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别离》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中考”、“低龄出国”、“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等话题纷纷被人们热议。看着剧中的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也引发了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未来学业生涯的焦虑。这个世界有一种美好未来叫做“父母心中的美好未来”。在《小离别》这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的台词,也是很多家长关于美好未来的底层逻辑“进不了年级前一百名,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这一辈子就完蛋了……”。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就变成了考进年级前一百名——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美好人生……。
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首先这个看似环环相扣底层逻辑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并不是幸福人生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多元化,而我们却还在用“简单和僵化”的逻辑捆绑孩子的成长。忙于随大流跟潮流按照所谓“单一标准”的成功模板驱使孩子去追赶,让孩子去过持续让别人有成就感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要对这些社会上流行的所谓“成功逻辑”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学些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知己知彼,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成长目标,让孩子能够元气十足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和前行。
在《小别离》这部电视剧中我们能够看到三组家庭的父母们都竭尽所能地爱孩子,可是孩子都接收到他们的爱了吗?当他们费尽心力为孩子谋划未来的时候,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爱和规划都要从了解孩子开始,否则都是拧巴着事倍功半的前行。
生涯规划“三叶草”这个工具告诉我们当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孩子的优势,通过刻意练习不断精进,并持续兑换价值后孩子就能形成学习和成长的正循环。就像剧中朵朵在写小说这件事情上就形成了三叶草的正循环,感兴趣—持续写作----不断收获正面反馈。而方圆夫妇最需要做的是如何能够把这种正循环迁移到其他领域,本来周佳成的英语辅导已经成功开启了朵朵英语学习的兴趣,朵朵已经开始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惜父母太急于在成绩上立竿见影,人为的阻止了朵朵英语学习的“三叶草”循环。而后来朵朵和小宇备战托福和国外中学入学考试,也是因为家长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愿景,才开启了他们的洪荒之力。其实孩子们不怕痛苦就怕痛苦的没有意义,不怕受累就怕累的没有价值,家长们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了解他们的优势,并及时的价值反馈,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我,并试着用三叶草的工具,让孩子不断形成兴趣——能力——价值的正循环,就能释放他们的洪荒之力。
2、生涯访谈帮助孩子“知彼”,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也和《小别离》中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学校有一种“托付心态”,我只要完全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一切为考重点学校而努力就可以了。我们对于孩子未来要面临的学业环境和职业环境大都来源于自我过去的经验或者他人只言片语的碎片化信息。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你以为的你以为,真的是你以为的你以为吗?”就像文洁在剧曾经很自信的说“我考过中考和高考并且考的很不错,我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可是你十几年前的成功经验真的还适用于现在的孩子吗?我们拿着十几年前的地图,怎么能帮着现在的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呢?
“人——事——网——书”是我们和孩子一起了解他们即将要面对的外部世界的途径。而家长们往往习惯从网上或者书上找答案,可是网上的信息纷繁芜杂、真假难辨,书上的信息也多有时滞性。因此假设你准备让自己的孩子出国读大学,最佳途径不是问百度或者从《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类似的书中找答案。而是应该力所能及找几个和自己家孩子情况类似,比自己孩子早2-3年出国读书的学生那里去咨询,详细做生涯访谈了解国外学校的具体情况、他们招生的具体要求及未来学业发展需要的具体事项。由此可见《小别离》中的周佳成并不是朵朵适合的访谈对象因为她们年龄差距较大、本土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作为国际学生去留学的朵朵还是相差甚远的。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关键期和转折点家长都可以试着“跟人学”的方法找到“圈内人”、“当事人”做深入的生涯访谈,帮助孩子了解真实的学业环境,这样孩子才不会“雾里看花”,而是能刷到真正有含金量的“经验值”,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
3、制定合理的生涯目标,和孩子一起扬帆起航
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孩子才是自己这架飞机驾驶员,父母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我们是协助孩子来驾驶飞机,而最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孩子自己。我们既不能放任孩子的成长,也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是个用爱陪跑给孩子力量的人。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梦想以及他们期待成长为的样子,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成长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一场生涯幻游,脑海中去构想一下当孩子30岁时样子?双方真诚沟通彼此的期待,在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我相信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都和《小别离》中的父母一样把“希望孩子是个快乐和健康的人”作为长期目标。虽然家长们的长期目标一致,但是实现路径却可以各有不同,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也可以因人而异,特别提醒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量力而为,没有必要向剧中琴琴妈妈那样孤注一掷,如果完全牺牲父母的幸福,孩子在前行的路上始终背负这份情感的重担和愧疚,她也很难真正的幸福。因此适合的能负担的才是最好,成功和幸福没有标准化路径,每个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为幸福快乐而成功的人。
相信一千个人看《小别离》,会有一千种不同的领悟。在这场渐行渐远的送别中,希望更多的家长学习一点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更好的去陪伴孩子,让我们的爱成为补药而不是毒药,让这场青春的别离能够从容而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