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友友数量不多,屈指可数,但根据平时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当然这些在瞬间形成的印象可能不准确),发现在我的友友中正在或曾经做过教师的不少,还有部分友友的父母、配偶是教师。
细数一下,竟然有23人之多,占我的友友25%,蔚为壮观!
在古代,哪怕是近现代,奉孔子为祖师爷的教师地位还是挺高的,所谓“天地君亲师”是也,他们常常是“坐西席”的,极受尊崇。
值教师节来临之际,向以下友友表示热烈祝贺!
(说明:1、可能会有疏漏,如果有疏漏,请简信我再予以补充;2、排名不分先后)
现在是教师的(含退休):
曾经是教师的(指以前有教师经历后来转行):
父母、配偶等家人是教师的:
题外话
伟人年轻的时候,离开韶山冲,到了长沙,先是读了一年的中学,然后在法科、商科之间兜兜转转,终究没有学下去,最终是进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
之后,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伟人在两所学校就读时间加起来一共将近五年。在这里,他遇到了不少良师,比如开明校长孔昭绶先生、后来成为他岳父的且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杨昌济先生、后来也参加了长征且被称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先生等。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的伟人,还的确当过一年的小学老师。后来还有机会回到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可惜未能成行。
即使是在1921年年初,已经满27周岁的伟人在说到终身职业时,伟人首选的就是教师,其次是新闻工作者。没想到,半年后,他参加了一大,并从此正式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伟人在1927年后走上了枪杆子里面夺政权之路,尤其是1935年后直至终身一直掌握着最高的军权,貌似以枪杆子号令天下,但实际上伟人更擅长的却是“笔杆子”和“嘴皮子”。事实上,老人家后来的工作倒是一辈子与“笔杆子”与“嘴皮子”相关,包含了“宣传”与“教化”,而且,一生中作的报告无数,写的各种文章无数。
伟人的孩子中存活且最终回到身边的只有四个,包括两男两女。如果以外公的家学渊源和父亲的耳提面命,老大做教书匠恐怕是最合适的,可惜为国慷慨赴义,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在苏联十多年的老二回国后两年,开始做俄文翻译,翻译的经典著作十余种,可见一生以文字为志业。两个闺女上大学,伟人给出的建议都是读师范,其中李敏最终听从父命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小四岁的李讷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她中学的校长根据她文史强理工弱外语差的情况强烈建议读北京大学历史系,得到了她母亲的认同。
附录:
网友评论