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草堆

作者: 乡土辣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08:49 被阅读0次

    我在九、十岁时,每天放晚学后,喝过一碗清稀的米粥,然后就和几个小伙伴们挑着和自已差不多高的竹篮,不是到田垌去扯稻根,就是到路边扫树叶,尽力为家里补充燃料。

    十一、二岁后,星期天就要与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到距家三、四里外的大歇岭打草担,肩挑着比自已体重还要沉的草捆,踉踉跄跄地回到家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集体经济的时代,为了让家家户户都有大草堆,每年农历九、十月后,邻近几个村的各个生产队就要绿续放假,让群众上山打柴割草准备一年的燃料。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草地,不得不到离村七、八里外的八仙岭去割草。八仙岭有连绵至黔江河边的群山,山坡山涧,全都是比大人还高的草地。

    十三、四岁后,到了冬季,无论是星期天还是寒假期间,都会被叫上跟随父母、哥姐们进山割草打柴。随穿着破旧的解放鞋、草鞋、甚至赤脚的村里人,每天都要行走在布满乱树杂草的崎岖上下山路中。不少人是边走边喘息,有时候还不得不停下来用衣袖抹去额上的汗珠。

    站在八仙岭山顶上举目四望,远近各个高低山头,无论是草花飞扬,还是一片又一片只剩下寸长的枯草根中,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在弓身低头割草,以及一堆堆晒干码好的草堆,这些草堆正在等待人们搬运。

    在各条崎岖的山间路上,一个个缓慢地挪动着脚步的身影。正在把晒干捆好的草一担一担的担到八仙岭顶后,才能把草捆拖下山脚。每次挑着一担比我体重还重的草捆,走在几乎全是上坡的崎岖小道,百十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次,我累得直想哭。但是抬头看着山路上两大捆草之间,挟持着身形瘦小的母亲,正在我的前方缓缓地负重前行时,我用破旧的衣袖抹着脸上不知是汗还是泪的液体后,又无奈的重新让那条坚硬的扁担压上肩,我纤瘦的躯体,又在两大捆草的裹挟之中艰难挪步。

    为了能够把草捆拿回家,村民还需要将搬到山顶的草捆,十捆八捆草地用大麻绳紧紧的串连成草排,然后才能把草排从陡斜的山面拖下山来。

    在陡斜的拖草路中,常会发生一些人跑不及草排而被草排压伤的现象,或是一些体弱力单的人,在很陡的地方上掌握不好草排的方向,让辛辛苦苦串连好的草排滑下旁边的山沟下。

    当人们艰难地将自家所割的草捆运到稍平的大山脚下后,集体生产队会按每个劳动力一牛车或两牛车(每牛车可运草二十捆左右)的配额将草捆运回家。超过配额的柴草,就全靠人们用肩膀,一担担挑着走七、八里山路。一个农家,每年都需要准备数百捆的柴草,(每捆四十斤左右)才能基本维持一家人生活所需的燃料。

    无论是山上的草堆,还是家家户户屋旁的草堆,在多年前曾是农村特有的风景。在过去的千百年里,草堆一直是农家财富的象征。草堆越大,说明家里养殖的禽畜越多且家中日子殷实。

    大约在1995年前后,我家买回一个电饭锅,开启了煮饭不用草的生活。此后家里的日子一年年的见好,又用上了液化气灶煮菜,喂养的几头猪也打破传统的煮潲方法,采用生菜喂养。2010年开始使用液化气热水器,2011年,安装使用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电热水器。几年前家里就基本告别了烧柴烧草侍弄日常生活的日子。

    电饭锅煮饭、电滋炉火锅、电沙煲煲汤、液化气炒菜、夏天空调、冬天电烤炉......贴着瓷砖的灶台被擦得亮铮,浴室里,一天二十四小时自动变温的电热水器、液化气热水器,时刻恭候着家人使用,这些科技用器几乎都成了本地普通农家日常居家必备之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民屋旁的草堆开始逐渐变小,直至完全消失。村里二十岁上下的青少年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草堆”,更无法想象数百捆干草堆起来是什么模样。

    闲时独自站在自家的楼顶,面朝西望,几公里外的八仙岭各个高矮山头,便清晰地映入眼帘。曾经令人恐惧又无法抛弃的山岭,近年来已经被种上了速生桉树,粗壮挺拔的速生桉林让所有的的山头一片苍翠。以前被村民们的汗渍、泪渍浸润过的山路,现在已经被厚厚的树叶和无人捡拾的枯树柴枝覆盖起来。

    这两年,政府对农家使用省柴灶每户补贴七百元,让愿意做省柴灶的村民报名,这样的好事,若是在数十年前家家户户嗑破头皮都想要得到,现在在村里却遭到了人们的冷落。至使有少数人家做了省柴灶,平时也是很少使用,在厨房里只是作为一种怀旧的摆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了的草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s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