,那无论在思维能力还是处理事物的能力上都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普罗大众,只会让现实的问题在大脑中巡回,而不去着手解决,久而久之,大脑会给它一个曲解的答案。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提到一个直觉启发法,它的核心观点是:当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

    所以,由于缺乏现实世界的“反馈”,大脑分析这一环一直在进行着有偏误的执行程序,进而形成一个个根深蒂固的妄念。

    冯唐有句解释“妄念”的话说:一个欲望挥之不去,需要别人来帮你实现,这就叫妄念。

    疏于实践往往会让人简化现实的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问题会按照自己想象的形式呈现,而自己恰好具备解决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在4G飞起、5G待发的网红时代,随便做场直播、发个短视频就能在网红红海中崭露头角、一飞冲天,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如今的网红产业,早已经是专业团队的天下,前有Papi酱,后有《陈翔六点半》。

    Papi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大一就开始兼职担任网络主持人。同年,还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出任副导演和女主角。

    大二的时候,在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健康时尚》栏目,负责前期编导及配音。

    后来,由于成绩优异,刚毕业的papi酱就受邀担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马路天使》导演助理。

    直到2015年,papi酱凭借敏锐的职业眼光,捉住短视频风口,在多个平台进行内容创业。

    而《陈翔六点半》的一众演员,陈翔、蘑菇头、闰土、毛台、妹大爷、球球、猪小明等,虽然每天演绎的是屌丝生活,但演员本身都是专业的。

    陈翔毕业于云南大学影视专业,闰土毕业云南艺术学院导演专业,云南政治部文工团曲艺队长,毛台云南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妹大爷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曾经出演过多部电视剧,比如《天龙八部》中枯荣大师,《福星高照猪八戒》中的太上老君,是为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从 2015 年初首支短视频上线,仅一年多时间,全网每月累积播放量达十亿次,同时,视频影响力排行榜中,数次击败当红炸子鸡 Papi 酱登顶。

    像这样的团队配置,一个业余的普通人如果能随随便便拉起一帮草根演员就能轻松超越,那才真是天理难容。

    “妄念”是造化对智人的诅咒,“尝试”才是不断进化的唯一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一直为自己不能培养一种好习惯而苦恼,早起虽好,但心脏会在闹铃响的那一刻开始诡异跳动,好像在告诫我别妄想早起,否则可能小命不保;曾坚持一段时间写文章,但是这个痛苦而没有成就的过程不仅让我郁郁寡欢,还让我的工作一落千丈。如是案例,比比皆是。

    后来看《微习惯》,决定从小事做起。然后就培养了一个几乎毫无意义的习惯:用左手刷牙。

    这个习惯养成以后,真正的内化于心了,每次刷牙都会不自觉地用左手。所以说,这个习惯培养的过程,唯一的意义是告诉我,习惯是如何培养的: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坚持行动。

    其实伴随左手刷牙,还有一项同步的操作是单腿站立,有什么用处已经忘记了,之前坚持过一段时间,自从摔倒过一次之后就没再“金鸡独立”了。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把它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小时候喜欢打乒乓球,每天下午放学都要打两个小时,周末早上一定去公园跟各色人物打个天昏地暗。即使后来好多年没打,只要一模球拍,还是不输当年。

    而小时候一直不擅长的,比如内向、不爱说话,现在依然是我的一大症结所在。我正视这一问题,但从未真正去解决,躲在舒适区无法突破。即使执行过一些方案,比如每天早上朗诵、练声,但总有些隔靴搔痒的意思,又因为坚持的时间短,没有什么进步,就不了了之了。

    行亦禅,坐亦禅。过往多年的行动坐卧、言谈举止、起心动念,塑造成了现在的我,就像编程一样,令行禁止,不差分毫。

    如果说我跟身边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我喜欢读书,对提升自身认知水平有着偏执的追求。

