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倚朱阑,画楼缥缈

作者: Minna_Qian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19:48 被阅读312次

我静静倚靠着朱阑,静静望着远处朱红色镂空雕刻的画楼,近处精致的朱阑本是一景,远处别致的画楼更是一景。我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写着江南,明艳的,淡墨的,轻妆的,浓抹的,倒觉得江南如俄罗斯娃娃一般,一个套一个,怎么也套不完。


        十一假期,热门景点大多都是人头攒动,我着实不敢恭维,去一些冷门小景点,虽然景色略次些,但是却能慢慢走慢慢拍,没有太多的路人甲乙丙丁争相入镜,倒是能拍些纯粹的江南风光。

        近年来,很多古镇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翻修整修新建,大动干戈,倒是的确恢复了一些朱阑碧水,白墙黑瓦。很多人嫌弃新漆的锃光瓦亮,过于簇新华丽,失了古韵。我倒觉得,这不失为一种明艳的还原,静静倚靠着朱阑,静静望着远处朱红色镂空雕刻的画楼,近处精致的朱阑本是一景,远处别致的画楼更是一景。拱桥下的汩汩碧水只有衬着这饱满的朱红色和对比鲜明的白墙黑瓦才显得灵动而古韵潺潺。时光总是不停息地流动,古韵本是包含历史感的昨日的人文景观,而今日的添砖加瓦也终会成为历史,成为日后人文景观中的另一番古韵。 

        我家附近有一条古街,虽然很短,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街,原汁原味的狭窄青石板路,两侧黑砖垒砌的平房里住着年过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人,有开了数十载的理发店,也时常有老人拎着鸟笼遛弯,或是三五成群簇拥着打麻将。所有的房屋里都几乎没有装饰没有粉刷,略显破败,数十载只剩下几片几片掉落的墙皮和一层一层积累的尘埃,和丰满充实的风霜沧桑。我不知为何这条古街不曾被拆迁,也不曾被翻修,更不曾被重建,对比着周围大片大片粉刷一新的商铺,只是格格不入地维持着原貌屹立不倒,不曾有人搬出,更不曾有人搬入。我几次三番辗转着想去拍摄记录,可总是担心持着相机的自己的出现会扰了这数十载乃至数百载的宁静与安然,毕竟这不是旅游胜地,更没有旖旎风光,于是我总是望而却步。大约,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要是被标上“旅游景点”这个标签的地方,我身处其中,持着相机便总能心安理得许多。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我想着,我还是先做个恬淡平静的过客,拍下一些带着淡淡情感的照片,就像淡墨色的烟雨江南,过眼云烟一般,美丽而淡漠。


苏州张家港恬庄古镇

        这是我家附近近两年新开发的景点,仅小有名气,适逢十一假期倒也热闹非凡,人流量正好适宜。

        这边的人家都采用古色古香的镂空格局,朱红的窗框,朱红的灯笼,炭黑的瓦片,洁白的墙壁,新建也好,翻新也好,总是一番古韵在其中。


        我甚少看到这种复古的木质结构,粗糙的质感更添了些许沧桑之感。现代化的玻璃映着蓝天晴空,时而是孔雀蓝,时而是天水碧,时而是瓦蓝色,又衬着鲜红的灯笼,时而是烟粉色,时而是藕粉色,时而是玫粉色,比起赤裸裸的衰败颓然的古风,倒是色泽缤纷,变化多端,显得更为时尚倩丽。大约古风增添些现代化元素,反倒更显活力。


        这栋楼黑白分明,棱角分明,只些许几个红灯笼点缀,我拍摄时,只觉好一派淡妆素裹,几乎素面朝天。女要俏,一身孝,这楼倒像是个白衣飘飘的江南女子,柔美可人。


        这栋楼,朱红,炭黑,纯白,倒是把江南特有的色调全部融了一起。


        我拍摄这张照片时,只单纯觉得绿树映着朱门,红绿相间相配也别有一番生动气息。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红色和绿色都成了难得的渐变色。


        我很喜欢拍摄这样的院子,这样的厅堂,没有一个人影入镜,阳光强烈得有些耀眼,融了些金黄色,朱红色的镂空门窗被映照得更加明亮鲜艳。


        我一直很想拍摄这种几重门的格局,景墙相融相应,无奈热门景点入镜的甲乙丙丁过多,冷门景点却又难有此景致,偶得这张照片倒也还算满意。


        粉梅点缀着横平竖直的镂空格局,大约很多人觉得是假花,也就寥寥瞟上一眼,可我觉得相配甚宜,假作真时真亦假,镜头下是美的,又何必计较真假。用假花做装饰,亦饱含着装扮人的几分真性情。我拍的是假花,用的确是真情。


        我隔着镂空的建筑风格向外望去,碧藤绵延,红花点缀,蓝天绿树黄砖,白墙碧水人家,江南人家望江南,好一个俏江南。


        我甚少能拍到这样整排的黑砖白瓦的水上人家,且廖无人烟,朗朗晴空,湛蓝无比,天空像是油画里饱和度满满的调色盘,而人间是幅恬淡沉静的水墨画。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这原是一首不出名的小诗,配上我拍摄的这幅图,十分适宜,朱亭碧影,白墙绿树,相映成趣。


