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儒家”,也即是我們所谓的:新儒家,(即:新儒家)已经不能算是严格意義上的:孔子儒家了。
严格意義上的孔子儒家,按照百分比表示,那我們今天学的“四書”、“五经”中的當事人們,譬如:孔丘,譬如:颜子,譬如:曾子、子夏......等等,這些人們,應是100%的孔子儒家。他們是我們今天学习的“四書”、“五经”當中的‘核心人物’,既:孔子,与其:直传弟子。
這些人,既:孔子,及其直传弟子們,是:我們今天‘认知’的‘儒家’的最高点,是“纯度”最高的儒家,是我們今天,僅能通過“四書”、“五经”上面才可以认知到地:‘儒家’的最高峰。我称他們為:“初儒”。
即:“初代儒家”。雖然,儒家也不是孔子的“发明”,即:孔子以前,也并非没有儒家......但,孔子的出现,确實是譲‘儒家’能:发扬光大的,一個重要“楔子”。
道理是這樣的。没有孔子,我不知道會有誰‘发扬’儒家......也许有,也许没有。
我不知道。但,如果時代需要‘儒家’延续下去的話,那即便没有這位孔子,也一定會有“另一位孔子”。因為,這是:時代的需要。
所以,“孔子”,也只不過是一個:‘表征’而已。
實際我們都是:走過场的“演员”,為达成使命、达成任务奔走呼号而已。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時代需要儒家,故,孔子被推上高點。
我們今天看到的“四書”、“五经”,實際有多少是孔子説的,有多少不是;以及,説是:孔子究竟説了些甚麼,孔子一生究竟都做了哪些事。
這些,我全都不知道。我能看到的,只有我手边有的“四書”、和“五经”,我手边的《論語》版本,封皮上畫着一個“老人的像”,翻开之後,里面寫了很多“子曰”开头的話;僅此而已。
除此之外,我對“儒家”,几乎一無所知。而,我們新儒家‘学’的,以及説是:未來解构,和論述、証明的......等,也僅僅只是這些:“子曰”、或“孟子曰”......等等,等等所开头的話。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這九本書,既:“四書”、和“五经”里头所述的文字,究竟涵盖了“初儒”(既:孔子,及其直传弟子們的“初代儒家”)所学知识量,以及,説是:叫做‘修养方法’地多少,那我就不知道了。
對“初代儒家”的理解,目前只能通过文献、以及历史典籍作為参考,和對照。
像是“六艺”當中的:‘禮’,‘乐’(即:古乐),‘射’,‘御’,还有‘数’(既:数术),這些想学,却都很難找到合适的路径了。
所以,今天的“儒家”,也即是我們常講的:新儒家,新儒家,只是站在过往曾经辉煌、光辉的儒家地建筑的残垣、断壁上,凭着那“四書”、“五经”中:仅存的线索,對过往这栋‘儒家建筑’地辉煌,与璀璨,进行猜想,与解构罢了。
今天的新儒家,和“初儒”比起來地話,大概,也仅剩下百分之八十了罢。
道理是這樣的。我們今天(既:新儒家地今天......)只能:解构。
既:通過對于文献、书籍(既:“四書”、和“五经”)的整体通讀,具体讀多久,讀几次......視個人情况而定,没有具体的规则,因為,起码我個人是:為己而学的。没有人逼我(既:没人“逼我”学儒......和成為一位:新儒家),没有人强迫我,我‘学’(既:学儒,学“四書”、“五经”)全凭自愿,所以,我不會自己骗自己,因為学儒對我個人而言,完全是:愛。
自己愛的事儿,没有必要去欺瞒自己。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四書”、“五经”讀多久,讀几遍,确實没有“规定”。
你‘為己而学’的話,你哪块儿不明,哪块儿不行、不懂......等,你自己没数吗?如果你真愛学儒地話,真對学儒感興趣,對“四書”、“五经”感興趣地話,那你一定會‘為自己’想办法去弄明白。
道理是這樣的。在做到對于己所学的内容、以及叫做:“教材”(既:“四書”、和“五经”)做到:心里有数,之後,便要通過這些片段的线索,开始我們的:推理論证了。
道理是一樣的。这個過程,以我個人的经验,和认知,這個:既‘推导、推理論証’地過程,离不开寫文章這種行為方式。
道理是這樣的。我們通過寫文章,将“四書”、以及“五经”上面的:‘片段性的线索’,及‘只言片語’用我們自己的語言,组织、和联系起來......
這樣做以後(既:用‘寫文章’的方式,及我們自己的語言,将“四書”、“五经”中的‘片段式的句子’、和线索......联系起來,之後......),我們所得出的結論,既:文章的‘重要所得’、与‘重點所在’,那才是属于我們自己的:道理,与結論了。
而後,再用這‘新得出的道理’,新‘証明得’的道理......去指导我們的生活、实践(既:寫文章),反复循环,笔耕不辍。
這是我們新儒家的:行為逻辑了。
道理是這樣地。解构,绕不开寫文章、寫論文......而,我們今天的新儒家們,也只能解构,只剩解构了。
這(既:解构,寫文章)是一個今天有志于学儒,和了解儒家思想,以及對于儒家的核心精神(既:理性為何,以及為甚麼要守规矩......等)感興趣的人进入“儒门”的:必由之径了。
1.
道理是這樣的。我們今天的新儒家,已经是站在过往儒家地‘残垣断壁’上,遐想,与浮想联翩了。我們能做的,也只有通過寫文章,通過己之:文采,來试图驾驭、理解“四書”、以及“五经”。
靠自己(既:今天‘学儒’)。靠自己(既:凭借己之文采,以“四書”、“五经”中的道理、以及线索进行文章创作、解构性寫作......),也未必能占尽這80%。
2.
何况是:“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出自《中庸》)的人呢。
那就离理性很遠了。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八月十六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