    读书的习惯也是小时候培养的。

    我二舅那时候收废品,每天回来我去他车上找收来的新奇小玩意儿,小齿轮,马达,只剩壳的玩具车,缺胳膊少腿的手办,然后就发现几本漫画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喜欢读书,有机会加入了一个网上学习社群。社群里有很多一起阅读、学习的小伙伴,更有优质的资源保驾护航,从“得到”到“混沌大学”,从“喜马拉雅”到“樊登读书会”,以及最新的电子书,探索人类世界奥妙的旅程,从这里才真正出发。

    前几天看《罗辑思维》的一篇文章,讲到一个民间故事。说有个财主几个儿子好吃懒做,财主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地里埋了大笔财宝留给他们生活。财主死后,几个儿子把田地翻了个遍也没找到财宝。反正地已经翻过了,干脆就种上了粮食。结果到了秋天,竟是一场大丰收。

    这个故事隐含着“有效行动的逻辑”:你先盯住一个未必正确的目标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意料之外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会纠正你之前的目标。

    所以先行动起来才是王道,然后关注行动过程中的那些心得感悟,时时纠偏。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默默无闻?是不是这个世界有什么诡异的潜规则我们没有发现?

    首先,努力本身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其次,每个人都很努力,你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也不会优于别人的努力。

    表面上的云淡风轻、游刃有余其实都是假象,劫后余生才是每个成年人的宿命。

    大多数人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勉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你默默无闻,无非是还不够优秀。

    著名的火鸡理论说:你只有优秀到令人望尘莫及,人们才会心悦诚服,承认你的强大。

    但是很多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这样欲拒还迎、犹豫不决,徒然地进行着自我损耗。

    曾国藩在《挺经》里讲了一个故事:

    老汉家里来客人,让儿子去集市买菜。时过中午,不见儿子回来,老汉着急出门找儿子,发现儿子挑着担子就在村口不远的田垄上,一个挑着货担的男子也在田垄上,狭窄的田垄两侧是水田,无法错身而过,两人相持不下,谁都不愿意退让。

    老汉问儿子: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

    儿子说:我早就回来了,是他不给我让路。

    老汉对儿子说:那你可以给他让路让他先过。

    儿子:我都走了一大半田垄了,他只要后退一小段就可以了。

    老汉对儿子说:那你先下到水田里,让他先过吧。

    儿子:我个子矮,怕把担子里的干货打湿了。

    老汉对货郎说:家里有客人在,等儿子送菜回家做饭,要不你先下到水田里让我儿子先过去。

    货郎说:我比你儿子年纪大,他理应给我让道,我才不会给他让。

    老汉:那这样,我下水田,然后你们中的一个把担子递给我,从另一人的肩下过去,我再把担子递还过去,好不好?

    说着,老汉就要脱鞋下水。货郎一看,老汉这么大年纪,也不忍心让他下水田,就自己下了水田,让他们先过去了。

    你看,老汉一开始想让货郎下水田,人家根本不答应,你是谁呀,凭什么听你的?后来,老汉把自己推到这个事件中去,要自己下水,承担事情的风险和责任,这才有跟货郎谈判的余地。

    这个故事是说,如果哪个时候你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你说的话没有人听,那是因为你是个局外人,你只能评论评论。如果想让自己有存在感,说话有人听,就需要躬身入局。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梁启超的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这句话如此决绝和悲情,它当头一棒,让躺在“道理殿堂”里装睡的芸芸众生心生悲凉,是承认自己不过是满腹妄念的小丑,还是坚信自己是“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的圣贤?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重量级拳王乔-弗雷泽曾经说过:“你可以制定一份拳击计划或者人生规划。可当比赛开始的时候,你就只能依仗自己的反应能力了。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在赛场上得到体现。如果你曾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偷奸耍滑,那在拳击场里明亮的灯光下,你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思考到行动,从行动到认知,一套不断优化的自我提升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nh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