无锡江阴长泾古镇

        这个小古镇是去江阴玩的时候偶然路过的。算不得热门景点,故而十一假期人也不多。

        典型的青石板路,一派古街样式。我爸妈说他们小时候便是类似这样的路,现在倒是四处寻着买着门票去走儿时的路了。大约也是年代感赋予了历史建筑价值感。


        街角圆弧型的建筑总是最得我心。英式如此,中式亦如此。也许古时也有这样的阁楼,也许在不同年代同一个时点里,同样的阳光下,朱红色窗棱边,小轩窗,正梳妆。


        这两幅算是我真正拍全了小桥流水人家。只可惜虽然避得了甲乙丙丁入镜,却避不了背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镂空窗棂中鲜红的福字,我总感觉是最有中国特色韵味的,虽然早已用现代化的玻璃取代了曾经的窗纸,但看见这样中国红的福字总能想起过年时的热闹气息,想起那一张张贴福字时的笑脸。


        这样的深深的小巷子总是很难遇见也很难拍好,我总想着,大约真要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时节里,遇上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淡然走在这样细长细长的雨巷里,才方能拍出这巷子的江南韵味。


        其实我挺喜欢现代化的玻璃装饰入古韵里的,总是能把古色古香里略显衰颓的感觉映照得瑰丽多姿。拍摄这张照片时,一侧的门窗里偏青色,另一侧的门窗里偏红色,中规中矩的对称感之间又添入了一些不对称之感,真实而灵动。


        这边的古街整体感觉更旧一些,也许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许是故意为之,墙体间斑斑驳驳的木痕显得沧桑感十足。大约古镇古街也总是有年岁之分的吧,就如老者脸上的皱纹,有刀刻般沟壑纵横的,亦有涟漪般斑驳起伏的。


        记得曾读过一句诗:

我的笔

再也写不出江南

只好说

江南,你是可爱的瓷娃娃

再写

就碎了

        我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写着江南,明艳的,淡墨的,轻妆的,浓抹的,倒觉得江南如俄罗斯娃娃一般,一个套一个,怎么也套不完。所不同的是,拿出一个,剥开一层,看似每一个除大小之外别无二致,实则不同地不同时都是不同的韵味。


本文图文皆原创,严禁盗图,违者必究。PS: 但是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哦~~

相关文章

  • 静倚朱阑,画楼缥缈

    我静静倚靠着朱阑,静静望着远处朱红色镂空雕刻的画楼,近处精致的朱阑本是一景,远处别致的画楼更是一景。我一次次小心翼...

  • 倚画楼

    明月当空倚画楼, 风水楼台月临丘。 几许夜风青云动, 不望伊人望野楼。

  • 七绝·无题

    幽人倚阑明月夜,缥缈云中不可寻。 往来多少风流事,独与天涯一片心。

  • 《近衷情近·雨晴气爽》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木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

  • 倚阑远望

    读经典,写经典。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 欧阳修 裴洪顺书 隶书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

  • 【愁倚阑】

    菩萨到,阎浮提,有慈悲。却看阿谁曾未解?淫怒痴。 料得骄慢狐疑,多生碍,慧少不知。照破余愆谁与我?都往西。

  • 春节快乐

    春风乍暖日尤寒, 节到钟声醉舞欢。 快马急蹄游子怯, 乐观父母倚朱阑。

  • 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不再愁无际,不再黯然情绪不再未饮先如醉,对夕阳的光也不再脉脉朱阑静倚雨晴气爽的时候我们习惯伫立江楼把目光望远江水澄...

  • 晓 梦

    暮雨点清秋,潋滟逐水流。 晓风入梦处,拂帘空倚楼。 清浅寒凉夜,残月朱阑旧。

  • 归去兮

    独倚朱阑梦婵娟,红袖添香伴夜寒。 无可奈何心上事,断肠遥寄盼君还。

网友评论

  • 蘇子木:用的什么软件修图
    Minna_Qian:@苏_子木 嗯嗯,手机版MIX不错的,PS也有手机版,方便些
    蘇子木:@Minna_Qian 我去试试
    Minna_Qian:@苏_子木 我一般用MIX加photoshop
  • 布谷鸟S7:我家也挨着一个未曾开发,甚至有些破败的古街,每每看到这些水乡古镇总有种水乡人特有的情感。
    Minna_Qian:@布谷鸟S7 对的,既希望它保留又希望它可以通过重建获得些新的生机,却又害怕慕名而来的游客毁了它原有的古韵,总之也挺矛盾的。
  • 至简从心:喜欢这样黛瓦粉墙的感觉。
    Minna_Qian:@至简从心 嗯嗯,我也是,百看不厌:smile::smile:

本文标题:静倚朱阑,画楼缥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nq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