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张艺谋一直很“好色”。
最初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量红色色块的运用,如火、似血,醒目也触目,有人说他拍出了中国美,也有人说他只是在丑化中国,让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加深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总之就是争议。
2001年开始,老谋子对色彩的运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中国,不仅有红色。《英雄》就是一部用色彩说话的电影,红色的热烈,白色的敏锐,蓝色的智慧,黑色的压抑,各种颜色带着使命出现在影片中,欲说还休,欲盖明彰,让人们看到颜色背后明显的隐喻。同样思路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明黄,《十面埋伏》中花纹繁复的金色和养眼的绿色,加上大场面、大制作,让许多人一度觉得张艺谋就是形式主义的拥趸,他的电影一定要在电影院去看,纵然看不懂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对颜色的偏爱的执着路上,《三枪拍案惊奇》绝对是个意外,不过,也可以看做一种必然,物极必反,这部电影妄图把喜剧加惊悚加古装加什么什么都融于一炉的贪心使得电影的内容和它红配绿的形式一样生硬刺眼。这或许可以算作张艺谋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在一部影片中面面俱到,是一种愚蠢的贪心。或许张艺谋也意识到这一点,再后来的影片中,看到了更多的断舍离的痕迹。
后来的张艺谋放弃了以视觉冲击力吸引和讨好观众的路线,越来越将对人性的刻画注入到电影中,色彩也变得柔和而深刻起来《山楂树之恋》粉《归来》灰再到这一次《影》的黑白,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终于从极繁到极简,实现了大道至简的高境界。
《影》大道至简,万千可能
影片中大量黑白的运用,一度以为是显示屏出了问题,加之与情节相符的气氛设定,连同人物身上仿佛流动的泼墨花纹,影片始终没有出现清澈的白,或者纯粹的黑,这种感觉如同运转的太极,黑白两色的流转造成黑与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动态的不确定性才是人性,才是现实。这一次,张艺谋终于突破了感官的限制,把人们带入了人性的世界——这里黑与白永远存在,却又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亦真亦幻的影与身,虚虚实实的权和谋,当人们以为看懂了,电影就翻出新的可能和反转,犹如进入了一个迷宫,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拐角究竟是路还是墙,是啊,人心就是这世上最大的迷宫。
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这样的阴阳流转中,一瞬间,有一百万种可能。
《影》大道至简,万千可能 《影》大道至简,万千可能
《影》的结尾小艾惊恐的眼神勾起了人们无数的遐想:她究竟看到了什么?
都督可以给自己找到“影”,沛国主公就不可以吗?所以有人推断,小艾看到了另一个沛国主公——那才是真正的沛国主公。当然还有可能是看到田战忠于国主杀了“影”,又或者田战被杀,或者“影子”境州和田战达成默契,影子登上王位,田战成了都督,开始新一轮的权谋争斗……
开放性的结尾是张艺谋给观众的留白,因为空白,所以有无限可能。就如断臂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所以成就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部影片看完,发现一直没有白天,或许是有的,但是大雨倾盆而下的日子,天是铅灰,世界是阴郁的,连同人的心也是灰暗的。影片中的人,都活在权谋中,那是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连黑白的分明都是奢侈,人性永远在争斗,剧情永远在反转,变幻莫测的是剧情更是人心,上一秒言笑晏晏下一秒兵刃相见,谁都可能杀死谁,谁都可能背叛谁,居高位者疑神疑鬼,处卑位者鬼鬼祟祟,隐秘的天坑和无人的大殿中发生的那些事,没有谁是无辜者,谁死了都是罪有应得,谁活着都是苟且偷生。
刚烈的青萍死了,沛国主公和亲的虚招却成就了一场实打实的悲剧,她的死也为田战的选择埋下了新的伏笔,玩弄权谋的沛国主公和大都督都死了,眼前的“影”成了名义上沛国最高的统帅,但事实上最高的统帅是田战,他会怎么做?将错就错,从此,自己成为这国家最具实权的人,还是当众揭穿以告慰青萍在天之灵?
这一幕电影中的小艾看到了,我们不知道。
活着的小艾也是纠结的:她是这场权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和大都督琴瑟和谐是真的,和影子产生情愫也是真的,当都督选择启动“影”而自己退居到黑暗角落的时候,曾经的都督就已经死了,可是,又借着影子活了过来,所以,小艾怎么办?是当一个秘密的守护者还是揭穿者,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
《影》大道至简,万千可能
影片就在这样的悬念中戛然而止,张艺谋只是给我们切了一个横切面,生活仍在继续,权谋永不停止,黑白的流转是人性善与恶的流转,在这里孕育一切,在这里寸草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