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冗长的史诗巨片拆开来大概可以列N个小标题,比如“克丽奥佩脱拉借凯撒大帝华丽上位”“克丽奥佩脱拉与她的忠仆情人安东尼”“克丽奥佩脱拉与屋大维间不可说的秘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终结者——克里奥佩特拉”“屋大维继承凯撒遗志开创罗马帝国时代”“克丽奥佩脱拉与屋大维娅——淫娃与白莲花斗法”…………
古埃及自亚历山大之后的托勒密王朝是姐弟共治,但克丽奥佩脱拉明显处处掣肘,最后命令自己的仆人将自己裹在地毯里送至凯撒面前,以此作为契机开始她与凯撒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依靠凯撒和他身后的罗马力量,成功独霸埃及王座。
为了牵制凯撒身后的罗马力量,她甚至为凯撒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凯撒里奥,这个孩子诞生的最初目的大概是他娘用来和他爹所在国家谈判的筹码。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埃及女王豪掷万金在罗马地盘上来了个盛大的见面会,身着金缕衣乘坐狮身人面像缓缓经过罗马城门来到凯撒面前,俯首作小女人状。
埃及的富庶描绘了她深蓝色眼影下的睥睨,凯撒的扶持浇灌了她眼眸中的霸气,她的前半生在凯撒身上押上所有野心豪赌一回并且赌赢了。
很遗憾好景不长,凯撒尚未能够统一罗马便被暗杀,克丽奥佩脱拉借凯撒之手统治罗马的野心也未能最终如愿。她非常明智地连夜离开罗马回到埃及。
至此,埃及女王与凯撒大帝的故事基本就结束了。感觉两人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政治合作而不是最基本的男女情爱。
咳,两个小时过去了,电影还有下半段,女王的忠仆情人安东尼先生闪亮登场并且华丽丽地游走在女王的浴池和女王的……床之间。
安东尼先生在这个女权色彩浓厚的影片里非常弱势,在重大决议上十分优柔寡断让人恨不得上去甩他两个大耳光。安东尼的支持阵营基本上在他离开罗马去往埃及女王的温柔乡后土崩瓦解,但他在埃及只是女王的情人,调用兵权还必须经过女王本人,也是非常挫败。因为对手屋大维十分擅于权谋且在兵法实用上非常诡道,又因为女王始终拿凯撒的标准来衡量安东尼,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对比之下巨大的落差给予了安东尼无法言喻的压力,再者安东尼本人可以说是很好的部下或者是很好的执行官,但谋略不足决断不够,综合起来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都只能是败仗。
雪上加霜的是最后一次海战,女王竟然在战败之后让船驶离了军事地带,这一下安东尼心神溃散,只知道追着女王的船而去,对自己的部下士兵不闻不问,也对眼前的战事无暇顾及。女王的离开表达了她对于安东尼战败的失望和对于自己的期待落空的萧索,之后在大殿上失声痛哭说以为安东尼死了才驾船离开的表演纯粹是扯淡。
但安东尼真的是一路追随女王,从一开始女王驾船在罗马港口停留一夜,要求安东尼亲自去求她给予财政支持,到最后女王将自己藏在寝陵中为躲避屋大维的追杀,安东尼都希望能够陪伴在女王身边,最终死得其所,死在女王怀里。
克丽奥佩脱拉前半生因为凯撒成就了女王的帝位,后半生想要培养安东尼成为凯撒却不想遇上了痴情种可以为了美人舍弃了江山。江山和爱,她都有了。除了未能完成一统亚历山大的野心,基本也可以说没什么遗憾。
最后死于蛇吻,也真是种非常埃及女王的死法。死前还命令女仆给自己穿上当初在罗马见面礼上穿的金缕衣,传话屋大维要求与安东尼葬在一起。求合葬这个要求让人觉得女王可能真的,还是爱过安东尼的,她带着凯撒的金币三年,最终也没有要求和凯撒合葬,而且埃及对于丧葬似乎有一种庄严肃穆的精神仪式。
高贵的女王,传奇的一生,她的死,也终结了短暂的托勒密王朝。正如她的霸气言论:埃及就是我,我就是埃及。
好了,电影说完了,来说说演员,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分别是克丽奥佩脱拉和安东尼的扮演者。
看完电影通常会觉得“哦,这个演员很nice”所以会去找找演员的信息,然后,这两位又让我看了部电影……大概类似于“历经8段婚姻,玉婆终难忘伯顿”“伯顿临终不忘挚爱——伊丽莎白泰勒”之类随便写写就能上八卦头条的。
可能对比其他作品来看,伊丽莎白泰勒这部《Cleopatra》算不上上品佳作,但我始终觉得她就是克丽奥佩脱拉,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妖艳有之,魅惑有之,野心有之,但是同时,渴望爱也渴望被爱,玉婆年轻时,是真的演出了一位真实的埃及女王。我不太明白翻译过来为什么要叫作埃及艳后,她是王而不是后,她也是一位美丽的王,而不是传说中的艳后。
伯顿的安东尼和泰勒的女王相比确实是逊色了不少,但这部影片原本就是以女主为轴心,伯顿演绎出了一位非常好的情人,温柔体贴事事以女王为中心。
常言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泰勒和伯顿因为《Cleopatra》结缘,而后经历了十年婚姻,离婚,又复婚,四个月之后再次离婚,相互折磨了22年。他们现实中的人生可能有一部分折射了这部戏,因为爱而结合,因为太爱而分离。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奢靡浮华的一生在时间的沙漏里绽放了盛大的烟花,最终消逝于虚无的暗夜里,留下了无数让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八卦。
可能连女王,或者连玉婆也无法说清楚,自己究竟爱过谁,又被谁爱过。
是谁说,参不透红尘,望不穿情字,众生皆苦,苦为情生。
p.s.1.我始终觉得,用东方思维来理解西方文化会有一种滑稽的结果,因为很多文化差异让人无法理解。而且西方的爱原始而冲动从公元前就能够上演看对眼就能滚床单的戏码,东方的爱却总是充满了禁欲和作,贞节牌坊、三从四德、列女传等等都是困缚女子的精神枷锁,欲拒还迎、欲语还休、爱在心底口难开都是作。但是文化使然,西方文化就是yes or no,简单粗暴却直接有效,东方文化绝对能给你叽哩哇啦之乎者也一大堆最后也没能整个所以然出来。可是东西方文化巨大碰撞的信息时代,含蓄并不是什么好事,会错失工作机会,错失你的情人,错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我们无比向往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人家古埃及人公元前就做到了好吗!!!(不过人家是女王,也不具有普及性..........)
p.s.2.今年元旦和小蛮去南博看法老王展,听到讲解里说到克丽奥佩脱拉的时候我两毫无反应,等听到“传说中的埃及艳后”字眼的时候我两互相对看了一眼,然后兴致勃勃地扒到橱窗玻璃上去看,看完之后的感想是“挺清秀的嘛,不是埃及艳后吗?”,非常疑惑。传言流传了千年,尼罗河畔的水流逝了上千年,谁还记得谁是谁的谁,谁又真的能够印证传言里的是是非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