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文艺课》
【第一课】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实施爱的教育
因材施教,意思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志趣、能力、认知等方面差异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语出朱熹《论语集注》:“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清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正式概括出“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说起“因材施教”,就必须从孔子讲起。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教育主要有三大贡献:一是创办私学,惠及平民,提出“有教无类”;二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三是倡导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因为有教无类,才需要因材施教。也正是因材施教,才真正保证了“有教无类”的有效实施,才充分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研究学生的施教的关键。教师应先对学生量体裁衣,而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做到教亦多术。
对于“因材施教”,许多教育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矛盾吗?而我认为,因材施教和公平教育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论点引用刘丽《论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摘要)
因材施教的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今天,教师们仍需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现在,我们在“因材施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出了“因性施教”、“因龄施教”的教育理念。这些思想对于教师、学校、家长、社会以及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2022年4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